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藏在“懒洋洋”背后的健康隐患——费健主任的贴心科普指南 大家好,我是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的费健医生。从医30年来,我做过上万台手术,也通过线上平台解答了超10万人次的疑问。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沉默的杀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它看似温和,却能悄悄影响全身健康,尤其是女性朋友们更需警惕! 一、甲减:你的身体为何“电力不足”?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精密仪器,甲状腺就是负责“发电”的核心部件。甲减即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全身代谢“降速”。 常见症状自查清单(快看看你中了几条?): 总觉得累,睡不醒,记忆力像“断片” 怕冷,夏天也要盖厚被子 体重莫名增加,减肥像“登天” 皮肤干燥、脱发,甚至眉毛变稀疏 便秘、月经紊乱、怀孕困难 ⚠️ 高危人群注意: 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 做过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治疗 长期服用含锂、胺碘酮等药物 孕期或计划怀孕的女性 二、诊断甲减:抽一管血就能“破案” 许多患者问我:“费主任,我该做什么检查?”其实关键就两步: 抽血查甲功:重点看TSH(促甲状腺激素)和FT4(游离甲状腺素)。 TSH升高+FT4降低=原发性甲减(最常见) TSH正常/降低+FT4降低=中枢性甲减(需排查脑垂体问题) 病因探究:如抗体检测发现TPOAb(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氏病),另外还要询问家族史和手术史等。 💡 小贴士: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无需空腹 孕期TSH参考值更低,需用“妊娠专用标准” 三、左甲状腺素:甲减患者的“生命燃料” 治疗甲减的核心是补充甲状腺激素,左甲状腺素是首选药物。但如何吃对药?记住这10个细节: ⚠️ 警告: 擅自停药可能导致黏液性水肿昏迷(死亡率高达20%!) 过量服用会引发心慌、手抖等“药物性甲亢” 四、特殊人群:孕妇、老人用药需谨慎 1. 孕期甲减: 危害:增加流产、早产风险,影响胎儿智商! 治疗:孕前TSH需<2.5mIU/L,发现怀孕立即复查并调整药量。 安心提示:左甲状腺素与人体自身激素相同,孕期哺乳期均可安全使用。 2. 老年甲减: 用药原则:起始剂量从12.5μg开始,缓慢加量,警惕心绞痛等副作用。 监测重点:每4~6周查TSH,避免过度治疗导致骨质疏松。 五、生活管理:这些小习惯让疗效翻倍 饮食:适量补碘(如加碘盐),但避免海带、紫菜过量(反而抑制甲状腺功能)。 运动:选择瑜伽、散步等温和运动,避免剧烈消耗。 情绪:甲减易导致抑郁,多晒太阳、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调节心情。 费主任的心里话 甲减就像一辆逐渐熄火的车,及时“加油”才能重新上路。作为医生,我最痛心的是看到患者因擅自停药或听信偏方而病情加重。请记住: 确诊甲减后,90%患者需终身服药,但规范治疗不影响寿命! 每3~6个月复查甲功,动态调整药量。 遇到药物品牌更换、剂量困惑,务必咨询医生,勿自行决定。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愿每位读者都能做自己的“甲状腺守护者”。如有疑问,欢迎到我的线上诊室咨询——科学治病,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 《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治指南》 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治疗共识 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甲状腺MDT中心临床数据 (本文作者: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费健 2025-04-15阅读量166
病请描述:(江苏)王长杰医生整理 子宫腺肌症虽然被各地患者称为“不死癌症”,但它并不真正的癌症,子宫腺肌症患者不必过分紧张和担心!之所以子宫腺肌症被称为“不死癌症”?它一是难治愈,二是复发率高,并且真正研究和探讨这个病的专业医生并不多,所以在治疗方面难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或改善,患者因此到寻医问药,甚至屡用屡不见效,因此患者称之为“不死癌症”! 子宫腺肌症的全面原因,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详细的认识,一般认为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向肌层的浸润,并出现弥漫性生长,其周围的基层会有意外的内膜和腺体,所以也被称为子宫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妇科疾病的症状都有相似性,所以需要从症状和病因两个方面来辨别子宫腺肌症。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子宫腺肌症的知识,才能在求医问药时,做到心中有数,不必过分担心子宫腺肌症就是癌症。 子宫腺肌症是常见的女性妇科病,多是因为子宫内膜向肌层内出现了良性浸润的情况,患者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在检查时也能够发现子宫增大并有触痛感。多数的子宫腺肌症是受到慢性炎症性激素和免疫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1、我们先从子宫腺肌症的症状来认识 痛经和月经失调是子宫腺肌症的两个经典症状,二者也时也是一并存于临床症状,由于子宫肌层异位的内膜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由子宫腺肌症导致的痛经具有继发性和渐进性加剧的特点。月经失调的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和经期的延长,这两方面的症状都是由于肌层内异位的子宫内膜而导致。同时这两方面症状都会受到高雌激素的影响,雌激素越高,症状也越明显。 2、 我们再从子宫腺肌症的体征来认识 我们通过B超等能够观察子宫具体形态的检查,能够发现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呈增大的形态,一般质地较硬,在触诊时能够感受到子宫的触痛。观察到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虽然呈现的是增大趋势,但是其大小是随着女性生理周期的变化,在月经期前的一小段时间里,子宫大小是不规则增大,而在进入月经期后,子宫增大更为明显,但质地比月经期前软,触诊时有明显压痛。月经期过后,子宫的大小会恢复到月经期前的大小,呈现相对性的缩小。这也就是王长杰医生要建议子宫腺肌症患者在复查时,为什么让患者在月经干净后三到五天复查的原因所在。通俗来说,子宫会在月经前、月经期间以及排卵期间,子宫会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增大,在这些期间去检查B超是很难有准确的数据。 3、最后我们再从子宫腺肌症的病因来认识 由于女性的子宫由于受到多个方面的调控,所以一般引发疾病的病因都不是很准确,能够引发子宫腺肌症的病因包括女性生育、流产、清宫、慢性炎症损伤、性激素影响以及免疫因素影响。 通过症状体征和病因能够有效的判断子宫腺肌症。诊断出子宫腺肌症之后不需要过分的慌张,因为子宫腺肌症是良性的浸润,一般不出现恶变,但是长期的内膜浸润容易影响到子宫的功能,对于育龄期的女性而言,及时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子宫腺肌症,虽然目前有很多治疗方式可供患者选择和尝试,但由于各种保宫手术的复发率很高,而西药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多,且在停药后复发率也很高,所以王长杰医生根据临床体会来看,建议尝试被称为中药奇方汤剂来试用一个周期22天看看能否缩小增大的子宫及疼痛能否得到改善,这个中药奇方汤剂是目前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比较理想的汤剂,有超过一半左右患者的子宫及腺肌瘤和疼痛等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也是因人而异,并不是针对所有的弥漫性子宫腺肌症病人都有效,这点需要患者做到心中有数! 欢迎您辛苦阅读本文章!!谢谢! 有不明白的问题或者交流,则可以直接单独找本作者一起交流和探讨!一是直接向通过微医平台向本作者咨询,二是去知名搜索内输入本作者姓名及子宫腺肌症来细心找到本作者的交流和方式。 最后,再一次感谢“微医健康号”审核员及网管们辛勤劳动和付出! 作者简介: 王长杰医生,江苏省人,专业研究子宫腺肌症20年,撰写超百篇原创网络文章!王长杰医生入驻“微医健康号”平台,愿意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子宫腺肌症方面的原创文章,奉献给各地患者们!感谢您来此阅读!
子宫腺肌症知识宝库 2024-12-30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在平台上做咨询医生经常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医生,我前两天早孕测出来两条线,怎么今天突然来大姨妈了?这是怎么回事?”“我查出来两条杠,可是双杠的颜色怎么越来越浅?” 其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化生化妊娠。包括不明部位的妊娠,隐性流产,精子与卵子已经结合形成受精卵。但由于种种原因,受精卵不能在子宫腔内继续生长和发育。妊娠无法继续,妊娠状态自然终止,是一种极早期的妊娠丢失。 生化妊娠是一种胚胎种植失败,通常发生在停经5_6周,一般五无早孕反应,维持时间很短,随着hcg下降至正常,会出现阴道流血,很多姐妹甚至没有发现怀孕。还以为是月经推迟了几天。 生化妊娠的发生主要为染色体的异常,属于自然选择,优胜劣汰。如发生2次及以上的生化妊娠。夫妇双方应引起重视,进行规范的遗传咨询,孕前检查,针对病因治疗。 造成反复生化妊娠的原因有:遗传因素,免疫学因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异常。感染因素(TORCH)。 有些姐妹会问,那能不能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避免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自然手续还是试管婴儿都会面临生化妊娠的风险。 可是好不容易怀上了,怎么能轻言放弃?能不能保胎?生化妊娠不需要保,也不能保胎,生化妊娠本身胚胎质量不佳,精卵结合尚未着床或刚刚着床,就被排出体外。坏的留不住,强求不来的不来,还是顺其自然吧。 生化妊娠后不需要坐月子,对身体没有伤害。把它当作一次月经推迟处理理性对待,下个周期继续努力备孕。 生化妊娠除了与流产区别还需要与宫外孕相鉴别。在hcg没有降到正常前,宫外孕的警报始终不能解除,防止把宫外孕当作生化妊娠处理,一旦宫外孕孕囊破裂腹腔内出血那可是“来势汹汹”,有生命危险的。
陈家玲 2024-11-11阅读量1973
病请描述: 尖锐湿疣( 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STD之一,由人乳头瘤病毒所致,常发生在外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人类是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唯一宿主。目前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HPV分为100多种亚型,多数HPV感染无症状或为亚临床感染状态,临床可见的尖锐湿疣90%以上由HPV-6或-11型引起,也可合并HPV-16、18、31、33和35等高危型感染后者与鳞状上皮癌前病变相关。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生于性活跃的青、中年。潜伏期一般为1~8个月,平均为3个月)。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湿润区为好发部位,男性多见于龟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尿道口、阴茎部、会阴,同性恋者多见于肛门及直肠内,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蒂、阴道、宫颈、会阴及肛周,少数患者可见于肛门生殖器以外部位(如口腔、腋窝、乳房、趾间等)。皮损初起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后渐增多增大,依疣体形态可分为无柄型(即丘疹样皮损)和有柄型,后者可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及草样状;疣体常呈白色、粉红色或污灰色。表面易发生糜烂,有渗液、浸渍及破溃,尚可合并出血及感染。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可有异物感、灼痛,刺痒或性交不适。少数患者疣体过度增生成为巨大型尖锐湿疣( Buschke- Loewenstein肿瘤),常与HPV-6型感染有关,部分可发生恶变。 部分患者表现为潜伏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前者局部皮肤黏膜外观正常且醋酸白试验阴性,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可检到HPV的存在,目前认为HPV潜伏感染是尖锐湿疣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后者表现为肉眼不能辨认的皮损,醋酸白试验阳性,亚临床感染的存在和再活动也与本病复发有关。 【诊断】 根据病史(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接触史等)和典型临床表现可以诊断本病,如果皮损不典型,可依据醋酸白试验、HPV检测及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尤其对于合并免疫功能受抑制(包括合并HV感染者)、对常规治疗无反应、皮损出血生长迅速者建议进行组织病理检查。 【预防和治疗】 治疗原则为以局部去除疣体为主,尽可能消除疣体周围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减少复发 1.物理治疗 如激光、冷冻、电灼、微波等,可酌情选用,巨大疣体可手术切除。妊娠患者接受物理治疗可能诱发流产。 2.光动力治疗,适合疣体较小者、尿道口尖锐湿疣以及采用物理治疗或外用药物去除疣体后预防复发治疗。 3.外用药物可选择5%咪喹莫特乳膏、0.5%鬼臼毒素酊、5%氟尿嘧啶乳膏,注意局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妊娠患者不宜应用。 4.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功能药物 可选用转移因子、胸腺素或局部外用-干扰素凝胶等。
阳运忠 2024-10-12阅读量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