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截瘫 > 内容

截瘫内容

急性胸痛—警惕是...

病请描述:李先生(化名),47岁,安徽省人,有高血压病史(平时未规律服药),劳动过程中突发胸痛,休息后缓解,后再次发作,伴晕厥一次,某天下午在当地卫生院做胸部平扫CT,提示纵膈影增宽,气管右移,怀疑主动脉夹层或假性动脉瘤等,因不具备进一步诊治条件,建议转诊。 转诊后,当天晚上做主动脉增强CTA,提示主动脉弓降部有一穿透性溃疡(基底部直径16.4mm,高度14.1mm),伴假性动脉瘤形成,左侧胸腔大量积液。这提示病情非常危急,随时有生命危险。 当晚急诊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有一过性迟发性截瘫,腰大池引流后逐渐好转。 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指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穿透内弹性层进入中膜的溃疡,其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2-7%,可导致壁间血肿、假性动脉瘤,甚至急性主动脉夹层。PAU最常见的位置是胸降主动脉中下段,其次是主动脉弓或腹主动脉,而累及升主动脉是罕见的。这类患者的共同特征包括高龄、男性、吸烟、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和腹主动脉瘤等。增强CT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 治疗PAU的目的是,防止主动脉破裂或进展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指征包括复发性和难治性疼痛,主动脉破裂的迹象,如快速进展的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周围血管或胸腔积液。 这个病例给我们的提示:1. 高血压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因为规律服药和监测非常重要;2. 急性胸痛,要想到主动脉综合征可能,需要及时处理。

张步升 2024-07-25阅读量1740

摔了一跤查出病因在脑内,大脑...

病请描述:  王阿姨,两个月前摔了一跤,右手骨折到医院就诊,当时由于头上也有摔伤,医生建议做个CT查一下,才“揪出”罪魁祸首,颅内有一个巨大的占位,进一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后,确诊为镰旁脑膜瘤,肿瘤已经长到5.5cmX4.74cmX4.41cm,如果这次没有进行头部影像检查,由于暂时没有明显不适,还无法发现。   姜海涛教授介绍:肿瘤现在已经很大,生长的位置可能会与矢状窦黏连,而且靠近运功功能区,如果肿瘤不切除的话,会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运动功能,而且双侧运动都会有影响。而且这次出现摔跤,也与肿瘤有关系,只是常常会被病人及家属忽视,认为只是意外摔跤。其实不然,肿瘤已经慢慢影响到运动了。建议尽早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肿瘤与矢状窦的黏连,小心剥离肿瘤与血管,如果这个位置的血管损伤了,会出现脑子肿胀、出血,影响较大。再一个是保护运动功能,尽可能的切除肿瘤。   大脑镰旁脑膜瘤多数生长缓慢,小肿瘤通常无症状,往往发现时已经长的很大,如果有这些现象切勿忽视:   1、一旦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从足部开始,逐渐影响整个下肢,继而上肢肌力障碍,最后波及头面部。   2、如肿瘤向大脑镰两侧生长,病人可出现双侧肢体力弱并伴有排尿障碍,即脑性截瘫,需与脊髓病变鉴别。   3、癫痫发作本组占38%,多以对侧肢体或面部限局性发作开始,渐形成大发作及意识丧失。癫痫发作以大脑镰前中1/3脑膜瘤多见,约有2/3的病人就诊时已有颅内压增高表现。   4、大脑镰后1/3脑膜瘤常见,此部位脑膜瘤引起视野改变,常未引起病人注意,肿瘤常长到巨大体积方被察觉。

姜海涛 2024-06-25阅读量1162

125I粒子组织间分次植入治...

病请描述: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许多晚期肺癌患者失去了手术根治治疗的机会,只能采用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外照射是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严重的并发症比如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等,限制了外照射的放射剂量的增大,进而影响了外照射治疗肺癌的效果,尤其对于巨大的肺癌患者。 放射性125I粒子能持续长期地释放能量,使靶区的肿瘤细胞受到最大程度的杀伤与灭活,减少肿瘤负荷;同时手术创伤小,副作用少。放射性125I粒子肺癌组织中植入,以其肺癌组织局部高剂量、周围正常组织低剂量的优势,为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极具前景的治疗方法(2)。作为一种个体化、微创化、人性化的治疗手段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接受。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44例肺癌患者均为我科2013年10月~2017年3月登记住院的病人。分成单次125I植入与多次125I植入两组,患者知情同意。在本回顾性研究中,所有的病人均为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或晚期肺癌和转移性肺癌。且一线化疗未能控制或病人不愿接受化疗者。所有病人KPS 评分>60分,没有心、肺、肝肾功能损害、没有骨髓抑制。患者一般特征见表1:表1  144例肺癌患者特征(n=44)临床资料        例数        百分比%平均年龄         67.1(44~82)    性别                男    38    86.4女    6      13.6原发性肺癌    39    88.6腺癌        15    34.1鳞癌        14    31.8小细胞    2      4.5转移性肺癌    5      11.4尿道上皮癌    1      1.9上皮源性癌    1      1.9肾透明细胞癌        1      1.9肝细胞癌        1      1.9恶性间叶源性癌    1      1.9淋巴结转移            有淋巴结转移        37    16.0无淋巴结转移        7      16.0远处转移        36    81.8多部位转移    19    43.2单处转移        17    38.6无远处转移             8     18.2肺部肿瘤大小                肿瘤最大径平均值        6.04(2~14cm)   <5cm       12    27.3>5cm       32    72.7肿瘤部位                中央型    18    40.9周围型    26    59.0植入方式                单次        24    54.5多次        20    45.5多次植入均值        2.7(2~4)    胸腔镜下植入        11    25.0CT下植入       33    75.0 1.2 粒子植入手术方法1.2.1 放射源:放射性125I由上海欣科医药有限公司提供。半衰期60.1天,射线能量27~35Kev,放射活性0.5~0.75mci,组织穿透力1.7cm。所有病人在手术前均行125I粒子放射防护宣教。1.2.2  粒子植入数计算:所有病人手术前均行胸部CT 扫描以获取肿瘤情况。粒子植入数为: 粒子植入数=                     1.2.3 CT下植入手术:操作在CT监控下进行:CT 扫描定位后将多根穿刺针经皮穿入,两根针之间距离1cm,穿入距离根据CT数据。穿刺后再次CT扫描,确定穿刺针在肿瘤内部后,连接弹夹式粒子植入器,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一般深度为穿过肿瘤中心,距肿瘤边缘0.5cm,采取肿瘤周围密集,中间稀疏方法植入。数针插入后CT扫描,确定针在肿瘤组织内后125I粒子统一穿入,避免一根针反复穿刺导入粒子,因为很难保证穿刺位置的准确性。粒子距离皮肤边缘>2cm,以免发生严重的皮肤损伤。穿刺过程中必须避免穿入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等重要脏,距离脊柱必须>2cm。手术过程中记录粒子数目,植入结束后复查CT了解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观察植入情况,必要时补种粒子。1.2.4胸腔镜下125I粒子植入:患者在全身麻醉情况下经电视胸腔镜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植入在直视下进行,注意避开重要脏器,并且一旦出现气胸或出血马上能进行处理,对于中央型肺癌的粒子植入是一个安全的植入方式,本组病人中11例胸腔镜下植入的患者9例为中央型肺癌。缺点是手术创伤较CT下植入要大。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是客观有效率。单次植入患者手术后2月复查胸部CT;多次植入患者最后一次植入的2月后复查胸部CT。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1.1版)标准来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3)。其标准为(1)完全缓解(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2)部分缓解(PR):与基线期相比,目标病灶最长径之和至少减少30%;(3)稳定(SD):以治疗开始以来最长径之和的最小值为参考,未达到PR标准,也未达到PD标准;(4)进展(PD): 以治疗开始以来最长径之和的最小值为参考目标病灶最长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定义为 CR+PR;临床获益率为CR+PR+SD。1.4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8统计软件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44例病人中总的 CR 5例(11.4%);PR 14例(31.8%%);SD 17例(38.6%);PD 8例(18.2%)。总有效率为43.2%;临床获益率为81.8%。2.1两组病人疗效比较见表2。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组别        n      CR    有效率(CR+ PR) 临床获益率(CR+ PR+ SD)  PD单次植入组    24    1(4%)       5(20.8%)  17(70.8%)        7(29.2%)分次植入组    20    4(20%)     14(70%)   19(95%)   1(5%)X2            1.371       10.7 2.812      P值         0.242       0.01 0.094      上述数据表明多次植入组明显优于单次植入组,可能的原因为多次植入组在下一次植入时可以考虑在肿瘤缩小不明显出再次补种,所以疗效要好。2.2 植入方法对疗效比较见表3。表3 植入方法疗效比较组别        n      CR    有效率(CR+ PR) 临床获益率(CR+ PR+ SD)  PD胸腔镜组        11    1(9.1%)    6(54.5%)  10(90.9%)        1(9.1%)CT植入组       33    4(12.1%)  13(39.4%)        26(78.8%)        7(21.2%)X2            0      0.772       0.204      P值         1      0.38 0.652      表3数据显示两组在疗效上没有明显差异,所以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CT下植入。2.3 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植入效果比较见表4。表4 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注入效果比较组别        n      CR    有效率(CR+ PR) 临床获益率(CR+ PR+ SD)  PD中央型    18    1(5.6%)   7(38.9%)         13(72.2%)        5(27.8%)周围型    26    4(15.4%)         12(46.2%)        23(88.5%)        3(11.5%)X2            0.278       0.229       0.952      P值         0.598       0.632       0.329      数据显示周围型肺癌的效果要好于中央型肺癌,虽然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可能与在中央型肺癌植入时要避开重要脏器2cm,所以在靠近纵膈一侧的肿瘤或淋巴结没能得到有效的治疗。2.4 副作用及并发症44例植入病人中有5例手术后出现了气胸,其中3例未处理,观察一天后气胸未增加出院。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后治愈。多次植入组并未出现更多的气胸发生率。2例病人出现了粒子漂移。1例病人术后一月出现了截瘫。虽然手术中距离脊柱>2cm,但一月后肿瘤缩小了,靠近了脊柱侧,还是产生了截瘫,所以应距离脊柱更远一点。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咳血、刺激性咳嗽、放射性肺炎、血胸、气管食管瘘等严重的并发症。也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3.讨论按照照射方式的不同,放疗分成外照射与内照射二种方法。外照射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外照射需要多次照射,所以对正常组织损伤大,所以靶区剂量提升困难。同时肺作为放射性耐受性较差的脏器,晚期肺癌的肿瘤体积较大,肿瘤中的乏氧细胞比例又高,乏氧细胞要达到有氧细胞同样的放射效果需要增大2.5~3倍的放射量,增大剂量容易引起放射性肺炎,由于正常组织对放射剂量的限制,故无法达到肺癌有效控制剂量。(4)125I粒子植入技术的应用给大幅度提高了肺癌局部的放射剂量提供了可能,它属于组织间放疗,初始剂量可以达到推荐的处方剂量(80~160Gy),是临床现代高新技术在临床核素治疗学与放射治疗学方面的新发展。(5)125I粒子释放的是低剂量r射线,能对肿瘤组织持续照射,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肿瘤细胞聚集在G2期,肿瘤细胞的再生增值减少。另外,低剂量的持续近距离放疗,可使乏氧细胞放射护抗性降低,持续照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可累计叠加,提高治疗效果。(6)本研究中,44例病人CR 5例(11.4%)、PR14例(31.8)、CR+PR19例(43.2%)。总的临床获益率为81.8%(36/44)。与文献报道的基本相似。(7)(8)(9)在本组研究中,因为许多病人肿块巨大,大于5cm占72.7%(32/44)。肿瘤最大径均值6.04(2~14cm),所以按照常规的一次性植入125I粒子子数目太大,考虑到病人的耐受性及粒子的副作用,所以部分病人选择了分次植入(2~4次),均值2.7次。本组资料中单次植入的最大粒子数为60粒。分次植入的最大粒子数为160粒(2次植入间隔2月)。从临床疗效看,分次植入的效果明显优于单次植入,临床有效率在分次植入组为70%(14/20);而单次植入组为20.8%(5/24)。P<0.01.。这是由于第二,三,四次植入补种粒子是根据CT片上肿瘤未吸收消散处再次植入,所以在耐放疗区域局部增加了放射剂量,起到了缩小肿瘤的效果。这也是125I粒子植入优于传统外放疗的优势之一,可以反复根据需要再次植入。从我们目前所做的20例分次植入的肺癌患者来看,并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肺功能也无明显的影响。在本组资料中,我们未发现肿瘤的大小与疗效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我们在巨大肿瘤中很多选择了分次植入有关。本组中2例小细胞肺癌病人在手术后均出现了进展,主要是纵膈淋巴结肿大,虽然肺内病灶出现缩小,提示小细胞肺癌等分化差的肿瘤不太适合粒子植入的方法。在本组资料中同时显示手术方式(CT下植入与胸腔镜组下植入)在肿瘤的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同时也显示周围型肺癌似乎比中央型肺癌的疗效要好一些,但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有待于下一步研究。本组病人中未采用TPS系统,是因为TPS系统是一个理想化的分布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尤其在像肺这种受到呼吸运动影响的脏器,事先的设计与操作中的体位、呼吸运动、肋骨、肩胛骨影响有一定的不一致性,并且,如果肿瘤巨大,一次也无法植入大量的粒子,所以在巨大的肺癌病人中分次植入就无需TPS系统的事先设计,只需根据治疗效果在下一次的补种中进行弥补即可。125I粒子其放射半径只有1.7cm,所以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小, 手术后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在CT下植入的患者在植入第二天就可以出院,并且可以根据肿瘤的治疗效果,多次植入,已达到理想的治疗结果。125I粒子在肺癌中的植入治疗是一个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尤其对巨大肿块的肺癌病人,分次植入125I粒子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参考文献1 Siegel RL,MillerKD,JemalA.Cancer statistics,2018.Ca Cancer J Clin,2018,68(1):7~30.2曾奕明,林燕萍.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局部治疗支气管肺癌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7,55(4):1~63 杨学宁 吴一龙 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循证医学, 2004,4(2): 85~90,1114孔江明,郑勇,厉位明,汪勇. CT 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局部治疗晚期周围型肺癌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5):2314~23155赵永心,徐舒,赵燕,龙德. 肺积饮联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5):386~3886肖建,曹秀峰,于力克 .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在支气管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1):2030~20327魏巍,沈啸洪,孙慧慧等.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的多因素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2):978~9818时沛,125I粒子植入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中华误诊学杂志,2010,10(1):39~409陈溯,黄乃祥,盛冬生 . 微创条件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观察。临床军医杂志,2012,40(1)23~25

寿伟臻 2024-05-16阅读量2188

前列腺癌PSMA-PET/C...

病请描述:针对前列腺癌的PSMA-PET/CT检查是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优势: 第一,可以较临床上用的CT和MR更早发现有无周围淋巴结或远处的骨转移,筛选出真正早期可手术,以及并不早期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第二,对于已经做过手术若干年后PSA升高的患者,若怀疑复发,可通过PSMA-PET/CT检查,较早地确认是否复发以及检出复发转移部位。 近年来,随着新型PET放射性示踪剂的不断涌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出和治疗更及时。 同时,随着更多内分泌药物和骨靶向药的不断创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患者经过治疗,降低了骨折或截瘫的风险,延长了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初钊辉 2024-04-25阅读量1154

前列腺癌PSMA-PET/C...

病请描述:针对前列腺癌的PSMA-PET/CT检查是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和优势: 第一,可以较临床上用的CT和MR更早发现有无周围淋巴结或远处的骨转移,筛选出真正早期可手术,以及并不早期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第二,对于已经做过手术若干年后PSA升高的患者,若怀疑复发,可通过PSMA-PET/CT检查,较早地确认是否复发以及检出复发转移部位。 近年来,随着新型PET放射性示踪剂的不断涌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检出和治疗更及时。 同时,随着更多内分泌药物和骨靶向药的不断创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患者经过治疗,降低了骨折或截瘫的风险,延长了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初钊辉 2024-01-16阅读量1415

骨折本身并不可怕,一旦出现后...

病请描述:骨折属于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见过骨折的人打着石膏,过一段时间之后拆掉石膏后,原本骨折的部位痊愈了,就像是从没有骨折一样。这也让很多人对骨折有些轻视,觉得没什么可怕的。 事实确实如此。大多数骨折往往只是一处或几处骨头的断裂,虽然会导致局部的剧烈疼痛和暂时性的活动受限,但只要做好固定,一般都能逐渐实现愈合。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果骨折比较严重,患者自身健康状况不佳,或骨折后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出现骨折的后遗症,那后果可能就会比较可怕了。 那么,骨折的后遗症有哪些呢? 1. 骨折早期后遗症 (1)休克 当严重的创伤导致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时,可以引发大量出血,重要脏器或广泛软组织损伤,以及剧烈疼痛,导致患者发生休克。 (2)脂肪栓塞 一般发生于成人。当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可以进人破裂的静脉窦内,引起肺、脑脂肪栓塞,导致患者呼吸功能不全、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3)重要内脏损伤 相关部位的骨折可能导致重要内脏器官损伤,如肋骨骨折导致胸膜或肺损伤,下肋骨骨折导致肝、脾破裂,盆骨骨折导致尿道、膀胱、直肠损伤等。 (4)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骨折还可以导致血管、周围神经和脊髓损伤,比如脊柱骨折就很可能伤到脊神经,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受损甚至截瘫。 (5)感染 开放性骨折,特别是污染较重或伴有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者,若治疗清创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能发生感染,处理不当可致化脓性骨髓炎。 2. 骨折晚期后遗症 (1)坠积性肺炎 主要发生于因骨折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可出现肺功能减弱、咳痰困难,导致肺炎。 (2)压疮 严重创伤性骨折或截瘫患者,长期卧床不起,身体骨突起处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形成压疮。 (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下肢长时间制动,静脉血回流缓慢,加之创伤所致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 (4)损伤性骨化 又称骨化性肌炎。关节扭伤、脱位或关节附近骨折可导致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处理不当则可使血肿扩大、机化乃至骨化,造成严重的关节活动障碍。 (5)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如果关节面遭到破坏,未能达解剖复位,骨愈合后关节面不平整,就会发生关节面长期磨损,导致关节退变性关节炎。 (6)关节僵硬 由于患肢长时间固定,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再加上关节周围组织中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发生纤维粘连,从而导致关节活动障碍。 (7)急性骨萎缩 外伤可以导致关节附近发生疼痛性骨质疏松,亦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性骨营养不良。 (8)缺血性骨坏死 骨折可以导致某一骨折端的血液供应被阻碍,从而发生缺血性坏死,常见于舟状骨粉碎性骨折、股骨头下型骨折及胫骨中下三分之一部位骨折及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9)畸形愈合 当骨折后复位不良、固定不良或功能锻炼不当时,可以导致断端对应不良,愈合后出现畸形,影响肢体功能。 (10)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 由于骨折复位不良、固定不良、局部供血不良或感染,骨折愈合减慢,甚至不愈合,这是骨折后遗症中十分严重的情况。 总而言之,骨折本身并不可怕,但骨折的后遗症还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一旦发生骨折,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医嘱积极治疗和康复,千万不要麻痹大意。

文根 2023-05-29阅读量3149

膀胱癌患者的福音,膀胱镜检查...

病请描述:膀胱癌的现状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列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同时膀胱癌也是医疗支出十分昂贵的恶性肿瘤,给社会和医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快、环境日益恶化,我国膀胱癌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 说到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那就不得不提到膀胱镜。 目前国际上的各大指南仍然将膀胱镜配合活检作为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之一;同时基于膀胱癌的高复发性,即使是接受了腔内手术的患者,也要在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定期复查膀胱镜。然而,传统的膀胱镜,俗称膀胱硬镜,对于广大的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来说并不是一项舒适的体验。 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男性的尿道有两个生理性的弯曲,但由于膀胱硬镜镜身较粗,且无法屈曲,故通过尿道以及检查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思想负担,有些长期复查膀胱镜的患者更是因此而“谈膀胱镜色变”。但是可喜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膀胱软镜的应用很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膀胱硬镜来说,膀胱软镜主要有以下几项明显的优势: 第一,镜体柔软,管径细,可弯曲,检查者可凭借操作巧妙地顺着尿道的弯曲进镜,在检查时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以及对尿道的损伤,如果把做膀胱硬镜比作“吞宝剑”的话,那么做膀胱软镜就好比是“吃面条”了。 第二,以往应用膀胱硬镜检查时,患者只能采用截石位。而在应用膀胱软镜检查时,除截石位外,患者还可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这对于年迈、四肢瘫痪、截瘫以及患有严重关节炎的患者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第三,膀胱硬镜由于观察角度的限制,如操作不熟练,膀胱内可能存在一定的盲区。而膀胱软镜则克服了这一缺点,除通过弯曲镜身可以方便地观察到膀胱各壁外,更可以做出“回头望月”的操作,反过来观察膀胱颈口,做到了真正的无死角。 第四,电子膀胱软镜采用高科技电子数码成像,具有极高的图像分辨率,可以清晰的将图像放大数百倍而不失真,从而可以发现更早期、更微小的病变,使疾病能都得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膀胱软镜可以说是膀胱癌患者的福音,让膀胱镜检查从此告别了痛苦。

健康资讯 2023-02-17阅读量2484

警惕转移、复发,肿瘤患者在家...

病请描述:警惕转移、复发,肿瘤患者在家出现这8种情况,请马上就医! 觅健科普君 胰腺癌关爱圈 2022-04-30 11:00 如何避免康复过程中的复发和转移是病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就需要我们十分注重康复生活,不仅要做到生活规律健康,在饮食方面也需特别注意,还需要患者配合科学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来与癌症对抗。 在康复的生活中,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病友们需要十分警惕,立马就医呢? 01 体重下降 癌症是一种慢性的消耗疾病,肿瘤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肆无忌惮的掠夺人体摄入的营养,营养满足不了自己,还要侵蚀正常组织的营养为自己所用,肿瘤就像一个强 盗。 因此病人体重下降是肿瘤常见的体征之一。但是病人通过治疗后,体重应保持平稳。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又出现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就应检查有无肿瘤复发的可能。 02 不明原因疲乏 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同时导致人体新陈代谢紊乱,因而疲乏是其特征性表现之一。当康复患者出现一段时间的不明原因疲乏无力时,应高度重视,排除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 策略:可以回归健康生活和工作,但一定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03 不明原因发热 肿瘤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热现象,这在临床上称为“癌瘤热”。肿瘤组织坏死,瘤体侵入腹腔神经丛,肿瘤代谢物进入血流,肿瘤脑转移等,均可引起发。 较长时间发热是很多肿瘤的临床表现,也是人体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如果康复患者排除其它生物学(细菌病毒等)发热因素,应该高度怀疑肿瘤的复发。 策略:及时查明发热原因,对症下药,避免出现严重情况。 04 疼痛征象 肿瘤患者往往有转移病灶,病痛非常明显。一般多见于骨转移、脑转移。瘤体直接浸润神经组织,或较大的瘤体压迫了体内管腔,都可引起组织坏死和产生炎症,出现疼痛征象。 骨转移症状 骨转移的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骨头疼痛。早期患者会出现间歇性的疼痛,且较轻,卧床休息后可以得到化解。随着转移灶扩大,疼痛加剧,且表现为持续性疼痛。 还有一个常见症状为病理性骨折。椎骨的病理性骨折表现为椎体变形,塌陷,骨髓压迫症状,患者可以察觉到神经根痛或者感觉障碍。当病变发展到脊髓时,脊髓受压迫会引起截瘫。 此外,患者还伴有低热,乏力,贫血,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晚期患者发生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表现为脊柱骨折时,常被误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所致的骨折。 05 淋巴结肿大 患者通过治疗后,应关注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结是否肿大。可经常检查淋巴系统,防患于未然。如颈下三角区(颈部、下颌、锁骨窝)、腋窝、腹股沟等部。这些淋巴区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一旦发现肿大,应立即就医。有可能出现淋巴转。 策略:出现淋巴转后,立即治疗,可手术可放疗具体与主治医生讨论方案,避免进一步扩展。 06 出血征象 出血也是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肿瘤体坏死往往会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若肿瘤体侵蚀周围的血管,则会造成严重的大出血。常见的有呕血、黑便、阴道流血、尿血、流鼻血、痰中带血等。 提醒:有些靶向药会导致部分患者少量鼻腔出血,这是靶向药的副作用,不与这类出血归为一谈。 07 阻塞征象 体内任何管腔内的肿瘤体增大,都会引起管腔变化,最常见的是管腔狭窄,更有甚者会造成管腔阻塞。 如食管内肿瘤增大,会造成进食时吞咽困难、打噎甚至阻塞等;气管和咽喉肿瘤增大,会压迫气管和咽喉部神经,从而出现气短和声音嘶哑、语不出声的征象。 08 包块的出现 实性肿块、边界不清、推不动、质地较硬这通常是恶性肿瘤、或转移灶的出现,必需到专科医院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复发。 处在康复阶段的患者,一定要时刻注意调节生活规律。如果出现以上8种表现,请立即就医,作进一步检查,排除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即使确定为复发和转移也不要过于害怕,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的治疗也有重大的意义。 如何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 第一,制定系统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前要由有经验的包括外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中医药肿瘤专家在内的专家组进行会诊讨论,制定详细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治疗方案。 显然,只有到综合性的专科医院才有条件做到这一点。在这里要提醒各位觅友,在决定自己或亲戚朋友治疗方案时要多问一问,想一想,不要贸然做决定。 第二,要完成治疗计划 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和靶向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有效办法,但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单用就可以保证治愈肿瘤,绝大多数都需要综合治疗。 不要认为已经做了手术,甚至还是根治术就万事大吉。 有些患者手术和放疗以后还要继续化疗,这是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也是手术以后还要做放化疗的重要原因。 术后放化疗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当然,也不是放化疗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有些病人手术或放化疗以前已经有远处转移,只是当时转移肿瘤很小,一般的检查发现不了。 中医药治疗是降低患者手术和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但除非病情太过晚期,一般不宜单独应用。 第三,治疗以后要经常地、定期的复查 任何恶性肿瘤患者在任意治疗后的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复发和转移,及时地、仔细地、定期地检查有可能早期发现转移和复发,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复查包括病人的自我检查和医院的定期检查。 病人自查主要是注意观察原来的病灶部位及其附近有无新生肿物、结节、破溃等表现, 有无新的疼痛感觉。 此外,还要注意全身变化,有无逐渐加重的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表现,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第四,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 研究证明,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保持人的免疫机能在最佳状态,充分发挥抗瘤活性,加速康复和防止复发。 患者平时可以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和他们适当享受丰富多彩的正餐;还可以参与相关肿瘤患者互助联盟,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困惑、寻求帮助。

费健 2022-05-03阅读量9512

脊柱侧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

病请描述:根据调查估计,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发生脊柱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且还在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成为继肥胖、近视之后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需要家长们重视起来! 什么是脊柱侧弯? 正常情况下,从正面看我们的脊柱应该是一条直线。当脊柱向左边或者右边弯曲时,可以测量弯曲的角度,即Cobb角。当Cobb角大于10°时,就称之为脊柱侧凸,即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可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弯和特发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指出生时脊柱正常,随身体发育而出现原因不明(即特发性)的脊柱弯曲,由于这种疾病多发于10-16岁的青春期少年,所以又称为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弯。超过80%的脊柱侧弯是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病率约为20/10万,女孩多于男孩。 脊柱侧弯有什么后果? 轻度的脊柱侧弯,即Cobb角小于25°时,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但较严重的脊柱侧弯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影响体态:青少年驼背、高低肩、背部疼痛、长短腿、肢体协调性差、脊柱僵硬。 影响运动:肌肉承受力差,无法承受高强度的运动。 疼痛:脊柱侧弯患者容易出现劳累后腰酸背痛。 影响呼吸:侧弯严重时,凹侧肺在呼吸过程中扩张受限,使得肺功能下降。 影响脊髓功能: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截瘫甚至全瘫。 影响心理健康:由于脊柱侧弯对外观和身体的影响,容易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障碍、社交受限等心理问题,甚至在成长后还会持续恶化。 怎么知道孩子有没有脊柱侧弯? 严重的脊柱侧弯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响非常大,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在家检测孩子是不是有脊柱侧弯的情况: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放于孩子棘突的位置,向尾椎下划,看能否画出一条直线。 让孩子站立,观察两肩膀在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是否有高低肩。 找到孩子背部的肩胛骨处,看看两侧肩胛骨最下端是否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用手触摸孩子背部的肩胛骨,有没有一侧的肩胛骨向后凸起。 如果用这几种方法发现异常,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的骨科或康复医学科进行正规的诊断和治疗。 脊柱侧弯怎样治疗? 在通过常规体检和X光片进行全面检查确诊后,脊柱侧弯治疗通常有三种选择:观察随访、穿戴支具或进行手术。 轻度脊柱侧弯,即Cobb角小于25°时,家长要进行定期监测,密切观察弯曲程度的变化。可以加强形体训练、拉伸运动等改善,也可以按摩、推拿或者游泳等。 中度脊柱侧弯,即Cobb角在25°到45°之间时,通常采用支具治疗,可以延缓脊柱侧弯进展。但是,如果十六、七岁后,身高不再增长时,侧弯角度不会再增加,也没有必要再应用支具。如果弯曲程度加重,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重度脊柱侧弯,是指Cobb角大于45°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家长们需要注意,青少年时期是矫正脊柱侧弯的黄金时期,越早发现和治疗,矫正效果就越好。所以,家长们要重视起来,关注孩子的脊柱健康!

许鹏 2022-02-28阅读量9065

大师的教诲犹如外科的《金刚经》

病请描述:专家简介:施宝民,中德双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主任、同济医院大外科副主任。擅长普外科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是肝胆胰脾良恶性肿瘤、各类胆石症、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及胃肠肝胆外科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裘法祖对青年外科医生的几点期望:做人、做事、做学问——(一) 青年外科医生的成长青年外科医生的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按正常情况,他们已有5~10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但其中有一部分人由于种种原因缺少临床锻炼机会或者没有受到较系统的训练。还有少部分的人毕业后立即攻读研究生3~6年,获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在这个时期中没有或很少有机会接触临床实践,也就是成为所谓“眼高手低”的外科医生。尽管这些研究生在某一个专题上有很深入的研究,但要胜任一个外科医生的工作,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远远超出在研究一个专题中所需要的。所以研究生在取得学位后进入临床仍然要从零开始学习,这是我近年来的深刻体会。外科学是一门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也就是外科医生不但要有科学的思维,还需要掌握熟练的操作,并且要操作得很精巧,犹如一个雕刻家雕刻出一个精美的艺术品一样。所以,一个外科医生必须具有将手和脑的工作高度结合的能力,用精湛的操作技术来完成各种手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鉴于这个高度的要求,我们老一辈的外科医生究竟应该用什么态度对待上述两种青年外科医生的实际情况呢?是放之任之,还是要关心他们,我看,应该是满腔热情地去鼓励他们、指点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很快地补上所缺的课,从而很好地挑起承上启下的艰巨担子。那么,如何能够使他们补上所缺的课呢?坦率地说,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抓紧时间做到多听、多看、多做,从而掌握会做、会讲、会写三项过硬的本领。1.多听是要利用各种不同的场合,听老一辈医生的讲述。在查房、手术、会诊,病例讨论时,有不少知识是可以从讲述中学到的。要知道,有不少临床经验没有写在书本上,或者,尽管写在书本上,并没有引起读者的重视,而正是这种讲述常常是提醒大家重视的最好方法。我们老一辈的外科医生也应该多讲自己的临床经验。不但要讲成功的,更重要的要讲一些失败的教训,从而使青年外科医生不重犯我们的错误,这才是真心的帮助。另外,要争取多参加各种不同的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我的老师曾经说过:听一个报告,只要报告中有一句话对自己有帮助、有启发,那就已经值得去听这个报告了。当然,听报告也受时间、交通、经费等问题的限制,这些应该要求各医院的领导、组织来很好地解决。但我也看到,有的医生连就近在本单位的报告也推托种种原因不去参加,坐失了这种良机,实在可惜。2.多看包括多方面的,如观察每个病人的病情经过,手术时注意术者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等。但更重要的是要多阅读书籍和文献。我们不强调要阅读外文文献,但至少应该阅读国内文献。目前,国内外科刊物中除了《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以外,还有各种专科杂志,这些刊物的内容相当丰富,也具有较高的水平。可惜在青年外科医生中还有人不习惯于多阅读专业刊物,不经常注意国外的新技术、新进展,而满足于现状,这必须引起重视!3.多做多做,决不意味着去抢做手术,也不是要争做大手术的术者,而是在有机会时多做各种手术,不论是大的或是小的。一例乳房脓肿切开引流也会获得新的体会,做第一或者第二助手拉好钩同样会学到不少经验。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事:一个晚上要一位实习医生参加阑尾手术,当这位实习医生进手术室后知道是要拉创钩,就转身扬长而去,并说什么“阑尾切除我做够了”。这种不良现象是十分有害的。可以断言,如不改正,这个实习医生也决不会成为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当然,在多做这一点上老一辈的外科医生负有重大责任,必须做到大胆放手。手术在外科工作中毕竟是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治疗成败的重要关键,不放手又怎么能使他们学到手呢?但在放手的同时一定要加以具体指导;仅仅在旁边站着看他们做手术还是不够的,应该要自己洗手上台直接帮助他们。在帮助做手术的时候又一定要严格,一丝不苟地要求他们进行操作。这就叫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经过多听、多看、多做这些手段,就可以逐渐掌握会做、会讲、会写的为病人服务的过硬本领。4.会做就是要能够自己独立地做好每一例手术,特别是做好常见手术。会做的内容当然要包括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等重要环节。要做到:做一例手术,好一例病人;让病人很快痊愈,很快出院。这才叫会做。一位搞普通外科的医生,如果能很好地掌握胃大部切除术,包括其适应证、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而效果很好,他就是一位很好的外科医生。5.会讲这是需要锻炼的,要讲出自己的意见、论点,既要概括,不拖泥带水,又要达意。当然,每一个人的口才是不同的,但仍然是可以锻炼出来的。要讲给学生听,讲给实习医生听,在学术讨论会中要发言讲给大家听。这样,才能起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6.会写就是要学会总结经验,将它记录下来,这就更需要刻苦学习了。先应从写好病史开始,再可写病案分析,进一步再写出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点滴体会。要写得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层次清楚,标点准确。要使他人阅读后懂得你所写的内容及用意。老一辈的外科医生一般都有写作经验,要督促青年外科医生去写、多写和写好。要给他们出题目,审修他们写好的文章,不但要求他们写的内容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即使错用的标点符号,也要认真给予改正,这就要求我们老一辈的耐心和细心了。(二)外科医生如何才能做好工作1.做人如何做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能靠自己去感悟、去思考。有两篇文章很值得一读:一篇是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秘书李慎之先生写的——做学问首先要做人;另一篇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已故的手外科韦加宁医生的讲稿——最重要的是做人。这两篇文章读后感受甚深,思考了好久,更感到要做一个医生,一个好医生,首先应该做一个好人。什么是好人,就是要诚实、正直,要谦虚、本分,要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要成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第一,要做诚实的人。不久前,我遇到两件事情,使我很不平静。一件是我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带着一封倍加称赞的推荐信去我的母校上海同济大学同济医院就职。但他工作甚差,表现不好,一查询那封推荐信是假的,是他自己写的。当然,他也就此被辞退。另一件是某院的一位医生,在德国进修后写了一篇论文,2002年在我院院刊(英文版)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他本人,另两位是德国人(导师及一位医生)。由于投稿时附有这两位德国人同意发表的两封信件,当然,我院院刊编辑部就刊出了。2003年,被这两位德国作者发现,不同意他发表此论文,因为研究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做的。我们再查询,发现这两封德国作者的信是假的,是他自己写的并代其签名。德国两位作者坚持要他以英文、德文两种文字在我院院刊(英文版)公开道歉,并要求取消此论文。中国有句老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不诚实的事,迟早会出问题的。我一直认为:最老实、最诚实的人,是最聪明的人。第二,做谦虚的人。有的人从国外回来,或获得了博士学位,我相信他在某个专业的某个领域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但他在其他方面缺少知识,还需要多多请教别人,比如说临床处理病人。孔夫子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有句话:不耻下问。我已92岁,对新技术、新理论如计算机、纳米技术、细胞因子、基因等都不太懂了,我总是请教我的研究生,我并没有因此掉面子,相反,他们更加尊重我。现在,有的年轻人学成回国,有点不愉快或目的未达到,就拿架子,甚至扬言要走人,这是极不可取的。做了一个外科医生,或获得了一个博士学位,不要以为高人一等。想一想,一个司机,一个电工,如果他们有机遇学医,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外科医生。第三,要尊重他人,尊敬老师。尊重人是相互的,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尊重别人。要尊敬老师,理由很简单,因为每一个人都要老的。你不尊敬你的老师,等你老了,你的学生也不会尊敬你的。韦加宁医生在他写的《最重要的是做人》文中说:每一个医生都有他光辉灿烂的事业顶峰,也都会有他衰老退休的时期。如何对待退休的老师?他们已无力和你争什么,至少在你的心底,应该给他留一块尊重的领地。这句话是何等深刻!何等高尚!第四,要做能容人的人。要团结人,要能原谅别人不足的地方。要胸襟开阔,与人为善,特别是做为一个科室领导或上级医生,更要注意做到这一点。2、做事这里说的做事,就是应该如何做医生,特别是做外科医生。1939年,我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开始了我的外科生涯。在我做外科工作1年以后,我的导师才允许我做第1个阑尾炎手术。记得我做第3个阑尾切除手术时,病人是一位中年妇女。手术后第5天这位女病人忽然死去。尽管尸体解剖没有发现手术方面有什么问题,但我的导师盯住我的目光严肃而冷峻。他对我说:“她(死者)是一个4个孩子的妈妈”!60多年前的这一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始终在教育我,并影响我60年外科生涯中的作风和态度。1947年,我远渡重洋回国从医。在上海工作时,一位女教师来就诊。10年前她有过一次剖腹产手术,从此常发生消化不良、便秘,还经常腹痛。我反复检查她的腹部(当时还没有超声检查),摸到一个成人拳头大的包块,决定为她做手术。术中看到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原来是一条手术用的布巾,缩成一团,被肠襻牢牢包裹着。这异物在腹腔留置竟达10年之久!这位女教师在恢复健康后亲笔书写了一张横幅:“生枯起朽”,非常高兴地送给我。当然,这样的事件虽属罕见,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医生在工作中只要有一点疏忽,就会造成病人多年的痛苦,甚至终身残疾。我想,如果这位病人是主刀医生的亲人,手术完毕时他一定会非常仔细地反复检查腹腔,惟恐遗留异物。要知道,一个病人愿意在全身麻醉失去知觉的状态下,让医生在他(她)的肉体上动刀,这是对医生寄予多么大的信任呀!病人对医生的高度信任,理应赢得医生以亲人的态度相待!医生的态度,即使只是片言只字,都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情绪和生活。记得20年前,一位银行女职员哭着来找我,说她患了不治之症—“甲状腺癌”。这是某医院门诊一位外科医生草率作出的诊断。当天,她全家四人相抱大哭,通宵达旦。我仔细询问她的病史,又检查了她的颈部,认为她患的是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经过药物治疗,3周后甲状腺肿消退了,症状也消失了。病人全家自然庆幸不已。这件事说明:如果医生不假思索地、轻率地下了一个“误诊”,会引起病人和他(她)全家人的悲痛。医生的一言一语应该何等谨慎呀!医生要做到“急病人之所急”已经很不容易,再要做到“想病人之所想”则更困难。记得在“***”期间,我被安排到门诊工作。有一次,一位老妇人来门诊就诊,说她肚子不适好久了。我询问了病史,再让她躺下,又仔细按摸检查她的腹部。检查后她紧紧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放,说:“你真是一位好医生。我去了六七家医院,从来没有一个医生按摸检查过我的肚子。你是第一个为我做检查的医生”。这几句话给我的印象极深。我想,像这样一项每一个医生都应该做的简单的常规检查,竟会对病人产生这样巨大的安慰。这说明我们很多医生没有去想:病人在想什么?又有一次,一位儿科老医生患了十二指肠溃疡,来找我会诊。我看到X线片上十二指肠球部有一龛影,诊断已经很明确,就不再给他作腹部检查。这位老医生回去后说:“我很失望,裘医生虽然说了治疗意见,但没有摸一下我的肚子”。这又使我想到,一个医生生了病会有这种想法,那么,一个普通病人有这种想法就更能理解了。30多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我到汉口中山大道一家很大的国营钟表店去修理手表。我问一位值班的女同志:“这只手表摇起来有响声,请你看一看。好吗?”她将手表摇了一摇,立刻就还给我,说:“无法修理,没有零件”。我小心地重复了一句:“请你打开来看一看”,她很不耐烦地白了我一眼,说:“能走就行了,没有零件”。我再问,她再也不理我了。我只得到对面的另一家大的钟表店去试一试,遇到了一位男同志,但得到的是类似的答复、类似的态度。这时,我偶然发现了这家店的另一角落里,坐着老胡同志,他是我的病人,也是这家店的职工。我立刻走了过去,请他查一查这只手表摇起来有响声的原因。他打开手表背面的盖子,发现一个螺丝松脱了。他将螺丝旋到原位上,手表就这样修好了。我很高兴,但又很生气,用手指着说:“那位同志说无法修理,连看一看也不愿意,我要去责问他”。老胡同志忽然大笑起来,说:“裘医生,算了,算了!还不是和你们医生看病一样吗?”我听了这句话,禁不住有点面红耳赤,打个哈哈,道谢而别。几十年来,我一直记住了这句话:“还不是和你们医生看病一样吗?”这句话深深地启发了我,使我的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我从事外科工作已经60多年了,在这60多年中看到了、听到了不少在医疗工作中发生的差错,甚至事故。我姑且不谈这些差错或事故,愿意先谈谈上面提起的几件小事,因为这些小事是在城市或乡镇的每个医院、每个门诊、每日都会发生的。可能有的医护人员听了这些“小事”会付之一笑,认为不值一谈,但我却觉得不应等闲视之。扪心自问,我在工作中有没有“无法修理,没有零件”的态度和作风呢?我的答复是“肯定有的”。当然,医护人员的工作十分辛苦,绝大多数是在很好地为病人服务。但也应该承认,少数医护人员对病人态度生硬,没有耐心,不愿倾听病人的诉说。在医院门诊部,看到不少病人不远千里而来,他们抱着很大的希望,希望得到帮助,作出诊断,获得治疗。但是捱到就诊时,有的医生却是三言两语,不作任何解释:有的甚至冷脸相待,训斥病人。让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您去商场买一件日用品,售货员态度生硬,爱理不理,这时将心比心,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何况,对待人的健康问题怎能与买一件日用品相比。我想,我们医护工作者在给病人看病治病的时候,在思想上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这就是——假如坐在或躺在你面前的病人是你的亲人的话,你当如何?3.做学问做学问,就是怎样多为人民做出点贡献来。第一,要勤奋。一个人在一生中要有些成就,需要三个条件:①智商;②机遇;③勤奋。其中,勤奋完全掌握在你自己手中。最近,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短文,文中说:要想知道一分钟的价值,可以去问误了火车的旅客;要想了解一秒钟的价值,可以去问差一点出事故的人;要想知道千分之一秒的价值,获得奥运会银牌的运动员可以给你很好的答案。这就是我们一定要珍惜度过每一分钟!记得8年前在湖北省某市召开全国外科学术会议期间,我们进行了一个半天的义诊。我检查了一位甲状腺肿的女病人,需要手术。这位女病人请求我,要求手术安排在周二、周三、周四。当时我很不理解,就问她为什么。她说,星期日这里的外科医生通宵打麻将,星期一没有精神了,而星期五又要打麻将,又开始不专心了。我听了大吃一惊,尽管这种现象是少数的,但有其普遍性。如何爱惜时间多读点书,对自己对病人都是有益的。第二,要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我一直提倡年轻医生轮转制度,不要马上定专科;专科是需要的,但太专不好。也是在某市召开外科学术会议期间,听说骨科中有的医生专门搞脊柱,有的在脊柱外科中专门搞颈柱,甚至只管上面三个颈椎,这样显然不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要知道基础是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在宽广坚实的基础上才能学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形成创造的能力。第三,要勤于思考,善于探索。吴阶平教授曾在“外科医生的成长”中,谈到在阑尾炎手术前,应该考虑一下:急性?阑尾的位置?尖端指向哪里?现在先进的设备很多,如CT、MRI、B型超声等等,不少年轻医生诊断疾病太依赖这些先进的检查了,而忘记了进行最必要的体检。我的老师曾经说:阅读x线片就能分辨出三种医生:不好的医生,只看报告,不看片子;较好的医生先看报告,再看片子;最好的医生是先看片子,再看报告。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的Pasteur曾经说过: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个头脑就是善于思考的头脑,准备随时接受新事物的头脑。(三)创新是外科医生成才的关键临床外科医生的工作非常繁重,一般没有时间到实验室去进行研究工作,如何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有所创新,是令许多临床外科医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实际上,临床外科医生完全可以在科研方面有所创新,甚至有所突破。在医学发展的历史上,有许多在外科临床工作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取得杰出成就的例子。比如,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瑞士外科医生Kocher于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法国外科医生Carrel由于创造缝合血管技术而于1912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临床外科医生要有所创新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其一是要全面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其二是在专业方面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临床外科医生全面掌握外科学基本知识非常重要。人体各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种疾病,或多或少地涉及整体,完全局限于一个系统或一个器官的疾病很少,因此不能孤立地考虑临床问题。我国医学界的老前辈,如吴英恺、张孝骞教授,特别强调一个医学生毕业后不要立即进入一个专业,必须先轮转学习。以普通外科专业为例,至少要有1年时间去轮转。例如:创伤外科3个月,泌尿外科2个月,影像学科2个月,麻醉科及加强治疗科(ICU)2个月,胸心外科2个月,妇科1个月。然后要担任普通外科总住院医生1年,这样才能了解和熟悉外科的全貌。即使是外科研究生,我也主张是临床型的,就是一面做研究,同时参加临床工作。“临床研究生”是我在20年前提出来的,事实证明,临床研究生较实验型研究生能更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努力丰富实践经验是开展创新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我再次强调前面讲过的几句话,也就是在专业临床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多听、多看、多做、多想”。多听,就是要争取参加各种不同的专业学术报告会或病例讨论会。著名的内科学家张孝骞教授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个病例就是一本书”,也就是讨论一个病例可以获得不少在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的德国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听一个报告,只要报告中有一句话对自己有帮助、有启发,那么听这个报告就是值得的。多看,就是要多阅读书刊。我们不强调一定要阅读外文书刊,但至少应该阅读国内书刊,目前国内书刊的内容相当丰富,也具有较高的水平,可惜有些青年外科医生还不习惯于阅读书刊。多做,就是要亲自检查病人,多做各种手术,做第一或第二助手拉好拉钩同样会学到不少技术。只有不断磨练,才能学到扎实的专业临床技能。多想,就是要习惯于向自己提出问题,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善于探索的精神。举例来说,面对一个闭合性腹部外伤的病人,如何通过详细了解受伤史和腹部的触诊、叩诊、听诊以及几项简而易行的辅助检查(如B型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做出诊断,而手术又证实了诊断的正确性,这样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就能积累丰富的专业临床经验。所以,“多听、多看、多做、多想”实际上就是在贯彻“学习是基础,实践是根本、思考是关键”这个基本原则。我之所以要强调上面两个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是法国学者Pasteur的一句名言。人人都有机遇,如果是没有准备的头脑,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准备的头脑也就是上面讲的两个必备的条件。英国细菌学家 Fleming于1929年发现青霉素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例子。当他在进行葡萄球菌平皿培养时.观察到培养皿中靠近霉菌的一些葡萄球菌落都死了,他意识到这种现象可能具有重大意义,就进行了深入研究,终于发现了青霉素,Fleming因此于1945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著名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灵感是在人们不断的工作中产生的”。什么是灵感?简单地说就是“直觉”。在科学思维中,直觉的例子不胜枚举,但“灵感”或“直觉”只有在丰富的实践经验中才能感悟出来。我在这里举四个例子:(1)浙江大学医学院彭淑牖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明了捆绑式小肠胰腺吻合术式,减少了胰漏,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已在国内外近100家医院推广应用,并因此而获得美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2) 20世纪50~60年代期间,长江流域血吸虫病十分严重,当时我任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协作组外科组长,组织了小分队深入农村为病人切除巨脾,效果非常显著,但切除巨脾时由于严重粘连常引起大出血,而在广大农村缺少血源。我忽然想起,巨大的脾脏里积蓄着大量的病人自己的血液,为什么不利用而白白地丢去呢?于是在将巨大脾脏切除下来后,立刻将脾血经过过滤,溶入枸橼酸钠溶液,然后再重新输给病人,这样就解决了当时农村缺乏血液的难题。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改进,只能说是在实践中的“直觉”,算不上创新。但这是在长期下农村,在简陋条件下悟出来的。(3)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就开始研究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手术治疗,曾做过几百例各种不同的分流手术,但效果不满意,术后再出血率较高,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也高。一直到70年代初在农村巡回医疗时,遇到一位血吸虫病性肝硬化的农民病人发生大出血,他已经历了两次不同分流手术,仍然无效。当时我决定给他行Phemister手术,也就是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当我将胃底及食管下段周围的血管完全离断后,由于没有血源,只好停止手术,不能按原计划切除食管下段和胃底。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从此也不再大出血。这使我感悟到,是否只要彻底离断贲门周围的血管就可以达到止血效果?带着这个问题,我进一步做了解剖学研究,发现了胃冠状静脉分出的显著扩张的高位食管支和异位高位食管支,我从而提出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这一术式,这是一种损伤较小,易于操作而效果满意的断流手术。当然,这也是一个小小的技术改进,算不了创新,但这个手术是在积累的临床实践中产生了“直觉”而创建的。(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发现截瘫的病人仍有膝反射,通过长年深入的动物实验,将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废用体神经与支配膀胱的内脏神经接联起来,创建了一个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在手术后8~9个月病人就恢复了膀胱功能,解决了截瘫病人尿潴留的问题,这是一项突破性创新。现在己将这种手术治疗扩大到腰骶部脊髓膨出的儿童,也成功地解决了这类病儿的尿失禁问题。这项发明也是在丰富的临床实践中悟出来的。加拿大外科医生Osler曾经说过: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没有理论,犹如在海上航行没有海图的指引,但如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则根本没有行驶在海上。所以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而去研究问题,再回到临床来解决问题。临床外科医生就能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灵感,从而有所创新。这就是我要说的外科医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是可以出成果的。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就是要创新,而创新的希望寄托在年轻的一代。我们需要创新人才,但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我愿意送给青年外科医生两句话共勉:(1)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2)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施宝民 2021-06-18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