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神经阻滞、小针刀和正骨疗法通常是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它们针对不同的问题和症状,有不同的治疗机制。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采用多种治疗方法的组合,以获得更全面的疗效。下面是对这些治疗方法的简要解释: 神经阻滞(神经阻滞疗法): 这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或其他介质到神经或神经组织的方法,目的是减轻或阻断神经信号,以减轻疼痛或其他症状。神经阻滞可用于多种疼痛症状,如神经性疼痛、炎症性疼痛等。注射器针头。 小针刀(微创手术): 左边注射器针头,右侧小针刀。 小针刀通常指微创手术技术,其中使用微小的针孔或穿刺来进行手术。这种方法的目的是最小化组织创伤,减少手术恢复时间。小针刀可能用于去除肿块、调整张力平衡、降低病变部位压力,修复损伤的软组织或关节等。 小针刀其实就是特殊的中医的针 正骨疗法: 正骨疗法是一种通过调整骨骼结构和关节位置来促进身体自然愈合的治疗方法。正骨师通过手技、按摩、拉伸、整复等手段,纠正骨骼和关节的不正常位置,达到患者身体状态下的和谐状态,以改善姿势、减轻疼痛和提高运动功能。 在一些情况下,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神经痛、软组织损伤和骨骼结构问题。因此,医生可能会建议综合治疗,结合不同的方法,以更全面地处理多个因素导致的症状。这样的综合治疗可能包括神经阻滞来缓解神经痛,消除消炎水肿,营养,改善循环和小环境生态,促进损伤修复,小针刀来处理局部软组织肌筋膜张力平衡问题和缓解骨关节压力问题,以及正骨疗法来调整骨骼结构,纠正骨关节半错位和小关节功能紊乱问题。 总体而言,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的性质、病因、病史以及患者个体差异。颈肩腰腿疼痛的病人多数合并有神经卡压病变软组织问题和骨关节的结构问题,医生会根据综合评估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如果患者对治疗方案有疑问,建议向医生详细了解,以确保达到治疗的目的和最理想的效果。
马彩毓 2024-01-02阅读量1852
病请描述: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或反复疼痛大于3个月以上,或者疼痛超过组织损伤愈合时间,失去了让机体产生自我保护的意义。因此,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类症状,更是一种疾病, 慢性疼痛往往是急性疼痛的延续,伴有其相关区域的炎症、肌肉力学失衡、组织结构的病变和异常等。但是,慢性疼痛又不仅仅是急性疼痛的简单延续,随着长时间疼痛的刺激,神经系统会出现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中枢神经发生可塑性改变甚至重构。许多研究表明与健康无痛人群相比,慢性疼痛患者脑部某些核团的功能或者结构会发生改变,此时即使原来疼痛的部位得到了治疗或已经治愈,再塑(重构)的神经系统从可逆性则逐渐转变为不可逆性,不但使疼痛慢性化,而且难以彻底治愈,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若慢性疼痛因各种原因疼痛得不到合理的控制,患者常无法胜任其原来的社会角色,因不能工作而失去经济来源,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和失眠等问题,疼痛也会不断易化和泛化,最终使得部分患者失能或残疾。因此,在积极预防急性疼痛发生(一级预防)的同时,需要积极预防急性疼痛慢性化(二级预防)和慢性疼痛患者的失能和残疾(三级预防)。 疾病、易感基因、外界环境、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化。疾病因素包括:炎症、压力、肌肉痉挛、损伤、退行性病变、肌肉力学失衡、过敏体质、疾病性质(例如自身免疫,癌症)、身体机能低下、睡眠不足等。心理和环境因素包括: 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孤立、对压力产生负面影响等*)。因此,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也不仅仅是急性疼痛的一种时间上的延续形式,更是一种应当加以积极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根据ICD-11,慢性疼痛分为:①慢性原发性疼痛:包括慢性原发性内脏痛、慢性广泛性疼痛、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原发性头痛或颌面痛、灼口综合征、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②慢性癌症相关疼痛,包括由原发癌症本身或转移病灶和癌症治疗所引起的疼痛。③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疼痛部位可局限于损伤或手术区域,投射到该区域的神经支配区域,也可牵涉到皮节。这类疼痛通常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④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是一组表现各异的慢性疼痛,源于局部或全身病因引起的骨骼(包括脊柱与关节)、肌肉、肌健和相关软组织的持续伤害感受性刺激,也可与深部躯体损伤有关。疼痛可能是自发的或运动诱发的。⑤慢性继发性内脏痛,是指源自头颈部及胸腔、腹腔和盆腔内脏器官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疼痛。⑥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过敏或痛觉超敏,感觉异常,如带状疱疹性神经痛。⑦慢性继发性头痛或颌面痛:包括所有具有潜在病因的头痛和颌面部疼痛性疾病,在至少3个月内有一半以上时间发生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慢性疼痛对机体的危害性更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影响日常生活:有数据显示,慢性疼痛患者中,54%的无法料理家务,47%的步行困难,43%的性生活方面有障碍,30%的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慢性疼痛患者的日常生活饱受折磨。 睡眠:据不完全统计,44%的成年慢性疼痛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情绪心理障碍:慢性疼痛会导致情绪心理障碍和认知障碍,后者反过来又会增强疼痛感受。对330例≥18岁的慢性疼痛住院患者的调查研究显示,64.1%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44.7%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又进一步影响睡眠。 高血压:慢性疼痛的强度是高血压状态独立预测因子。对300例慢性疼痛和非慢性疼痛患者的对照研究显示,39%的慢性疼痛患者被诊断有临床高血压,只有21%的非慢性疼痛患者被诊断有临床高血压(p<0.001)(")。 影响社交能力和关系:28%的慢性疼痛患者认为他们的家人不理解疼痛对他们生活的影响,26%的患者认为他们的家人已经厌倦了听到他们对疼痛的抱怨和担忧,37%的患者因疼痛感到孤单。 残疾:慢性疼痛除了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外,严重者还可导致残疾。2015年,全球因腰痛和颈痛导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排在所有疾病(包含传染病、孕产妇、新生儿和营养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的第4位。此外,骨关节炎也是导致残疾的常见原因()。 慢性疼痛与失业显著相关:慢性疼痛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履职工作岗位,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折磨的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损失。研究显示,慢性疼痛患者因健康原因导致失业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慢性疼痛者。 自杀意念:自杀意念在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中相当普遍。3项酸立研究表明,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杀意念是非慢性疼痛患者的8倍。慢性疼痛患者中5%~14%的慢性疼痛患者在一生中尝试过自杀,约20%的患者有自杀的想法。他们常对疼痛感到无助和绝望。把疼痛灾难化,想通过自杀来逃避疼痛。
马彩毓 2023-12-15阅读量5537
病请描述:随着秋季节到来,容易着凉,免疫力下降,也容易感染疱疹。今天门诊就有位病人感冒后出现颈部疼痛,发现皮肤上典型的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 由于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神经细胞,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强烈的炎症,形成皮疹。皮疹多见单侧,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剧烈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本病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病人。多在春秋季节,头颈部皮肤常见,有时还会引起眼部症状和面瘫。如发现皮肤疱疹及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冯佳鹏 2023-11-06阅读量2371
病请描述: 王女士,今年才57岁,但牙齿早就拔光了,戴着一套假牙也还年轻,取下假牙后就会觉得容貌与年龄不怎么相称了,究其原因始于30余年前的“牙痛”,由于家在农村,就去当地的乡镇卫生院看牙科医生,医生诊断为龋齿予以拔牙治疗,当时疼痛的确会好一些时间,只是过一段时间“牙痛”会再发,再就医再拔牙…… 痛痛好好,如此不断拔牙,拔下的牙齿虽有几颗是龋齿,但大都是正常的,大概过了两年的时间,所有的牙齿就全拔掉了,但王女士仍时不时感觉“牙痛”,有时吃几片止痛药,大都因疼痛自己能缓解,也没有牙齿可拔了,所以就这么将就着过了20多年。去年开始除了所谓的“牙痛”,同时伴有右侧眼角触电样疼痛,因持续时间很短,也没有就医,直至1个月前,出现右侧眼角及鼻唇沟区域电灼样痛,且喝水、遇冷风都会引发疼痛才意识到要去大医院看看。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三叉神经痛,核磁共振也提示右侧小脑上动脉与右侧三叉神经脑池段交互压迫。治疗上首选口服卡马西平治疗,遗憾的是王女士每天哪怕吃一片卡马西平也会出现头晕、呕吐、嗜睡等各种不适症状。最终选择了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手术后当天王女士就觉得以前的这些疼痛全消失了,困扰王女士30余年的“牙痛”终于解除了。 本人前面文章介绍过三叉神经痛的一些基本常识,也着重说了“牙痛”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问题,“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的痛是三叉神经痛,不是真实的牙痛。可在实际生活当中不了解这个所谓“世界第一痛”的还是大有人在。王女士的经历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此再次强调一下:“牙痛”!有的时候真的不是牙齿不好引起的疼痛,牙齿痛要考虑是不是三叉神经引起的疼痛!有的牙痛就算把全部牙齿拔光了还是会觉得“牙痛”的!希望牙痛患者能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是牙齿痛还是三叉神经痛,不要等到牙齿拔光了再来找我们神经外科医师,我们也只能治好所谓的“牙痛”,对已拔掉的牙齿就爱莫能助了。
王俊兴 2023-07-27阅读量1122
病请描述: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护理告知 为了促使您的病情得到更快的康复,减少病痛带来的痛苦,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 疼痛护理 :1、穿宽大柔软的衣裤,防止衣服过小磨擦患处增加疼痛。 2、分散注意力,年老病人让其家属陪伴。 3、协助病人采用保护性姿态以减轻疼痛。4、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及神经营养药。 5,注意保暖,减少局部刺激。 感染的护理: 1、积极治疗疱疹,防止破损、溃烂发生。 2、调整饮食,平衡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 4、局部如有破损应及时换药、保护创面不受污染,防止感染。 5、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6、观察体温变化及遵医嘱抽血查白细胞。 眼部疱疹护理: 1、角膜、结膜受累时,注意做好眼部护理,嘱病人不宜终日紧闭双眼,应活动眼球。 2、眼部分泌物多时可外用盐水冲洗眼部,如有角膜溃疡禁用冲洗,需用专用消炎镇痛药水冲洗,可用棉签擦除分泌物每日2-3次,并用眼药,防止眼睑粘连。 3、角膜疱疹有破溃,要防止眼球受压,滴药时动作轻柔。 饮食需要注意哪些呢? 1.带状疱疹患者应调整平衡营养,多食豆制品、河鱼、蛋、瘦肉等高蛋白食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多吃高纤维食物,补充维生素,补充适量蛋白质,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 2.忌食“”发物”,“”发物”指一切海鲜,羊肉、鹅肉、非菜、香菜、香椿、竹笋、葛笋、香菇等, 3.忌食辛辣温热食物:酒、烟、生姜、生葱、生蒜、生萝卜、辣椒、红肉及前炸食物等 4.少吃肥、甘、油腻之品肥肉、饴糖及甘甜等食物,少吃酸涩收敛的食物豌豆、芡实、石榴等。 注意事项: 带状疱疹患者要严格按医嘱服用药物,使疼痛得到控制,不得擅自停用药物,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几率。另外,本病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需要不同的治疗疗程,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如果有问题可以留言。
马彩毓 2023-07-10阅读量1789
病请描述: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理疼痛的诊断及治疗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DPNP) 是指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它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以肢体远端受累为主的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也可表现为单神经痛或臂丛、腰骶丛神经痛。 流行病学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 其中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0%。2007至2008年,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为15.5%。约1/3的糖尿病病人和1/4的糖尿病前期者有对称性远端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诊断后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神经病变,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 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病人无症状。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占50%。多个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国外DPNP的患病率为10%~26%,目前国内尚无针对DPNP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当部分的病人并不知晓或及时就医。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症状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为主要特征,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痛甚。病程初期以双足远端受累多见,后逐渐向近端发展至小腿和手部。常见的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自发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灼痛,间断刺痛、撕裂痛、电击痛、感觉迟钝等。刺激诱发性疼痛包括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痛觉过敏指正常情况下可引起疼痛的刺激导致,疼痛程度较正常情况下更重;痛觉超敏指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如触觉)导致出现疼痛。体检示足趾震动觉和本体觉受损,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手套袜套样温度觉受损;感觉性共济失调,肌萎缩无力、肌肉颤动。C类纤维受累,部分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或痛觉超敏。大纤维受累可见较轻微的脚踩棉花感,走路时感觉地面异常,读书时翻页困难,不能触摸分辨硬币等。急性DPNP的临床表现:多继发于血糖水平的突变,包括突然改善与恶化。表现为重度疼痛,痛觉超敏明显,影响日常活动。常伴有感觉异常、体重下降、重度抑郁,神经系统体征不明显。电生理检查正常或轻微异常。急性DPNP较为少见,预后较好,有自限性,病程多小于6个月,1年内常可完全缓解。慢性DPNP的临床表现:多见于糖尿病病程数年后,疼痛持续> 6 个月,夜间痛甚,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慢性DPNP应用镇痛剂效果较差,后期常发生镇痛剂依赖或镇痛剂耐受,影响生活质量 。 诊断 1. 有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通过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明确。 2. 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查体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周围神经病变。 3.诊断标准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标准为:①疼痛位于明确的神经解剖范围;②病史提示周围感觉系统存在相关损害或疾病;③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疼痛符合神经解剖范围;④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存在相关的损害或疾病。肯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 符合上述① ~ ④项标准;很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第①、②、③或④项标准;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第①和②项标准,但缺乏辅助检查的证据。 4. 排除其他导致痛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因,如代谢性、感染性、中毒性等 治疗 疼痛是DPNP常见的临床症状,约见于50%左右的糖尿病和13%左右的糖耐量受损的病人,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理和精神状态,出现睡眠障碍、营养失调、运动受限、情感障碍,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缓解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主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5-HT 和 NE 双通道再摄取抑制药物(度洛西汀等)、抗惊厥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托吡酯等)、局部用药(辣椒碱、利多卡因贴)、盐酸曲马多和吗啡类镇痛药物等。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几项原则:个体化用药、联合治疗、充足的疗程、有效的血糖管理等。 2、非药物治疗:对于DPNP病人,非药物治疗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或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由于DPNP治疗的个体差异较大,一些病人尽管接受大剂量药物治疗,但疼痛控制仍然不佳,或因为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让病人服药的依从性下降;而此时非药物治疗便成为不错的选择。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有一下几种: 1)电刺激治疗:包括脊髓电刺激治疗 (SCS)、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TENS)、调频电磁神经刺激 (FMENS) 等。一项交叉试验表明,对那些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DPNP病人,脊髓电刺激能有效缓解疼痛。Thakral等分析了8项运用电刺激治疗DPNP的研究,其中6项研究的结果显示电刺激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不少案例报道提示,脊髓电刺激对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一些随机试验表明,TENS对于DPNP的病人有效,可以推荐使用。 2)针灸治疗:结合祖国医学的理论,针灸镇痛在临床上已被广泛的接受。 一些非对照试验也证实针灸对于 DPNP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3)近红外线治疗:红外线又分为近红外线、短波红外线、中波长红外线;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近红外线治疗能恢复 DPNP 病人的感觉,缓解疼痛。 4)低强度激光治疗:使用低强度激光照射相关区域,可缓解DPNP 病人的疼痛。
潘宜新 2023-04-23阅读量1722
病请描述:doi: 10.1227/NEU.00000000000001687. 经皮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郑秀文 1,丹尼尔·林,爱德华·张,尼古拉斯·巴巴罗 背景扩大 密码: 24509496 DOI: 10.1227/NEU.00000000000001687 勘误表 神经外科。2014年10月;2 增刊 372:<> 抽象 背景: 三叉神经痛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经皮技术、微血管减压和伽玛刀放射外科手术。尽管微血管减压被认为是治疗的金标准,但经皮技术仍然是特定患者的有效选择。 目的: 综述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经皮手术的历史发展、优势和局限性:球囊加压(BC)、甘油根切断术(GR)和射频热凝术(RF)。 方法: 回顾并纳入报告BC、GR和RF后临床结局的出版物。手术技术基于主治外科医生和资深作者的经验。 结果: 所有 3 种经皮技术(BC、GR 和 RF)均可有效缓解疼痛,但神经损伤的方法和特异性不同。BC选择性损伤较大的疼痛纤维,同时保留小纤维,并且不需要清醒,合作的患者。据报道,91 个月时的疼痛控制率高达 6%,66 年时的疼痛控制率高达 3%。RF 允许躯体神经映射和选择性分裂病变,最初可缓解多达 97% 的患者的疼痛,58 年时可缓解 5% 的患者的疼痛。多种治疗可改善结局,但具有显著的发病率风险。与BC相比,GR在90个月时提供6%的无痛结局,在54年时为3%,但并发症发生率更高(25% vs 16%)。经皮技术的优点包括更短的手术时间、最小的麻醉风险,以及在 GR 和 RF 的情况下,患者即时反馈。 结论: 三叉神经痛的经皮治疗仍然安全、简单和有效,以实现良好的疼痛控制,同时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刘建仁 2023-03-21阅读量869
病请描述:J 疼痛研究 .2022 29 月 15;3059:3068-<>. DOI:10.2147/JPR。S374433. 电子馆藏 2022。 经皮球囊加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点及新进展 夏英华 1 2,桂宇 2 3,闵飞翔 1 2,惠翔 2,黄金清 4 5,冷景兴 2 背景扩大 密码: 36199499 PMCID: PMC9529012 DOI: 10.2147/JPR。编号:S374433 免费 PMC 文章 抽象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局限于三叉神经的疾病,引起一个或多个面神经疼痛分支。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选择包括微血管减压(MVD)、经皮球囊加压(PBC)、射频热凝(RF)、经皮反胃甘油根切断术(PRGR)、伽玛刀等。在这些治疗方法中,PBC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生用于三叉神经痛。PBC是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简单外科手术。由于其优点,PBC受到许多临床医生的青睐。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强调需要分析球囊的形状、位置、压缩时间和压力,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PBC的功效。球囊压缩对疼痛的缓解与X射线上球囊的形状有关,这是手术的关键。由于当前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进步,临床医生发现卵圆孔的精确定位不再是术中问题。相反,梅克尔洞穴的解剖结构和气球的形状必须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重点。对于临床医生来说,PBC很简单,手术时间短。PBC还具有其他优点,例如低成本和立即缓解术后疼痛。尽管术后出现面部麻木,但PBC后疼痛的复发率较低。然而,这种副作用是可逆的,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事实上,患者可以在手术后1-2天出院。总体而言,PBC可被认为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本文从梅克尔穴、外科手术、并发症、重点讨论和新进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PBC手术的要点。 关键字: 梅克尔的洞穴;球囊压缩;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心反射。
刘建仁 2023-03-21阅读量1393
病请描述:DOI:10.20471/acc.2022.61.s2.12。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选择 伊万·拉多什 1 2 背景扩大 密码: 36824641 PMCID: PMC9942467 DOI: 10.20471/acc.2022.61.s2.12 免费 PMC 文章 抽象 三叉神经痛引起严重至难以忍受的疼痛,目前治疗形式通常无法成功减轻。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IASP) 将三叉神经痛定义为三叉神经一个或多个分支分布中的突然、通常是单侧、有力、短暂、刺痛、反复发作的疼痛。三叉神经痛可由三叉神经的血管压迫或肿瘤过程引起。对神经本身的压力导致神经脱髓鞘,这是异常去极化的原因,导致异位冲动的发展。刷牙、剃须、进食、冷、热等都会引起疼痛。诊断三叉神经痛后,应进行磁共振成像以排除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继发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肿瘤过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仍然是卡马西平。如果药物治疗失败,可使用有创手术微血管减压、立体定向放疗(伽玛刀)、经皮球囊微加压、经皮甘油根瘤溶解和经皮射频 (RF)。
刘建仁 2023-03-21阅读量1247
病请描述:疫苗持证上岗,算了算自己离50岁也不远了,离注射疫苗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呲牙] 封控期间皮肤科急症80%都是带状疱疹,因为带状疱疹的急性期疼痛和肾绞痛有一拼,十分剧烈,难以忍受,更严重的是部分患者还会遗留后遗神经痛持续数月到数年!——华东医院皮肤科带状疱疹不但防得好,还治得漂亮!
石磊 2023-03-17阅读量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