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甲状腺与肥胖:那些你不可不知的健康秘密——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暖心科普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的医生,30多年来一直和甲状腺疾病“打交道”。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不相关,实则紧密相连的话题——肥胖和甲状腺。你可能觉得“胖”只是影响身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它可能悄悄“助攻”甲状腺疾病,甚至癌症!下面这些知识,关乎每个人的健康,请一定耐心看完。 一、肥胖和甲状腺疾病:剪不断的“恩怨” 最近,《柳叶刀》子刊的研究提示:肥胖是甲状腺健康的“隐形杀手”。具体来说: 1. 肥胖如何“伤害”甲状腺? 增加甲状腺癌风险:BMI≥28的人,甲状腺癌风险升高54%;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问题,风险直接翻倍! 让甲状腺癌更“凶”:肥胖患者确诊时,肿瘤更大、侵袭性更强,术后复发风险也更高。 干扰甲状腺功能:肥胖者更容易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导致代谢变慢、水肿、体重“喝水都胖”。 2. 背后的“黑手”是谁? 脂肪细胞作怪:脂肪组织会分泌炎症因子(如IL-6、TNF-α),刺激甲状腺细胞异常增殖。 雌激素“助攻”:肥胖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而雌激素与甲状腺癌密切相关。 代谢紊乱连环击: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损伤甲状腺。 二、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建议尽快检查甲状腺功能(TSH、FT3、FT4):✅ 体重莫名上涨:吃得少却越来越胖,尤其伴随疲劳、怕冷、水肿。✅ 脖子变粗或有肿块:甲状腺结节或肿瘤早期可能无症状,但肥胖者需格外警惕。✅ 减肥药“副作用”:心慌、手抖、失眠?当心非法减肥药违规添加甲状腺激素,引发甲亢甚至心脏损伤! 三、科学应对:从“管住嘴”到“定期查” 1. 体重管理是基础 BMI≥24就要行动:少吃点精制碳水,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每周至少150分钟中强度运动。 远离“减肥陷阱”:❌ 拒绝三无减肥药(尤其是宣称“7天瘦10斤”的)。 2. 定期筛查不能少 每年一次甲状腺超声:肥胖者建议加查甲状腺功能。 术后患者更需警惕:甲状腺癌术后需定期复查,避免肥胖影响康复。 3. 特殊饮食需谨慎极低热量生酮饮食(VLCKD)虽能快速减重,但可能抑制甲状腺功能。若尝试,务必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激素水平! 四、费医生的贴心建议 作为医生,我见过太多因忽视肥胖和甲状腺关联而延误治疗的患者。最后送大家三句话:1️⃣ 减肥不是“外貌工程”,而是“健康保卫战”。2️⃣ 甲状腺检查要像体检量血压一样常态化。3️⃣ 别让“懒”和“侥幸”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本文参考权威资料: 《柳叶刀》子刊关于肥胖与甲状腺癌的重磅研究 中国《体重管理年》政策及瑞金医院全科团队科普 意大利内分泌学会(SIE)关于极低热量生酮饮食的指南 作者简介: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专注甲状腺疾病微创治疗与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坚持用“听得懂”的语言传递医学知识。 推荐理由:如果你或家人正在为体重烦恼,或担心甲状腺问题,这篇文章能帮你理清风险、抓住重点。健康无小事,早一步行动,多一份安心! 互动小彩蛋:关于甲状腺和减肥,你还有哪些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定期解答~❤️ (本文原创,转载需授权。医学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至正规医院。)
费健 2025-05-14阅读量50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患者注意!碘131治疗前停药2周还是3周? 最新研究帮你做选择——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为您解读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我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更坚持在线上做科普。今天要和大家聊一个甲状腺癌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做放射性碘治疗前,到底该停用甲状腺激素2周还是3周,还是更长时间? 最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在《BMC Cancer》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分析了318名甲状腺癌患者的数据。作为从业多年的医生,我深知这个问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下面就用“说人话”的方式,带大家看懂这项研究! 一、为什么要停用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常需要做放射性碘(131I)治疗来清除残留的癌细胞。但有个前提:必须让身体处于“饥饿状态”——就像让癌细胞“饿到饥不择食”,才会疯狂吸收治疗用的碘。 如何制造这种“饥饿感”?关键在于提升促甲状腺激素(TSH)。它就像“催命符”,能逼着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包括癌细胞)拼命吸收碘。而停用甲状腺激素(THW),就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二、2周 vs 3周,区别到底在哪? 研究团队对比了停药2周(A组)和3周(B组)的患者,发现了几个关键点: ✅ TSH达标率 2周组:93.8%患者TSH≥30(达标) 3周组:96.8%达标👉 结论:2周足够让绝大多数人达标,尤其是5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 ⚠️ 副作用对比 💡 预后无差别两组患者在5年随访中,复发率分别为6.2%和2.3%——统计学上没显著差异!真正影响复发的是治疗前的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 三、给患者的实用建议 结合研究和临床经验,我总结了一份“选择指南”,因为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请咨询核医学专家: 1️⃣ 50岁以下患者→ 优先选2周停药方案,达标率高且副作用小→ 省下的1周能少受罪:头晕乏力、便秘、情绪低落都会减轻 2️⃣ 50岁以上患者→ 建议3周停药,因年龄增长会影响TSH分泌速度→ 但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尤其本身有基础疾病者 3️⃣ 所有人都要关注→ 治疗前务必检查sTg水平,它才是预后的“风向标”→ 停药期间如果出现严重水肿、心跳过缓,及时联系医生 四、费主任的贴心话 作为外科医生,我理解大家既想彻底治疗,又怕副作用的心情。这项研究给了我们重要启示:不是停药越久越好!年轻患者完全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既保证疗效,又减少身体负担。 最后送大家三个“护甲锦囊”:🔹 治疗后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别擅自调整药量🔹 保持均衡饮食,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要遵医嘱控制🔹 焦虑时试试深呼吸或冥想,情绪稳定有助于康复 希望这篇科普能帮大家更从容地应对治疗。如果有疑问,欢迎来我的线上问诊平台咨询(全网粉丝超100万,已解答10万+问题)。记住,科学治疗+乐观心态=最好的抗癌武器! 研究来源:Wang Y, Huang S, Huang R. Two or three weeks of thyroid hormone withdrawal before initial 131I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BMC Cancer. 2025;25:370.作者介绍: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专注甲状腺疾病诊疗30年,兼顾手术治疗和微创技术,获“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152
病请描述:早晚体重差3斤是胖了?瑞金医院专家教你科学看待体重波动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擅长外科手术与微创消融,全网粉丝超100万。 一、你的体重,为何总在“坐过山车”? 最近有位粉丝私信我:“费主任,我明明在认真减肥,可晚上一称体重,居然比早晨重了3斤!难道努力白费了吗?”其实,这问题困扰过无数人。今天,我就结合两篇权威科普(源自上海健康科普资源库及专业医学平台),带大家揭开体重波动的真相! 体重波动≠减肥失败!一天内体重上下浮动2-3斤非常正常,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水分“戏精” 吃咸了、碳水吃多了,身体会像海绵一样吸水,导致体重虚高。 运动后出汗、经期前水肿,也会让体重“演戏”。 小贴士:1克碳水结合3-4克水,所以一碗面条下肚,体重可能涨1斤! 吃喝拉撒的“物理攻击” 饭前饭后差1斤?那是食物的重量,别慌! 排便排尿后轻半斤?水分和代谢废物的正常流失。 激素的“魔法操控” 女性经期前因激素变化,体重可能涨2公斤,经后自动回落。 二、避开8大称重误区,拒绝焦虑! 很多人体重焦虑,其实是“不会称体重”!以下误区,你中了几条? ❌ 误区清单 每天称N次:体重像心电图,早晚差3斤很正常! 洗澡后称重:湿头发+吸水皮肤,数值误差大。 饭后立刻上秤:食物还没消化,当然“压秤”。 不同秤来回换:不同品牌误差可达10斤! 穿厚衣服称重:冬天毛衣 vs 夏天短袖,差出2斤不奇怪。 ✅ 科学称重指南 固定时间:早晨起床、空腹、排便后,穿轻薄睡衣。 固定设备:同一台秤,每周测1次,记录长期趋势。 看综合指标:别光盯体重!BMI、腰围、体脂率更靠谱。 三、减肥成功的关键:看懂身体信号 体重只是健康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减脂要看这些: 腰围变化:男性≥90cm、女性≥85cm,警惕内脏脂肪! 体脂率:男性15%-18%、女性20%-25%为健康范围。 体能提升:爬楼梯不喘了、运动更轻松,说明肌肉在增长。 费主任的暖心建议 对于甲状腺患者,甲亢会导致体重减轻,甲减则出现体重增加,我曾接诊过一位甲状腺患者,因过度关注体重而焦虑失眠。其实,健康管理是场马拉松,别被短期波动打乱节奏。记住:脂肪不会一夜暴涨,水分也不会永远滞留。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定期体检,才是真正的“健康密码”。 推荐理由本文整合上海健康科普资源库及专业医学平台核心观点,结合临床经验,帮你跳出体重焦虑陷阱。关注我@费健医生,获取更多甲状腺疾病防治、健康管理干货! 作者简介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深耕外科领域30年,擅长微创技术及肿瘤消融。坚持“治病更治心”的科普理念,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解答健康疑问超10万次。 健康小目标:从今天起,每周一早晨称一次体重,记录腰围和体脂率。放下焦虑,科学管理,你一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114
病请描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要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一时之间,“体重管理”成为市民热议的焦点。“如今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了”“怀孕后直接胖了40斤,减也减不下来”“根本管不住嘴,体重反反复复”......有数据显示,我国超重肥胖人群已达6亿,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一半以上和肥胖相关!4月24日,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提出的“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计划,共同应对肥胖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迅速行动,联合普外科、呼吸/内分泌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等科室,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针对不同的肥胖、超重患者提供定制科学、专业、全面的体重管理方案。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表示,体重管理门诊将会用科学的医疗级体重管理方案替代偏方、微商产品,帮助市民少花冤枉钱,还能预防未来几十年的健康风险。 体重管理门诊 诊治范围 体重超标(BMI≥25)、肥胖(BMI≥28),伴腰围超标者(男性≥90cm,女性≥85cm)及易胖人群;与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与肥胖相关疾病的患者;反复减重失败或体重反弹,需要手术科学控制体重的患者;需要体重管理的特殊人群(如孕前/产后女性、代谢过慢的中老年人、青春期过度发胖的少年儿童等);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希望预防肥胖的普通人群。体重管理门诊 涵盖多种减重科学手段✅ 营养饮食调理:专业呼吸/内分泌科、营养师根据BMI值、腰围值、血糖、血脂、尿酸的指数,按《中国肥胖防治指南》为患者定制食谱;✅ 儿童/孕妇专属:孩子测骨龄看生长发育,孕妇评估孕期增重是否合理,避免影响胎儿健康或耽误生长发育;✅ 运动管理:根据市民的心肺功能、反应力、年龄、身高、体重等数据,匹配对应的运动计划;✅ 中医体质辨识:痰湿体质易水肿、气虚体质易疲劳,中医辨证针对性开展中药茶饮、埋线、针灸、艾灸、刮痧、拔罐、耳穴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 手术减重:如果通过单纯控制饮食结合运动的方式仍无法减重,并且已经引起了高血糖、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紊乱病症,可及时接受科学减重手术治疗,体重管理门诊提供减重手术全流程咨询。✅长期跟踪:初诊后定期复诊,通过体重、运动数据、身体各项指标,医生动态调整方案,帮助避开「减完即反弹」的坑。减盐减油减糖 就 诊 温 馨 提 示1、首次就诊请携带近3个月的体检报告(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病历及相关检查资料(例如饮食日记、睡眠情况);2、建议空腹就诊,以便进行必要检测;3、我院体重管理门诊已开通线上预约挂号,建议市民尽量选择网上挂号,再到现场就诊,节省时间~挂号方式:“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掌上医院”——“预约挂号”。体重管理门诊出诊专家(部分)普外科 张寅副主任医师擅长:普外科常规开展肥胖症与糖尿病等代谢病的微创手术治疗,袖状胃切除手术、胃旁路手术、糖尿病手术、经脐单孔无疤痕减重手术等。呼吸/内分泌科 景洪颖 主治医师擅长:科学减重及内分泌疾病综合管理,尤其在肥胖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个体化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医学营养减重方案制定,并注重代谢综合征的长期生活方式干预。中医科 林伟弟中医师擅长:根据个人体质辨证,应用中药、针灸、茶饮等方法,调理亚健康及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痛风、疲劳综合征、三高疾病;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脾胃病、鼻炎、咳、发热、肺部结节等肺系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头痛、失眠,颈肩腰腿痛及疑难杂病等相关疾病。丘瑞坤营养学博士 中级临床营养师擅长:低碳减重、医学减重,成功减脂2000余例;尤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和妊娠期间营养调理。
林伟弟 2025-04-30阅读量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