病请描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夫妇们为了事业,一再推迟自己的生育年龄,人们的平均生育年龄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很多女性一不小心就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戴上了“高龄”的帽子。35岁以后,女性一旦准备怀孕,你就需要比适孕年龄的妇女更加谨慎和小心。 核心提示: 35至40岁的健康女性通常都能正常怀孕。如果真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一般都能被成功治疗。 下列的问题,是大于35岁的女性经常问到的: 1.年龄影响生育能力么? 女性的生育能力通常在30岁开始下降。和年轻女性相比,超过35岁的女性通常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怀孕。影响年长妇女生育能力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排卵逐渐变得不那么频繁。另外,一些影响生育能力的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大于35岁以后,一旦尝试怀孕超过6个月仍没有成功,你就应该和医生讨论是否存在不孕症的可能性。 很多原因可以导致不孕:排卵方面的问题(女性产生卵子的能力);男性精子的问题(包括精子数量和质量);老化(生育能力随男性和女性的年龄增长而减弱);性传播疾病;其它生殖道感染;基因缺陷;糖尿病等慢性病;吸烟,喝酒,药物;辐射和有害化学品;放化疗等。通常不孕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在医生的帮助下,许多不孕症的问题是可以被成功治疗的。 2.年龄影响新生儿先天缺陷的发生么? 母亲超过35岁以后,新生儿染色体相关的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升高。唐氏综合症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相关的出生缺陷。女性25岁时,新生儿唐氏综合症的发病率是1/1350;到了35岁,发病率上升到1/350;到了45岁,甚至可以到达1/30。所以女性超过35岁以后,要特别关注产前检查。例如,通常推荐35岁以上的女性怀孕后做羊膜腔穿刺或绒毛膜取样,以排除唐氏综合症等染色体异常。 3.年龄的增长会导致流产的风险增高么? 大多数的流产发生在怀孕的早期。流产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有研究显示,女性在20~29时,自然流产率为10%,到了35~39岁,这一比例可以升高到20%。 4.怀孕前的健康状况会影响怀孕么? 女性超过35岁以后,更容易有基础的健康问题。一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肾疾病等,会影响怀孕的安全。例如: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会导致出生缺陷和流产;血压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胎儿生长受限的情况。无论年龄大小,女性在怀孕前都应该参与孕前保健。怀孕前就开始的医生的参与和守护,可以尽可能让女性在最佳的健康状态下怀孕。对于有慢性疾病的女性来说,孕前保健更加重要。医生会帮助你控制健康状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5.35岁以后,产科的并发症是否会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产科并发症的发病率升高: 妊娠期糖尿病:这是一种妊娠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尿病。根据2005年一项美国的多中心研究,超过35岁的女性,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是年轻女性的2倍。妊娠期糖尿病容易导致巨大儿等异常情况,导致妊娠发生危险。 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妊娠期高血压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该疾病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肾功能异常甚至惊厥等一系列问题。 胎盘异常:最常见的胎盘问题是前置胎盘(胎盘部分或全部覆盖宫颈)。30岁后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这一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前置胎盘可导致严重的出血,甚至可能威胁母儿的安全。许多前置胎盘都需要通过剖宫产结束妊娠。 早产:随着年龄的增长,早产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早产儿出生后容易存在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死胎:死胎是指妊娠20周以后胎儿在宫内死亡。一系列研究显示,女性大于40岁后,死胎的发生率要比她们二十几岁时高一倍。 6.35岁以后,怎么减少怀孕的风险? 除了一般准妈妈需要小心的方面以外,高龄的准妈妈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因此孕前和产前的医疗守护显得尤其重要。只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大于35岁,大多数的准妈妈都可以平安的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
梁嬛 2020-07-01阅读量8295
病请描述: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热并不可怕。 手术后发烧是术后常见症状,发现孩子发热不要害怕,术后导致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剧烈活动、哭吵、室内温度过高等都会引起发热,术后发热的原因还有脱水热、术后吸收热、肺部感染、伤口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栓等原因,在医院术后会检查血常规、胸部平片、高热血培养等病原学等检查。我们会给予对症的抗感染治疗,对于发热的治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发热会有个逐渐恢复的过程。 假如已经出院回家怎么办?出院回家后建议自行准备温度测量仪,口温、耳温、肛温相对准确,其中肛温相对温度高0.5℃,所以肛温大于38度才是发热,大于39度为高热。假如孩子出现发热千万不要用捂出汗的方法,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先选择物理降温,减少异物的遮盖,让孩子充分的散热,可以给予冰冰贴、冰袋、擦身等方法降低体温,当温度大于38.5℃建议采用退热药物处理,建议布洛芬或乙酰氨基酚等使用,若孩子反复超过38.5℃建议来医院就诊,切记,高热不能拖,小儿高热甚至会出现惊厥等症状。董卫医生简介:200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现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外临床工作组组长。2014至2015于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学习微创侧开胸及复杂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团委副书记,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外出访学技划、儿科学“5+3”师资培训境外研究项目。担任uptodate临床顾问,加拿大渥太华医学院兼任教授,2019年于美国匹兹堡大学,UPMC学习,担任儿外科模拟教学青年学科带头人,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小切口及微创技术,累积参与手术大于5000例,年手术量大于600例/年。
董卫 2020-05-29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医学上以口腔测试的温度为例,所谓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度以上,而低热的范围是37.5度至38度。临床上小孩高热和低热的表现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高热时有些小孩身上滚烫而四肢末梢循环不良,指趾发冷或有花纹现象,这常常是外周血管收缩的缘故。而婴幼儿这个年龄段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临床上还好发于高热惊厥,而小孩低热则很少有惊厥的发生。小孩高热时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发热前有时会出现寒战,发热的过程中常常会伴有精神萎靡或面色难看等中毒症状,这说明高热和感染的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小孩低热的临床表现则轻微的多,精神状态也很少受到影响,临床上低热多半见于慢性炎症或轻微的感染。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小孩发热的高低和感染的轻重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临床对小孩的发热还是应该一视同仁,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宋善路 2020-05-13阅读量8202
病请描述:小孩发热37.8度按临床标准属于低热的范畴。对于低热的处理,医生给家长的建议是:一、低热对小孩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临床也不会诱发惊厥,因此通常不需要给予美林或泰诺林等药物的退热干预。二、低热无疑对小孩的精神和食欲还是会有一些影响,因此,家长对小孩的饮食起居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例如小孩低热期间,应该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方面应该以清淡富有营养为主,这将有利于小孩疾病的康复。三是低热的体温常常波动在正常和不正常之间,临床通常只需根据小孩的情况给予一些物理降温即可,例如多喝水,注意水分的补充或根据小孩体温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有时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中药退热的制剂如柴桂等缓解症状。四是对于小孩的低热,家长应该明白,退热处理只是权宜之计,临床寻找低热的病因,明确疾病的诊断才是问题的关键。作为家长,应该记录好小孩的发热情况,仔细观察其临床伴发的症状,并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宋善路 2020-05-13阅读量8398
病请描述:小孩高热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婴幼儿这个年龄段,由于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热很容易诱发惊厥,因此,临床正确的处理非常重要。1、小孩高热时应该及时转移至凉爽通风的环境之中,衣服应该尽可能少穿,千万不能采取所谓捂的老办法来散热,以免弄巧成拙。对于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的患儿,防止窒息是重中之重。2、小孩高热时物理降温是必要,家长可先用冷湿的毛巾或冰冰贴置于小孩的额头帮助散热,有条件的也可以选择用50%的酒精檫洗腋下、腹股沟等大汗腺的部位促进体内热量的发散,通常退热药物美林或泰诺林可以在4至6小时酌情反复使用,临床退热栓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3、小孩高热通常经过简单的退热处理后还是需要尽早去医院看看,毕竟小孩高热的病因需要明确,目前退热的处理只是权宜之计,小儿高热最终消退还需有赖于炎症的控制。
宋善路 2020-05-13阅读量9023
病请描述:临床上宝宝高热抽搐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对于宝宝高热抽搐,临床首先要除外的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疾病,例如脑膜炎、脑炎等,在夏天要想到乙型脑炎和中毒性菌痢的可能,而在冬春天则需要警惕流行性脑膜脑炎的发生。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小儿高热惊厥,由于6个月至3岁的小孩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热时就特别容易诱发惊厥。但高热惊厥的小孩临床虽然会多次发生惊厥,但大多数患儿在感染控制后伴随着体温的下降,临床并没有异常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脑电图也完全正常。而且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在以后的随访观察中,小孩的高热惊厥多半都会缓解或消失。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部分小孩依然有存在癫痫的可能,医生建议曾经发生过高热惊厥的宝宝未来还是需要密切观察,尤其是需要在神经专科门诊定期随访。
宋善路 2020-05-13阅读量8002
病请描述:小儿发热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高热导致的小儿惊厥常常会有致命的危险。因此,临床对小儿高热在给与药物降温的同时,还应借助于物理降温来缓解症状。一是当小孩发热时,最实用和有效的办法是将患儿置于凉爽通风的环境之中,同时少穿衣服,使体内的热量经皮肤尽可能通过空气的传导、对流和辐射达到降温的目的。千万不能采用捂的办法弄巧成拙。二是可以采取在小孩的额头加敷冷湿毛巾帮助散热或使用50%的酒精檫洗颈部、腹股沟、腋下等大汗腺的部位促使体内热量的发散热。三是应该注意水分的补充,由于小孩发热期间出汗较多,加上食欲不振,体内常常处于相对缺水状态,这将有助于体内热量的集聚,而鼓励小孩多喝水,将有助体内热量的发散。总而言之,对于小孩发热,家长倘若能够掌握一点物理降温的办法,将是非常有益的。
宋善路 2020-05-13阅读量7896
病请描述:婴儿发热总是事出有因的,临床上多半和感染有关,因此,作为家长,第一,当务之急是先带宝宝去医院看看,明确诊断后再作处理。第二,这个年龄段宝宝高热容易发生惊厥,因此宝宝高热时衣服应该少穿,切忌保暖过度,多喝水将有助于体内热量的发散,家里应保持空气流通。第三,宝宝体温超过38.5度临床给予美林或泰诺林降温是必要的,但这只是对症治疗,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通常宝宝的体温还会波动,临床针对宝宝反复发热,除了配合其它处理外,4至6小时后药物依然可以重复使用。第四,婴儿发热多半和感染有关,而感染的控制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临床在观察和治疗的同时,家长对宝宝发热也需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切不可操之过急。
宋善路 2020-05-13阅读量7779
病请描述:宝宝发热抽搐肯定是不正常而且必须要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的。宝宝发热抽搐首先要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疾病,例如脑膜炎、脑炎等,在夏天我们要想到乙型脑炎的可能,在冬天则需要警惕流行性脑炎的发生。目前临床上6个月至3岁的小孩常常在高热后出现抽搐,但多数患儿经过临床治疗和观察,宝宝体温下降后神志清楚,没有出现新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脑电图也没有异常改变,我们称之为高热惊厥,临床这种现象是宝宝在这一特殊的年龄段因为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高热时诱发惊厥所致。虽然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小孩高热惊厥多半都会缓解或消失,但部分小孩依然有存在癫痫的可能,医生建议高热惊厥的宝宝在临床上还是需要密切观察,尤其是需要在神经专科门诊定期随访。
宋善路 2020-05-13阅读量7889
病请描述: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向世界各国推荐的针灸治疗行之有效的疾病 1:已通过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颈腰部疼痛、膝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头痛、过敏性鼻炎(包括花粉病)、原发性痛经、网球肘、急性胃脘痛(消化性溃疡,急性和慢性胃炎,及胃痉挛)、类风湿关节炎、扭伤、抑郁症(包括抑郁性神经症和中风后的抑郁症)、术后疼痛、肾绞痛、胆绞痛、急性细菌性痢疾、面部疼痛(包括颅颌功能紊乱)、口腔疼痛(包括牙齿疼痛和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白细胞减少症、引产、胎位不正、妊娠呕吐、恶心和呕吐、放疗和/或化疗的不良反应、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 2、临床研究证明针灸有效,仍需进一步研究的疾病: 骨性关节炎、面瘫、痤疮、卵巢功能减退、女性不孕、经前期综合征、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纤维肌痛和筋膜炎、胃动力功能障碍、腹痛(急性胃肠炎或胃肠痉挛)、抽动—秽语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癌症疼痛、心脏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石症、竞争压力症候群、闭合性颅脑损伤、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耳痛、流行性出血热、结膜下注射引起的眼痛、面肌痉挛、女性尿道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高脂血症、失眠、分娩痛、哺乳不足、非器质性男性性功能障碍、梅尼埃病、神经性皮炎、肥胖、内视镜检查引起的疼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多囊卵巢综合征(斯坦-综合征)、术后恢复期、慢性前列腺炎、瘙痒症、神经根疼痛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酒精依赖和解毒、原发性雷诺氏综合征、下泌尿道复发性感染、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反射性)、尿潴留,外伤、精神分裂症、药物性唾腺分泌过多、干燥综合征、喉咙痛(包括扁桃体炎)、急性脊椎疼痛、颈部僵硬、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肋软骨炎、烟草依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尿路结石、血管性痴呆、百日咳。 3、其它疗法难以凑效,针灸临床研究证明有效,值得尝试的疾病: 黄褐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色盲、耳聋、弱智、肠易激综合征、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性膀胱、慢性肺心病、小呼吸道阻塞。 4、在提供了特殊的现代医学知识和足够的监测设备的条件下,可以让针灸医生尝试的疾病: 呼吸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昏迷、小儿惊厥、冠心病心绞痛、腹泻婴幼儿、儿童病毒性脑炎后后遗症、渐进的和假性延髓麻痹。
邱曼丽 2020-04-17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