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口鼻生疮 > 饮食

口鼻生疮饮食

口鼻生疮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处暑将至,警惕温差

病请描述:处暑,公历8月23日是今年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这时三伏已近尾声,往往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不时有秋雨降临。这也符合上海中心气象台报告:8月22日后一周天气云系增多,阵雨相伴,有望气温下降。 一、切勿贪凉 处暑又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节气。副热带高压的南移,处暑前后我国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这也就是俗称的“秋老虎”了。因为处暑后十八日就要过了白露了。所以在江南一带,也有“处暑十八盆”的俗谚。也就是说处暑之后,每天都还要洗一个澡才行。所以古人说:“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还有“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的说法,大家切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要适时地增加衣物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 二、慎用空调 虽大家在“苦夏”之际有赖空调“续命”,但是毕竟处暑后已经进入秋季,应该多开窗,少开空调,一是保持空气流通,二是肃秋之气可以屋内的荡涤暑热、湿浊之邪。建议白天通风为主,空调和风扇可以灵活穿插使用,不能长时间空调下工作休息,夜间建议关闭空调、雨天关窗,防止寒邪、湿邪乘虚而入,损耗阴津,造成秋季新一轮“空调病”。 三、化解秋乏 另外,处暑后往往阴气增、阳气减,人体阳气也应更加内敛,白天懒散不爱动的“秋乏”症候频频出现,需要我们改掉暑热之下晚睡的习惯,务必晚上22:00点前入眠,只有确保充足的夜间睡眠,每天白天适当保持半小时左右午睡才能化解秋乏,也符合“天人合一”的养生原则。(参考“子午流注”部分章节) 四、饮食清淡 三伏以来,很多人的脾胃都会变得比较虚弱。所以刚入处暑时节,建议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可以多食用一些冬瓜、薏米、莲子等健脾养胃的食物,每天一碗薏米莲子粥,会是不错的选择。 但值得强调的是清淡绝不是意味着“素食”,考虑脾胃已然虚弱,当然也反对大鱼大肉、辛辣之品或烧烤的食物,民间还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一说,如您没有明显的“三高”表现或者甲状腺结节,可以选吃一些鸭肉、黄鳝、瘦猪肉、海产品等,切勿口味太重,这样既可以补充营养,又可以缓解秋燥的状况。 五、酸甘化阴 关于秋燥,中医理论素有“酸甘化阴”一说,如有的食物味酸、有的食物甘甜,在中医理论中,这些食物都具备养阴的作用吗,脾胃功能强健的前提下,初秋“处暑”适当吃点清热健脾安神的蔬果还是可行的,以下推荐: 1.胡萝卜 胡萝卜味甘、性平,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参”之称。胡萝卜富含糖类、脂肪、挥发油、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钙、铁等营养成分。当美女们经历了夏天的毒太阳,皮肤逐渐发暗;当您视力模糊的时候,胡萝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明目之功效,此外,因为富含多种维生素,可治疗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但如您矢气频作、胃部嘈杂,还是要禁食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胡萝卜中主要是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解在油脂当中,才能在人体的小肠黏膜作用下转变成为维生素A而被吸收,因此做胡萝卜菜时要适当多放油,最好胡萝卜煮得酥烂,和各种肉类同时烹饪,这样更容易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红薯 红薯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处暑适合吃红薯,可以健脾通便。但不适合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大便次数较多的患者。 3.梨 梨甘微酸,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处暑吃梨能利尿通便、润肺止咳、缓解秋燥。在秋季气候干燥时,如您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性寒凉,故一次不要吃得过多;脾胃虚寒者、大便溏薄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生梨。 4.苹果 苹果性味甘酸而平,富含维C、维E、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它们都是天然抗氧化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有效。苹果的含钙量比一般水果丰富得多,可帮助代谢掉多余盐分,有助减肥。最新的研究发现,多食苹果能增强肺功能和预防肺癌,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部疾患者以及常下厨的妇女不妨经常吃些苹果,但它不适合腹胀、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5.葡萄 葡萄性味甘平,微酸,同样是目前很好的时令水果,有补血活血、补脑安神、除烦明目的功效,适合燥热、耗气伤阴的处暑节气食用。人体在经历了炎热潮湿的夏季后,体内聚集了大量的毒素,而且内热重、身体困乏,葡萄有很好的利小便的功效,适当多吃一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毒素,消除内热。建议带果皮一起吃,但一定要泡洗干净,防止误食果皮上残留的农药;此外,吃葡萄也可带籽吃,葡萄籽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抗癌作用。但它不适合胃痛、泛酸、大便干结、血糖升高的人群。 6.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含木瓜还原糖、齐墩果酸、维生素C、木瓜酸等,有抗菌和保肝的作用,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以及矿物质,据分析,半个中等大小的木瓜可以提供成年人一天维生素C的需求。木瓜所含的齐墩果酸可保护肝脏,软化血管壁,降低血脂及抗炎抑菌,足见常吃木瓜的好处。木瓜尤其适宜营养缺乏、消化不良、肥胖和产生缺乳的人常食。由于木瓜中的番木瓜碱对人体有小毒,故每次食量不宜过多,过敏体质者应慎食;孕妇不宜吃木瓜,因为木瓜可引起子宫收缩,导致腹痛,甚至流产。此外,胃痛、胃酸过多者不宜食用。 7.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是凉血清热、滋阴润燥、健胃理脾的滋补之品。鲜百合甘甜美味,具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的功效。鲜百合含有丰富的黏液质,能够健胃养肺,适合口臭、口舌生疮、咳嗽、肺结核以及心悸患者,但都不宜过食,对阴虚咳嗽和肺燥的效果会更好,也能改善热病后的精神恍惚、虚烦惊悸、失眠多梦和余热不清。同时,百合含有多种生物碱能够防癌治癌,能预防白细胞减少,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但大便溏薄、阳虚畏寒患者禁忌。 处暑之际,如若出现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应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刘晏 2023-10-27阅读量1891

端午佳节话健康

病请描述: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和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有端午食粽、赛龙船、佩香囊菖蒲、插艾草,喝雄黄酒。端午节又称端阳、端午,古时也又“浴兰节”,“草药节”、“菖蒲节、艾节”、“卫生节”、“龙节”等。农历五月五,今年夏至的第二天,江南梅雨季节也刚刚开始,天气炎热,气候潮湿,草木旺盛,这时特别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瘟新冠病毒时有发生,很多毒蛇蚊虫蟑螂害虫都开始活跃起来,很容易给人带来伤害。古时又称农历五月为“五毒月”。人们在端午节到来之时,采集各种草药,然后将这些药材用于饮食、沐浴、熏烟,或放在自己的住所旁边,或药材装入香囊随身佩戴,以养生健体、避瘟除秽、驱蚊防虫。端午诸多习俗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所以大家既要积极参加划龙舟活动,有要静下心来药浴艾灸调整身心,炎炎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 下面我就端午节和大家分享几点健康问题。 1、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端午节选择粽子、吃粽子,也有讲究。粽叶一般是用新鲜的芦苇、竹叶最好。芦叶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止惊悸,退虚热。而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和敛汗的作用。   更值得重视的现在粽子的馅料多种多样,不同地域不同人喜欢喜好不一样。不外荤素两种。因此选择粽子也一定要注意粽子馅料。   肉馅粽子高糖高脂,那些高血脂,脂肪肝,心血管疾病人群一定注意了,不吃或少吃。而喜欢吃甜粽子可选择大枣,枸杞、葡萄干、龙眼馅的粽子酸酸甜甜,口感丰富,但糖尿人群也要注意不可多吃或不吃。   用糯米、枸杞子组合而成的粽子,具有滋补肝肾及明目的功效。适用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病症的人群。糯米大枣龙眼组合的粽子,健脾养血,适合头晕乏力血虚失眠人群。糯米绿豆赤小豆组合的粽子,健脾清热,适合大多数人或者偏于湿热体质等热人群。   总之就是不仅要根据自己口感喜好习惯,还要根据自己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粽子。粽子虽好切不多吃。 2、配带香囊 端午节佩香囊由来已久,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又可点缀装饰。五色彩线系着一个装满艾草,雄黄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给小孩挂着,防止毒虫侵扰,有袪毒避邪的功用,并成为一种保命吉祥的象征。 唐代著名中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中药香囊可“可辟疫气,令人不染”。芳香味的中药香气走窜,具有化湿、辟秽、开窍、驱蚊等作用。把芳香类中药放入香囊中随身佩戴,经口鼻吸入,可以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此外,芳香类中药含有的挥发油被研究证实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制作香囊常用的中药有:艾叶、丁香、雄黄、藿香、甘松、薄荷、冰片、苍术、石菖蒲、草果、白芷、紫苏叶、贯众等。 佩戴中药香囊需要注意,过敏性体质或者有过敏性疾病的朋友不宜佩戴,孕妇也不宜佩戴。 端午节当天徐浦中医院当天免费赠送香囊,如果需要配制香囊也可挂号让医生给配药。 3、艾叶沐浴 端午节还有一个美称,叫做浴兰节。古人“兰汤沐浴”,就是指的用香草煮水洗头和洗澡。古人认为“中草药沐浴,夏天不生病”。由此看来,端午沐浴也是古人的智慧,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当天用各种药材,对皮肤病有意想不到的的效果。可能与端午节夏春夏交替,阴阳平分,正邪平衡,药物易发挥作用,也与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 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沐浴方子:艾叶,菖蒲,佩兰,银花藤,千里光、紫苏叶。      艾草:可以说是端午节期间最重要的草药了,每家每户在端午当天,都会于家门口、窗户悬挂艾草,有驱虫去秽的作用。艾草具有强烈的香味,尤其是端午日当日采收的艾草,其中的芳香油成分极高,比其他季节的艾草都要好。采收端午艾的叶子来煮草药水不容错过。艾草温经散寒,杀虫去邪。    紫苏:过去对紫苏的使用方法很多,泡澡、做香囊、做香料都会常用到它,可以清除身体内热毒有止痒、消暑的功效,老少皆宜。    千里光:千里光是最常用皮肤病草药,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解毒、止痒、明目、杀虫、敛疮的功效。民间还有俗语说,”识得千里光,一世不生疮”的说法。所以端午沐浴,用千里光不但可以消毒驱虫止痒,还可以解决身上的痒疮过敏,是一味非常适合沐浴的草药。 端午节,全家用上述浴方洗泡澡,不仅能驱邪,还能健康养生。 (二)另外再给女性一个“兰芷香汤浴方”。佩兰30,白芷15。这个浴方能美白皮肤、减少头屑,调理女性白带、月经不调、头痛。备好佩兰30克、白芷15克。   最后和大家分享 陆游《乙卯重五》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祝朋友们端午安康快乐!

王贻江 2023-06-20阅读量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