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家用窄普UVB 311nm的窄谱中波紫外线UVB,由专用灯管发出。疗效确定。患者要认真学习,向说明书学,问专家,最好向专业的皮肤科光疗师、护士学。我还建议几个临近的人一起共用光疗仪,互相帮助照光,交流经验。我提倡“借光”,老病人或者技术好的帮帮新病人!可以适当收点费。科学照光,防治照伤,照射过渡! 总结操作流程如下: 1、翻看机器底座,看有个标签,您所购买的机器辐照强度为11.00mw/cm2。 2、打开电源开关。设置照射时间:如果设定起始照射剂量0.2J/cm2,则起始照射时间可按照下面两种办法推算: 1)计算法:根据公式:辐照时间 = 辐照剂量/辐照强度 辐照时间 = 200mJ/cm2/11.00mw/cm2=18s 2)在说明书查表法:根据“常用辐照剂量/强度/时间速查表”,直接查到辐照时间。详见下表。翻开说明书中有张大表,最左侧为每次照射的强度。横着找到自己设备对应的数字,如果是11.0mw/cm2,则对应找辐射剂量200对应,查到0:18,意思是0分18秒。 3、带上护目镜,白斑周围适当遮挡。 4、把灯管挡板轻轻贴在白斑或者银屑病皮损部位。太远照射不足,太近会因挡板压出印来。 5、按工作键,照射。 6、到时间,自动停照。或者按计划多少秒,到时见停止照射。不要自己延长时间,防止照射过度,对治疗不利。 如何确定每次递增照射时间? 每次连续治疗是否增加辐照剂量(时间)以及剂量(时间)增加的比例应依照治疗频率和治疗反应确定。 如果前一次治疗后出现轻微红斑,并在此次治疗时已经消退,则应在前一次照射剂量或时间基础上增加10%。 如果前一次治疗后出现明显红斑,并且在此次治疗时仍未消退,应维持前次照射剂量或时间。 如果此次治疗时,红斑仍严重并伴有疼痛甚至水疱,这种是过度照射、剂量过大,反应过强,则应避免出现。应暂停治疗。用凉开水湿敷20分钟,每天1-5次。水泡越多,湿敷次数越多。待修复后从头(约19秒)开始照光。 如果前次照射后没有任何治疗反应,则可在前次照射剂量或时间基础上增加10%。 例如:如果您的初次照射时间为18秒,并且在照射后没有任何治疗反应,则您第二次的照射时间为22秒。 照射频率如何确定? 窄谱311UVB每周3次,PUVA疗法每周2至3次。 单次照射最长时间? 对窄谱UVB疗法而言,银屑病患者单次照射最长时间为“常用辐照剂量/强度/时间速查表”中剂量5J/cm2所对应的时间,白癜风患者单次照射最长时间为1J/cm2所对应的时间。对PUVA疗法而言,银屑病患者单次照射最长时间为“辐照剂量/强度/时间参照表”中剂量12J/cm2 所对应的时间。详情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治疗过程中如何防护眼睛?照射过程中应配带UV护目镜。正常皮肤需要防护吗?正常皮肤可用衣物适当遮盖,或者使用防光剂。白癜风单次照射 最大7分钟左右,不要继续增加。维持一段时间。银屑病单次照射 最大8分钟左右,不要继续增加。 什么是治疗的最佳反应? UVB光疗法治疗的最佳反应为每次照射后6至8小时,照射部位出现刚可察觉的轻微红斑,伴轻度的烧灼感。PUVA疗法有时会出现红斑反应延迟,部分患者甚至在照射后72小时才出现红斑,因此进行PUVA疗法时,应尽量避免两次治疗的间隔时间短于3天。 治疗过程中饮食起居应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一些食物、药物和化妆品含有光敏感物质,所以在照射前请将您正在服用的药物详情通知您的医生,照射过程中如您服用的药物发生变化,请及时告知您的医生。您可在初诊时,咨询医生正在使用的化妆品是否含有光敏感物质。 照射后发生皮肤瘙痒,应该如何处理? 多数进行光疗后的患者,局部在接受照射后都会发生程度不等的皮肤瘙痒。 建议患者在照射后局部使用防止皮肤干燥的保湿霜剂,或者激素药膏,或者他克莫司等免疫调节剂。 光疗有副作用吗?一旦发生如何处理? 紫外线光疗与药物相比,副作用轻微,最常见的是照射剂量过大或照射频率过高引起的皮肤局部红斑、疼痛等类似晒伤样反应。如果出现晒伤,可暂停照射,待红斑消退后继续治疗。如果出现较严重的红斑,可以局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皮质激素。如果出现水疱,您可到门诊咨询医生,局部处理并好转后再继续治疗。 长期照射是否会引起皮肤癌? 至今为止,关于光疗、光化学疗法与皮肤癌的相关性已经进行了多项调查,所有结果都未能证实光疗和光化学疗法会直接导致皮肤癌的发生,仅在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显示宽谱UVB和PUVA疗法具有致癌性。为将可能存在的风险降至最小,请您在治疗前详细咨询医生您的疗程安排,定期复诊,尽量将光疗的累积剂量降至最小。如果在照射部位出现色素改变等异常变化,应及时咨询医生。 照光要注意不让周围皮肤变黑 白癜风患者需要照窄普中波紫外线光,照光过程中要让白斑部位照光,而周围正常皮肤和白斑中间的色素岛不被照射。照射过渡,容易照黑,或者照伤。 这就出现了一个怎样准确遮挡的问题。临床医生、护士设法挡,病人也设法搞,经常不够细致,照射过渡,容易照黑,或者照伤。 照光时最新遮盖方法: 用透明塑料纸贴在白斑上,画一个边界,然后贴在厚的黑纸板上,沿画出的白斑边界剪黑纸板,挖出一个和白斑一样形状大小的洞。照光前,把挖好洞的厚纸板挡在皮肤上,只露出白斑接受照射治疗。防止正常皮肤被过多照射甚至被照黑。照射后,皮肤可能略有发热;照射时间长时,皮肤会发干,建议照后外用药膏或者保湿剂。 避免照射过红,甚至起疱,这样不但会让局部黑素细胞受损,还会让局部皮肤受损。好比暴晒把树苗烤死,还会让土地干化,寸草难生。 因各种原因,停止照光,重新照光时,照射剂量要适当降低。 参照顾恒教授新出版的《光皮肤病学》著作。例如停照前,已经照到100秒了。停止一周,再照。降低25%时间,就75秒;停止两周,再照。降低50%时间,就50秒。停止4周,再照。从起始剂量19秒开始。 照射量大或者时间太长,建议适当休息 一般照射量几分钟了,见效不明显了,或者连续照射4-5个月左右。建议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不照射一个月后,皮肤恢复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这时候再次照射,从起始量19秒左右开始,很快能看到见效。祝你早日康复!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1.3万
病请描述: 五一小长假期间,郭先生一连吃了三天的“大餐”,顿顿大鱼大肉、辛香麻辣。假期一过,郭先生却遭殃了,屁股又胀又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与以前发痔疮不同,最后连脓水都流出来了,他不得不到医院去。医生检查后告诉郭先生,他的“屁股”上有条瘘管化脓了,需要手术治疗。 肛瘘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其实这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些人可能自己得了这个病也不知道,或者以为是痔疮之类的疾病而忽视了治疗。肛门瘘管简称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多位于齿线(肛管与直肠黏膜结合处的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通俗地讲,好比是从肛门周围的皮肤向肛门直肠周围的组织中挖了一口井,或一条甚至多条地道。而这些通道,经常由于“粪便垃圾”的进入,引起感染甚至化脓。肛瘘如果不积极治疗,往往长年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小小裂口埋隐患 为什么在肛管、直肠部位会出现这样一条“管道”呢? 大部分肛瘘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腔壁就会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坚硬的管道,不能自然闭合。可以说,肛周脓肿是肛瘘的前期阶段,脓肿消退后99%的患者都会转变成肛瘘。一旦感染,肛瘘就会复发。就好比高速公路的匝道口,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段。 有时候我们排便时会因粪便干硬而使肛门裂开、出血,虽然只是少量的便血,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裂口,如果一不小心被细菌、异物“钻入”,就有可能导致感染、化脓,形成脓肿。当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就会留下一个空腔,形成管道,成为肛瘘。所以,对于这样的小裂口,我们也不能大意,该就医的时候还是应该及时就医,不要拖延成更加复杂难治的疾病。也不要盲目地自行诊断,认为是肛裂、痔疮就不要紧。 而另一方面,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也是预防肛肠疾病的重要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进口”的东西,可能决定着“出口”的好坏。 湿、痒、脓、痛 及时就诊 39岁的顾先生最近遇到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他发现每天早上他的内裤上都有粪便的痕迹,而他前一天晚上明明没有排便。顾先生纳闷,自己这个年纪,应该不会有大便失禁的问题呀!不得已之下,顾先生来到医院肛肠科,经检查发现,原来是肛瘘引起。肛瘘一旦形成之后,瘘管就难以愈合,有病原菌或粪便进入瘘管,就会反复感染、化脓,肿胀、疼痛,同时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平时也可能会从瘘口中流出少量的脓性、血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有时甚至还会有少量粪便和气体排出。就像顾先生一样,有些患者发现,明明没有排便,却有粪便流出,或内裤上看到粪便污染的痕迹;明明没有放屁,却像在放屁一样有排气的现象。而且,由于分泌物的长期刺激,还会使得肛门部位潮湿、瘙痒,有时还会形成湿疹。 少数患者可能没有不适症状,只是在偶然的机会下摸到肛门周围有硬结等,不痛不痒。 临床上还有不少患者将肛瘘当作痔疮,甚至自己购买治疗痔疮的药膏来涂抹,结果可想而知,显然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反而可能贻误病情甚至使得肛瘘加重。 所以,发现肛门周围潮湿、瘙痒、有脓液流出、疼痛等异常时,应该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检查判断是何病引起,从而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 治疗肛瘘 提防“狡兔三窟” &n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 背景:肛裂是常见肛肠科疾病之一,约10%陈旧性肛裂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如何通过技术改良减轻手术痛苦和预防功能损伤是肛肠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上海岳阳医院肛肠科王振宜 目的:评价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2009年1月~2010年4月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的陈旧性肛裂患者120例,采用各分中心随机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和对照组(肛裂切除术)各60例。两组均采取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期为2周,短期随访6周。 主要结局指标:以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和临床症状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肛管张力变化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术后3例(2%)(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因术后1周内提早出院而退出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4天,术后第6周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22±4.41)d,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1.24±7.4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术后第14天和第6周时试验组肛门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14天,试验组肛门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试验组与对照组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两组肛管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内两组患者并发症(排尿障碍、创缘水肿、术后发热、术后感染、肛门失禁、肛门变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周随访,所有随访患者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未见复发。 结论:陈旧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能提高手术疗效,缩短疗程,改善患者术后痛苦,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陈旧性肛裂; 肛裂; 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前瞻性研究 肛裂是常见肛肠科疾病之一,人群发病率2.19%,专科就诊率约占14%,其中约10%为陈旧性肛裂[1]。手术是陈旧性肛裂的最佳治疗手段。近年来我们采用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治疗陈旧性肛裂,达到治疗的同时减轻术后疼痛和加速愈合的目的。为进一步验证该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对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来源 根据以往试验结果结合文献报道[ 2,3],本试验作两组之间的优效性检验,按治疗组和对照组1∶1分配病例,预计可能的失访率为10%~15%估算样本量。病例来自2009年1月~2010年4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肛肠科,上海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的陈旧性肛裂患者12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肛裂切除黏膜下移术组)和对照组(肛裂切除术组)。随机方法采用各分中心随机分层,将三家医院作为3个中心(3个层),每个中心分别制定随机分组表,岳阳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计算机随机编码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分配方案(DPSv7.05系统生成),将随机数字从小到大编秩后得序号R,规定R 1~30者为试验组,31~60者为对照组,其他中心亦是如此,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 术前,每一个患者都由各中心培训后的主刀医师进行术前告知,了解手术利益和风险以后自愿加入试验,并签署了术前手术同意书。 1.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中肛裂病的有关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符合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7395
病请描述:本文《屁屁手术后发热,一定是创面感染吗?》原创 《肛肠三甲传真 肛肠三甲传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彭军良 2020-07-13阅读量7878
病请描述:尊敬的各位病友及家属:您们好!为满足疫情期间的就医需求,中山医院近期对门诊、急诊、住院、探视等流程做出一些调整,目的是保障您和您的家人安全就医,并尽可能为您提供方便。同时我们也给您提出了一些自我防护的建议,望各位病友周知。一、 门诊就诊须知1、【开诊范围安排】为满足广大病友的就医需求,自3月2日起,我院陆续全面恢复门诊接诊,包括普通门诊、专家门诊,高级专家门诊。呼吸科、感染科、眼科等3个科室的高级专家门诊及部分专科专病门诊仍然暂停。2、【预约就诊】为了更加有序就诊,避免人员聚集,我院实行预约制门诊。请各位病友通过文后提供的各种预约途径进行门诊预约,预约成功后再来医院,以避免在就诊当日可能遇到的更多手续。3、【医技检查安排】前一段时间暂停的检查项目已陆续恢复。之前已预约但未能检查的患者,可拨打申请单上服务电话重约检查时间。少部分仍暂停的项目包括:支气管镜、消化道钡餐造影、钡剂灌肠、食道测压、24小时动态胃酸检测、肝脏硬度检测、经颅多普勒脑血流超声TCD检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UBM超声生物检查。4、【门诊区域出入管理】进入门诊时,恳请您配合工作人员提供新冠肺炎相关信息,接受体温检测,并向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医保卡等。为缩短现场填写等候时间,您可以在来院前就扫描下方图片,提前填写相关信息。5、【防护提醒】为减少人群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建议您做以下几件事:请您来院就诊全程佩戴口罩。您如可以独立就诊,建议尽量不带陪同者;如确实需要陪同者,建议只带1位陪同者,烦请陪同人员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并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新冠肺炎相关信息搜集与体温检测。在门诊等候或交谈时请您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坐下休息时请间隔就座。就诊时,1间诊室内1位病友,未叫到号的病友请在诊室外耐心等候。请您非必要情况尽可能不要摘下口罩,使用后的口罩扔在黄色垃圾桶里,不要随意丢弃。触摸公共物品后请洗手或使用免洗洗手液。附:【门诊预约途径】1、手机APP预约及以下图片预约:2、电话预约:微医95169,助医网021-32790266,114名医导航021-114 3、网络预约:医联网(链接地址如下:https://yuyue.shdc.org.cn/####)上海助医网(链接地址如下:http://www.91985.com/users/portal/hospitalDetail.do?id=116);微医网(链接地址如下:http://www.guahao.com/hospital/125336070937502000);114名医导航(链接地址如下:http://www.114-91.com/shmc_hospital.jsp?hosid=21);温馨提醒:近期各类门诊的出停诊信息变更频繁,请您以预约界面为准,并留意预约手机的短信。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二、 急诊就诊须知1、【人员出入】进入急诊区域时恳请您配合向预检工作人员提供新冠肺炎相关信息,接受体温检测,并出示身份证/医保卡及“随申码”(文后有具体操作步骤)或移动电话短信证明(CXMYD至所属移动电话公司10086或10010或10001,收到短信提示后输入身份证最后4位发送得到确认信息证明)。2、【防护提醒】为减少人群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建议您做以下几件事:请您来院就诊全程佩戴口罩。您如可以独立就诊,建议尽量不带陪同者;如确实需要陪同者,建议只带1位陪同者,烦请陪同人员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并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新冠肺炎相关信息搜集与体温检测。在就诊前等候或交谈时请您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坐下休息时请间隔就座。就诊时,1间诊室内1位病友,未叫到号的病友请在诊室外耐心等候。请您非必要情况尽可能不要摘下口罩,使用后的口罩扔在黄色垃圾桶里,不要随意丢弃。触摸公共物品后请洗手或使用免洗洗手液。3、急诊周转部的管理参照住院病区。三、住院探视、陪护须知1、住院期间,除用餐和饮水等特殊情况外,请您和陪同者全程佩戴好口罩,并注意手卫生。有呼吸道症状患者请不要佩戴有呼气阀的口罩。2、住院患者在院期间请遵守病房规章制度,按时作息,尽可能避免离开病区、避免离开医院,如确实需要离开,请配合病区医务人员的安排。3、请您和陪同者配合医院各院区、各楼宇、各病区入口的体温检测及新冠肺炎相关信息搜集工作。4、住院期间由医务人员根据您的情况(如手术或病情等)判断是否需要陪护。陪护可以由家人陪护或请护工陪护。如需家人陪护,请尽可能只安排1位家属(身体健康且经过筛查),并请尽可能固定、避免频繁替换。病区会为陪护人员发放陪客证,凭证陪护。5、为尽可能减少住院病区人群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如您已有家人陪护,请您婉拒其他家人及朋友的探视;如您没有家人陪护建议每天1位家人来院探视1次为宜。6、请您让前来探视的家人,进入院区请全程戴好口罩,请配合医院各院区、各楼宇、各病区入口进行体温检测及新冠肺炎相关信息调查。请遵守医院关于探视时段的规定(各病区探视时段:15:30-16:30,各监护室按监护室规定),并将探视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请配合工作人员安排在病区指定区域有序地探视,并注意手卫生。7、请您和前来探视的家人配合病区护理人员对探视的管理,如有以下情况,请家人不要来院:1) 发热(体表温度超过37.3℃);2) 14天内有湖北及其它重点地区,或其它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3) 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4) 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湖北及其它重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5) 周围有聚集性发病;6) 有发热、干咳,或身边有多名人员有类似症状;7) 显著乏力、腹泻等其他可疑不适症状。8、请您注意卫生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保持佩戴口罩或用纸巾/肘部衣袖覆盖住口鼻,不要随意、随地吐痰。9、医院的公共区域都有定时的消毒,请不要自带含酒精的消毒剂,避免使用不当引发火灾。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抗击疫情,我们众志成城!为了解核实患者本人或者家属新冠肺炎相关接触信息,医院工作人员可能会要求您出示“随申码”,敬请配合。附:“随申码”使用指南-来源上海发布上海“一网通办”依托移动端“随申办”打造的“随申码”,支持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方便市民工作、生活、出行等需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请您按照以下步骤操作:一、 请根据不同软件扫描图片进入获取界面。二、根据小程序要求经过“实人认证”后,点击“随申码”按钮,即刻为您亮出“随申码”。红色:显示红色说明是未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确诊未出院、疑似未排除等人员。黄色:显示黄色说明是重点地区来沪未满14天的人员。绿色:显示绿色说明是未见异常或已解除医学管理措施的人员。对于来沪人员,须按照上海进沪相关防控规定,通过“随申办”(APP、支付宝小程序、小程序),或者“健康云”平台完成线上“来沪人员健康登记”,主动上报个人信息,登记完成后才可获取“随申码”。三、我院工作人员会根据您出示的“随申码”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核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0年2月28日
董健 2020-02-28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http://wsjkw.sh.gov.cn/fwjg/20180601/0012-55913.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崔孔蛟 2020-01-22阅读量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