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 > 皮下结节 > 症状

皮下结节症状

皮下结节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得了梅毒怎么办(一)?

病请描述: 梅毒( 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 【病因和发病机制】煮沸、干燥、日光、肥皂水和普通消毒剂均可迅速将其杀灭,是厌氧生物,离开人体不易存活。表面的黏多糖酶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TP对皮肤、主动脉、眼、胎盘、脐带等富含黏多糖的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可借助其黏多糖酶吸附到上述组织细胞表面,分解黏多糖造成组织血管塌陷、血供受阻,继而导致管腔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出现坏死、溃疡等病变。特异性抗体(即抗TP抗体)对机体无保护作用,在血清中可长期甚至终身存在。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是梅毒患者,患者的皮损、血液、精液、乳汁和唾液中均有TP存在。其常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性接触传染:95%的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未治疗患者在感染后1-2年内具有强传染性,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4年以上患者基本无传染性。 2.垂直传播:妊娠4个月后,TP可通过胎盘及路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可引起死产、流产、早产或胎传梅毒,其传染性随病期延长而逐渐减弱,未经治疗的一期、早期潜伏和晚期潜伏梅毒孕妇垂直传播的概率分别为70%~100%、40%、10%。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也可于头部、肩部擦伤处发生接触性感染。 3.其他途径:冷藏3天以内的梅毒患者血液仍具有传染性,输入此种血液可发生感染;少数患者可经医源性途径、接吻、握手、哺乳或接触污染衣物、用具而感染。 【临床分型与分期】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分为获得性(后天)梅毒和胎传(先天)梅毒;根据病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临床表现】 (一)获得性梅毒 1.一期梅毒 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一般无全身症状。(1)硬下疳:由TP在侵入部位引起,好发于外生殖器(90%),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及系带,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唇系带、会阴及宫颈,发生于生殖器外者少见,后者易被漏诊或误诊。典型的硬下疳初起为小红斑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性丘疹数天内丘疹扩大形成硬结,表面发生坏死,形成单个直径为1~2cm、圆形或椭圆形无痛性溃疡,边界清楚,周边水肿并隆起,基底呈肉红色,触之具有软骨样硬度,表面有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的TP,传染性极强。未经治疗的硬下疳可持续3~4周或更长时间,治疗者在1~2周后消退,消退后遗留暗红色表浅性瘢痕或色素沉着。有些患者损害表现为生殖器黏膜糜烂或多发性溃疡,合并细菌感染时损害出现脓性分泌物或疼痛。(2)硬化性淋巴结炎:发生于硬下疳出现1一2周后。常累及单侧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受累淋巴结明显肿大,表面无红肿破溃,一般无疼痛、触痛,消退常需要数个月。淋巴结穿刺检查可见大量的TP。 2.二期梅毒 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TP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全身,引起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称二期梅毒。常发生于硬下疳消退3~4周后(感染9~12周后),少数可与硬下疳同时出现。 (1)皮肤黏膜损害: 1)梅毒疹:皮损内含有大量TP,传染性强、不经治疗一般持续数周可自行消退。皮损通常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斑丘疹、斑块、结节、脓疱或溃疡等,常以一种类型皮损为主,大多数泛发,不痒或轻微瘙痒。斑疹性梅毒疹表现为淡红色或黄红色斑疹,直径0.2~1cm,类似于病毒疹、玫瑰糠疹、麻疹猩红热样药疹或股癣等。丘疹性梅毒疹表现红色丘疹、斑丘疹,表面可脱屑或结痂,类似于皮炎、湿疹、扁平苔藓、银屑病等。表现为红色斑块或结节的梅毒疹常误诊为皮肤淋巴瘤。脓疱性梅毒疹多见于体质衰弱者表现为潮红基底上的脓疱,可伴发溃疡或瘢痕形成。掌跖部位梅毒疹表现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红色浸润性斑疹或斑丘疹,常有领烟样脱屑,不融合,具有一定特征性。 2)扁平湿疣: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会阴、腹股沟及股内侧等部位。损害表现为肉红色或粉红色扁平丘疹或斑块,表面糜烂湿润或轻度结痂(图29-2C),单个或多个,内含大量TP,传染性强。 3)梅毒性秀发:由TP侵犯毛囊造成玉发区血供不足所致。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脱发,虫蚀状头发稀疏,长短不齐,可累及长毛和短毛;秃发非永久性、及时治疗后毛发可以再生。 4)黏膜损害:多见于口腔,舌、咽、喉或生殖器黏膜。损害表现为一处或多处边界清楚的红斑、水肿、糜烂,表面可覆有灰白色膜状物。少数患者表现为外生殖器硬性水肿 (2)骨关节损害 P侵犯骨骼系统可引起骨膜炎、关节炎、骨炎、骨髓炎、腱鞘炎或滑囊炎。骨膜最常见,多发生在长骨,表现为骨膜轻度增厚、压痛明显且夜间加重;关节炎常见于肩、肘、膝、髋及踝等处,且多为对称性,表现为关节腔积液、关节肿胀、压痛、酸痛,症状昼轻夜重。 (3)眼损害 包括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角膜炎、基质性角膜炎及葡萄膜炎,均可引起视力损害。 (4)神经损害 主要有无症状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无症状神经梅毒仅有脑脊液异常;梅毒性脑膜炎可引起高颅内压症状、脑神经麻痹等;脑血管梅毒常与梅毒性脑膜炎并存,主要侵犯脑动脉造成管壁增厚、狭窄,导致血供不足。 (5)多发性硬化性淋巴结炎:发生率为50%~80%,表现为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6)内脏梅毒:此病变少见,可引起肝炎、胆管周围炎、肾病和胃肠道病变等。二期早发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经2~3个月可自行消退。患者免疫力降低可导致二期复发梅毒,皮损通常数目少,形态奇特。 3.三期梅毒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经过3~4年(最早2年,最晚20年),40%患者发生三期梅毒 (1)皮肤黏膜损害:主要结节性梅毒疹和梅毒性树胶肿,近关节结节少见。 1)结节性梅毒疹:好发于头面、肩、背及四肢伸侧。皮损为直径0.2~1cm,呈簇集排列的铜红色浸润性结节,表面可脱屑或坏死溃疡,新旧皮损可此起彼伏,迁延数年,呈簇集状、环状、匐行奇异状分布或融合,无自觉症状。 2)梅毒性树胶肿:又称为梅毒瘤是三期梅毒的标志,也是破坏性最强的一种皮损。好发于小腿,少数发生于骨骼、口腔、上呼吸道黏膜及内脏。小腿皮损初起常为单发的无痛皮下结节,逐渐增大和发生溃疡,形成直径2-10cm的穿凿状溃疡,呈肾形或马蹄形,边界清楚,边缘锐利,溃疡面有黏稠树胶状分泌物,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黏膜损害也表现为坏死、溃疡,并在不同部位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如口腔黏膜损害导致发音及进食困难,眼部黏膜损害导致眼痛、视力障碍、阿-罗瞳孔甚至失明等)。 (2)骨梅毒: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最常见的是长骨骨膜炎,表现为骨骼疼痛、骨膜增生,胫骨受累后形成佩刀胫:骨髓炎、骨炎及关节炎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骨穿孔、关节畸形等 (3)眼梅毒:表现类似于二期梅毒眼损害 (4)心血管梅毒:发生率为10%,多在感染10~20年后发生。表现为单纯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至、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主动脉瘤及心肌树胶肿等。 (5)神经梅毒:发生率为10%,在感染3~20年后发生。主要类型有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膜梅毒、实质型神经梅毒(脊髓痨、麻性痴呆)、脑(脊髓)膜血管型神经梅毒和树胶肿性神经梅毒等。 (二)先天梅毒 先天梅毒分为早期先天梅毒、晚期先天梅毒和先天潜伏梅毒,特点是不发生硬下疳,早期病变较后天性梅毒重,骼及感觉器官受累多而心血管受累少。 1、早期先天梅毒:患儿常早产,发育营养差、消瘦、脱水、皮肤松弛,貌似老人,哭声低弱嘶哑,躁动不安。 (1)皮肤黏膜损害:多在出生3周后出现,少数出生时即有,皮损与二期获得性梅毒相似。口周及肛周常形成皲裂,愈后遗留放射状瘢痕,具有特征性。 (2)梅毒性鼻炎:多在出生后1~2个月内发生。初期为鼻黏膜卡他症状,病情加剧后鼻黏膜可出现溃疡,排出血性黏稠分泌物,堵塞鼻孔造成呼吸、吸吮困难,严重者可导致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形成鞍鼻。 (3)骨梅毒:较常见,可表现为骨软骨炎、骨髓炎、骨膜炎及梅毒性指炎等,引起肢体疼痛、活动受限,状如肢体麻痹,称梅毒性假瘫。此外常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大、肾病综合征、脑膜炎、血液系统损害等表现 2.晚期先天梅毒:一般5~8岁发病,13~14岁才相继出现多种表现,以角膜炎、骨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常见,心血管梅毒罕见 (1)皮肤黏膜梅毒:发病率低,以树胶肿多见,好发于硬腭、鼻中隔黏膜,可引起上腭、鼻中隔穿孔和鞍鼻。 (2)眼梅毒:约90%为基质性角膜炎,初起为明显的角膜周围炎,继之出现特征性弥漫性角膜浑浊反复发作可导致永久性病变,引起失明。 (3)骨梅毒:骨膜炎多见,可形成佩刀胫和 Clutton关节(较罕见,表现为双侧膝关节无痛性肿胀、轻度强直及关节腔积液)。 (4)神经梅毒/3~1/2患者发生无症状神经梅毒,常延至青春期发病,以脑神经损害为主,尤其是听神经、视神经损害,少数出现幼年麻痹性痴呆、幼年脊髓痨等。 (5)标志性损害:①哈饮森牙:门齿游离缘呈半月形缺损,表面宽基底窄,牙齿排列稀疏不齐;②桑葚齿:第一白齿较小,其牙尖较低,且向中偏斜,形如桑葚:③胸锁关节增厚:胸骨与锁骨连接处发生骨疣所致;④基质性角膜炎;⑤神经性耳聋: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先有眩晕,随之丧失听力。哈钦森牙、神经性耳聋和基质性角膜炎合称为哈钦森三联征。 (三)潜伏梅毒 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称为潜伏梅毒,其发生与机体免疫力较强或治疗暂时抑制TP有关。病程在2年以内的为早期潜伏梅毒,病程>2年为晚期潜伏梅毒。

阳运忠 2024-10-12阅读量2564

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病请描述: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包括: 1.  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素沉着,或者原有的色素痣颜色加深、变黑; 2.  色素痣出现色素增多,并有颜色加深现象; 3.  病变部位损害扩大,硬度增加,并伴有痒痛感; 4.  病损表现多样,可以是隆起的斑块或结节状,蕈状或菜花状; 5.  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出现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 6.  常见表现是区域淋巴结转移,如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色素痣出现以下变化,可能预示着色素痣有恶变的风险: 大小改变; 颜色改变,如变红、变白、变蓝; 表面特征改变,质地形状的改变; 痣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可能有出血、溃疡、瘙痒或疼痛等表现。 如果您注意到皮肤上的任何异常变化,特别是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黑色素瘤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同时,定期进行皮肤自查也是预防黑色素瘤的重要措施。如果您对自己的皮肤状况感到担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7-03阅读量1585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诊疗病...

病请描述:一.病例摘要:患者,女,61岁,因左侧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自诉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久坐站立时疼痛加重,稍事休息后症状减轻,但行走过多症状多有加重。在本院门诊行X线片检查示:左侧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在此期间,患者曾间断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1天2次,1次1颗)、舒筋通络颗粒(1天3次,1 次1袋)、骨康胶囊(1天3次,1次3颗)治疗3个月,效果欠佳。近1个月,左侧膝关节肿胀明显,疼痛加重,关节屈曲及伸直活动受限,遂收住入院。患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恶寒等症状,饮食可,睡眠及精神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二.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及其接触史;否认重大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三.个人史:患者平时生活饮食规律,生长于原籍并久居此地,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放射线接触史,否认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四.婚育史及月经史:13岁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行经天数5~7天,49岁绝经。适龄结婚,育有1子,爱人及儿子均健康。   五.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肿瘤病史。   六.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左侧下肢无明显肌肉萎缩,轻度跛行,膝关节肿胀明显,轻度内翻畸形。皮温正常,左膝关节活动度:15°-110°,内侧关节间隙压痛(+),膝浮髌试验(+),髌骨研磨实验(-),内侧麦氏征(+),Lachman征(-),抽屉实验(-),侧方挤压、分离实验(-),左下肢肌力V级,肌张力不高,膝腱、跟腱反射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   七.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脂:总胆固醇 3.75mmol/L,甘油三酯 2.98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3.9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0.99 mmol/L;肾功能:尿酸 312u mol/L,尿素氮 3.2mmol/L,血肌酐 95 u mol/L;抗“O”:162 IU/ml,类风湿因子:19 IU/ml。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2.影像学检查:X 线片:左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膝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余未见明显异常。   八.初步中医诊断:痹症  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西医诊断:1.左膝骨性关节炎;2.左侧膝关节滑膜炎;3.左侧膝关节腔积液。   九.中医诊断依据:患者中老年女性,慢性病史,病久伤及肝肾,致肝肾日渐亏虚,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肝肾亏虚则骨髓失充,筋骨失养,造成痉挛骨痹髓亏,局部经络不通,气滞血瘀,血行不畅。经脉不通,故不通则痛;痉挛骨痹则关节活动不利,骨痹髓亏则骨元失养,骨质退变;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为筋脉瘀滞之症。综合四诊,该患者病位在膝关节,辨病为痹症,辩证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 西医诊断依据:患者为农民,常年辛苦劳作,是导致膝关节软骨、骨质磨损以及关节滑膜组织刺激的主要因素。左侧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行走时轻度跛行。左膝关节皮温正常,关节活动度:15°-110°,内侧关节间隙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研磨实验(-),内侧麦氏征(+),Lachman征(-),抽屉实验(-),侧方挤压、分离实验(-)。X 线片:左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膝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余未见明显异常。   十.中医鉴别诊断:中医可于与痿症相鉴别:痿、痹虽同为肢体疾病,但二者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均不同,痹病的病机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甚至脏腑功能失调,以致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关节畸形,甚至引起脏腑病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痿症的病机为五脏精血亏虚,无以灌溉周流,经脉失养,致使手足痿弱无力,患肢枯萎瘦削为特征,严重者手不能握物,足不能触地,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疼痛。本患者以膝关节疼痛为主症,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并非因肌肉痿软无力而无法活动,故可与之相鉴别。 西医鉴别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多发关节炎,关节受累多呈对称性。患者多有晨僵,可达1小时以上,并可有皮下结节,发热等表现。而该患者仅左侧膝关节出现明显症状,右侧膝关节正常,抗“O” 位于正常范围之内,故排除风湿性关节炎可能。 2.创伤性关节炎:多有较明确的外伤史,运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者肢体肌肉萎缩,关节肿大,可出现关节积液,X线检查可见关节内骨质增生、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等表现。而该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肌肉无明显萎缩,故暂时排除创伤性关节炎可能。   十一.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病情,首先需要控制并缓解急性期症状。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则:控制病情,缓解疼痛,抽取积液,促进消肿,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对症支持治疗等。 1. 外擦扶他林软膏,均匀涂擦在左膝关节周围皮肤3~5厘米或更多,一天3~4次,每次3~5分钟,可以缓解该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症状,减轻关节炎肿胀程度[1-3]。 2. 疼痛继续加重,可以口服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天1次,1次1片(75mg每片)。若疼痛缓解欠佳,必要时可增加至每天2次,继续针对性镇痛治疗[4, 5]。 3. 针对膝关节肿胀明显,给予抽积液治疗,共抽取约45ml液体,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 4. 若后续左侧膝关节肿胀症状反复,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联合口服中成药迈之灵片,进行脱水消肿治疗,有利于关节消肿。 5. 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症状,在上述用药之外,联合使用滑膜炎颗粒,促进滑膜组织抗炎和恢复。 6. 配合使用理疗仪进行理疗,选择特定波普理疗仪,有利于促进患者部位微循环,改善局部血供,加速吸收积液和消肿。 7. 患者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嘱其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6]及复方杜仲健骨颗粒[7]一个疗程,滋补肝肾,养血荣筋,营养软骨细胞,保护关节面,为远期预后康复争取更好的条件。 8. 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患肢膝关节活动量,下地活动时带外固定护膝,尽量减少膝关节过多活动,从而减少对其刺激。   十二. 康复注意事项: 1. 日常饮食上,应保持清淡低脂饮食,尽量避免辛辣食物的刺激,可适当增加优质高蛋白的摄入量,搭配粗纤维食物,有利于消化吸收和促进恢复。 2. 避免长期负重体力劳动,适当减重,可有效减轻患肢膝关节的负重负荷,避免继续加重损伤,有利于快速恢复。 3. 嘱患者平时练习股四头肌肌力功能锻炼,有助于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可以更好地保护膝关节。 4. 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患肢膝关节扭伤及摔倒等。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需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避免迁延不愈,发生创伤性膝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5. 定期返院复查,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从而取得更好地预后效果。   总结:在本次诊疗过程中,通过详细问诊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以及本院诊疗经过等,很好地了解并掌握患者整个病情的发生、发展、诊疗以及疗效,为后续初步诊断及个体化诊疗方案拟定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并提出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控制病情,缓解疼痛,抽取积液,促进消肿,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对症支持治疗等。 由于该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给予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在患处皮肤均匀涂抹,有利于缓解患肢肌肉、软组织及关节等部位疼痛的症状。若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给予患者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进行抗炎镇痛,并对膝关节进行抽积液治疗,进一步减轻膝关节肿胀的症状,从而达到迅速控制病情的目的。此外,联合使用迈之灵片、滑膜炎颗粒、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中成药,配合理疗和患肢制动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其中,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可以滋补肝肾,养血荣筋,通络止痛,用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所导致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疗效好,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本例膝骨关节炎缓解期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巩固作用,为远期预后康复争取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Vinicius T F, Saeid D, Chris T, et al. Oral Versus Topical Diclofenac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J]. Journal of pain & palliative care pharmacotherapy, 2017,31(2). [2] Martina H, Mark B. Skin penetration and tissue permeation after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diclofenac.[J].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017,33(9). [3] Altman R D, Barthel H R. Topical Therapies for Osteoarthritis[J]. Drugs, 2011,71(10). [4] Altman R, Bosch B, Brune K, et al. Advances in NSAID Development: Evolution of Diclofenac Products Usi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J]. Drugs, 2015,75(8). [5] S J D.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2nd edition.[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2013,21(9). [6] Silvia S, Laura G, Michelangelo M, et al.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combination of 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chondroitin sulfate and bio-curcumin with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6,52(3). [7] 张晓冬. 杜仲壮骨颗粒制剂学及药效学研究[D].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  

微医药 2022-02-21阅读量1.4万

肺癌复发还能二次手术吗?肺癌...

病请描述:肺癌复发还能二次手术吗? 肺癌复发后还能活多久?肺癌复发了还能治愈吗?磨玻璃结节复发还能手术吗?如何预防肺癌复发?上海市肺科医院  胸外科  谢冬一、肺癌复发的风险有多高,肺癌复发率高吗?肺癌是恶性肿瘤中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肺癌复发转移风险较高,IIIa期肺癌术后复发风险可以达到50-60%,II期肺癌术后复发风险40-50%,Ib期复发风险20-30%,Ia期复发风险10%左右。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几乎没有复发风险,极少数复发病例,都是术后继续持续吸烟的病例。二、   肺癌复发了还能治愈吗?肺癌复发后,要看是局部复发,还是合并远处转移。如果只是局部复发, 还是有机会治愈的。合并远处转移的需要全身治疗。三、肺癌复发有哪些症状?复发的症状跟首次肺癌相似,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是定期复查体检中发现,其他常见症状包括: 胸痛,咳嗽咳痰,肿瘤标志物升高(CEA),MRD升高(什么是MRD,是一种血液定期复查,类似于肿瘤标志物,但更加敏感,可以在CT还没有变化的时候就能提示复发转移)哪些CT表现,或 PET描述,提示有肺癌复发可能,比如,突然出现支气管残端增大,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新发的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或肺内多发结节,或骨扫描出现异常浓聚等。肺癌复发的部位肺癌复发转移的部位,可以表现在全身所有部位,最常见的部位包括: 肺(同侧肺,对侧肺),肺门纵隔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腹腔淋巴结,颈部淋巴结,颅脑,肾上腺,骨,肝脏,皮肤(表现为皮下结节)。四、肺癌复发一般在几年内?肺癌复发最常见的时间就是术后第2-3年左右。因此肺癌术后前三年,是随访观察的重点时机。每三个月左右复查一次胸部CT,每年复查一次头颅磁共振,骨扫描,腹部B超。五、肺癌复发后还能活多久?这个要因人而异,要看复发后的新分期,如果是晚期,还要看药物治疗的疗效,比如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治疗的疗效决定后续的生存时间。复发后患者,需要重新分期,肺癌的二次分期,可以预测生存时间。 比如如果是,局限性复发,新分期,还是I期或II期肺癌,那么还是有机会通过外科治疗根治,预后较好;如果是III期复发,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可以考虑积极的全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2-3个月左右),再次评估能否手术切除,此类患者的5年生存率,既往是在20-30%左右;如果是IV期复发,预后就等同于晚期肺癌,生存时间主要取决于远处复发的部位、数量,以及药物治疗的疗效。(具体可以参考谢大夫的另外一篇文章)六、肺癌复发还能二次手术吗?肺癌复发后,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是肺部局部复发,没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还是有机会手术的,就是术前需要再次分期,评估是否为早中期肺癌,排除远处转移后才能手术,术后往往还要辅以化疗或免疫治疗。 如果是远处复发,如果是单站转移,比如单发的脑转移,单发的肾上腺转移,单发的肺转移,可以考虑手术切除结合全身治疗。如果是多发转移,无法二次手术,比如是脑部复发转移,可以考虑化疗联合颅内放疗;如果是胸膜腔内复发,多数没有机会再次手术。七、肺癌复发后二次手术,还能采用微创手术吗?过去肺癌复发了,由于首次手术后造成的粘连以及肺门结构的改变,给第二次手术带来巨大的挑战,但近年来,随着腔镜微创技术的提高,半数以上的患者复发二次手术,还是可以考虑微创手术的,特别是第一次手术采用微创方式,第二次手术,乃至第三次手术,都有机会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第一次手术采用开胸手术的,部分患者也可以采用微创手术,主要是切口附近的粘连比较严重,多数可以在胸腔镜下分离。八、肺癌复发了还能治愈吗?这要根据复发的形式, 如果是 局部复发,或者局限性复发,通过二次手术还是有根治机会的。以远处转移的复发,更多的要考虑基因突变检测,明确有无靶向治疗的机会,如果有基因突变,争取靶向治疗,如果没有基因突变,更多的考虑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使得一些复发的肺癌患者,逐步转变为慢性病。九、肺癌复发后,化疗的选择肺癌复发后,如果之前没有接受过,靶向治疗或化疗,可以根据是否有基因突变,决定是否行靶向治疗,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可以考虑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如果前期接受过化疗或靶向治疗,要看末次治疗,距离复发的时间长短,如果末次治疗距离复发时间比较长,1年以上者,如果再次使用原方案化疗,可能会有效;如果末次治疗距离复发时间比较短,比如小于6个月,说明上次化疗的药物可能已经耐药了,在上次化疗的时候,肿瘤已经有潜在的生长,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调整化疗的方案,选择其他药物治疗。以下是一些肺癌复发,二次手术的病例 图片描述病例1  患者 左肺上叶舌段肺癌,行左肺上叶舌段切除术后1年,原手术切缘复发,采取二次手术,微创手术行左肺上叶余肺切除术 。术后给予化疗。—————————————————————————————————————————————— 图片描述病例2  患者  右肺上叶肺癌,行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后2年,原手术残端出现肿块,考虑肺癌复发,排除远处转移后,予以再次手术,微创手术切除右肺上叶。术后予以化疗及靶向治疗。—————————————————————————————————————————————— 图片描述病例3  患者右肺上叶切除术后,肺裂残端(钉缘)出现肿块,考虑复发,排除远处转移后,予以患者二次手术,术后给与化疗。———————————————————————————————————————————————— 图片描述病例4 患者 外院第一次手术,术中冰冻原位腺癌,术后石蜡病理浸润型腺癌,手术行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后11个月复发,病理基因突变检测ROS1阳性,遂予以克唑替尼靶向治疗,治疗后病灶缩小,再予以二次手术切除左肺上叶,切除后,予以继续靶向治疗。———————————————————————————————————————————————— 图片描述病例5 这位患者第一次手术,在当地医院,做了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原位腺癌,术后1年残端增厚,考虑复发,同时考虑首次病理不准确,患者一开始不能接受,观察3-4个月后,才下决心再次手术。予以微创单孔胸腔镜行右肺上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浸润性腺癌。———————————————————————————————————————————————— 图片描述病例6  这位患者右肺下叶楔形切除术后四年,出现局部复发,予以再次手术,微创手术切除右肺下叶。—————————————————————————————————————————————— 图片描述病例7  这位患者右肺下叶癌,行右肺下叶切除术后2年余,残端增厚,考虑复发,PET排除转移后,予以右肺中叶余肺切除术。术后予以化疗。———————————————————————————————————————————————— 图片描述病例8 左肺癌上叶切除术后3年,残端出现肿块,考虑复发,行PETCT检查,排除远处转移,行左侧余肺切除术,术后予以化疗。————————————————————————————————————————————————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病例9  右肺上叶癌术后5年,右肺下叶肿块,复发或第二原发肿瘤,予以右侧余肺全肺切除术———————————————————————————————————————————— 病例10  右肺上叶切除术后6年(第一次手术),左肺下叶楔形切除(第二次手术),右肺余肺残余磨玻璃结节,随访中,逐步增大,予以第三次手术,行右肺余肺楔形切除术。———————————————————————————————————————————— 病例11 患者第一次手术(外院手术),右肺上叶切除联合右肺下叶背段切除,第二次手术(外院手术),左肺上叶舌段联合前段切除,随访中发现右肺磨玻璃结节残余复发,病灶逐步增大,予以第三次手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片描述病例12 右肺下叶癌术后8年,右肺上叶复发,行右肺全肺切除。—————————————————————————————————— 图片描述病例13 2019年右肺上叶肺叶切除,术后病理浸润型腺癌,术后随访至2021年右肺下叶小结节逐步增大,予以右肺下叶肺段切除。。—————————————————————————————————————— 图片描述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术后3年复发,予以 再次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如何预防肺癌复发?(一)、定期复查不同层次的肺癌随访策略不同,浸润型肺癌,一般前三年是复发高危时间窗,这个阶段需要复查的较为频繁,每三个月左右复查一次胸部CT,每年至少一次全身复查,循环复查持续。严格遵照医嘱,定期按时复查。当病人出现症状时,应进行相应的胸腹部CT,颅脑CT或MRI,骨扫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二)、血检查癌传统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肺癌复发的预测,临床价值有限。近年来,研究发现早期肺癌患者,即使进行了根治性的手术切除,还是会存在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问题,这些MRD在体内的残留就是后续出现肺癌复发的种子。尽管影像学检查被认为是评价肺癌治疗效果的金标准,但是目前最清晰的CT检测,也只能看到2-3mm大小的结节,而且对于这种尺寸的结节单凭CT也无法判断良恶性,对追踪微小残留病灶(MRD)不能准确及时反映(太小了,当然看不到,也辨别不清)。近年来,ctDNA的研究非常火爆,ctDNA(circulating tumorDNA,循环肿瘤DNA)就是肿瘤细胞坏死、凋亡后分泌释放的一种游离DNA,研究表明通过ctDNA 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有很高的可靠性,且72%患者通过检测发现微小残留病灶(MRD),比影像学检查平均提前时间约为5.2-9个月。这就为部分患者争取了,更早发现复发的机会,从而获得更早的治疗机会。过去肺癌术后化疗就是,医生精心挑选一批患者,这批患者相对而言,病情分期较晚,或者肺癌细胞较为活跃(微乳头、实体亚型等),即使是在精心挑选的患者中,术后化疗对于这些患者只能提高5%的生存概率,换言之,精心挑选的15个人去做化疗,只有1个人从化疗中获益,避免复发或转移,其他14个人,只是陪化疗,要么这些人不化疗也不会复发,要么这些人即使化疗了,一样会复发,这就是残酷的现实。14个人陪化疗,想想化疗的巨大副作用,是不是特别残酷。为了改变这个残酷而尴尬的现实,医生希望用MRD的检测来判断肺癌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如果MRD检测结果是阴性的,就代表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是相对比较小的,甚至是没有,这个时候化疗就没有意义了;如果说MRD是阳性,就表示患者体内,仍然有残留的肿瘤,那这时候化疗或/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就是必须的。最近,四川华西医院胸外科,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330名I-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手术前/术后3天以及术后1个月抽取血液标本检测其ctDNA水平。研究发现,术后ctDNA阳性患者(不论是术后3天还是术后1个月)的复发风险比阴性患者高11倍,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针对术后ctDNA阳性患者开展术后化疗可以有效延长生存(死亡风险下降70%),而针对术后ctDNA阴性患者开展术后化疗则会降低生存。更值得注意的是,ctDNA-MRD检测发现复发的时间比传统影像学检查提前273天!(三)、靶向治疗预防复发术后辅助治疗主要包括辅助化疗、辅助靶向治疗和辅助免疫治疗。化疗等辅助治疗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但辅助放化疗副作用较大,可以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治疗模式,仅5%~15%的患者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患者仍面临较高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风险,长期生存率难以得到保障。寻求更高效、低毒、增加治愈概率的治疗手段一直是医生的梦想,而辅助靶向治疗便是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现阶段最优的治疗选择之一。与辅助化疗不同的是,辅助靶向治疗,特别是辅助三代靶向药物就好比一名“神枪手”,可以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高度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可显著降低疾病复发、脑转移和死亡风险。在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中,靶向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特别是三代EGFR-TKI的应用。三代EGFRTKI目前相对副反应较轻微,患者耐受性升高,这就为长期应用EGFRTKI治疗提供了基础。(四)、规律生活,注意饮食调整,保持较好的免疫力中国人讲究的天人合一,中医的整体医疗观念都是强调保持较好的精神状态,较好的免疫力,规律生活,饮食保养对于预防肺癌复发都有好处。————————————————————————————————————————————————总结一下1.肺癌术后复发的概率比较高,特别是中期肺癌2.ctDNA能够较早的监测到肺癌的复发(MRD)3.肺癌复发后,并不是无药可救,有些早期发现的局部复发可以手术切除,甚至微创手术切除;4.肺癌复发后表现中晚期的病例,很多不能手术的患者也能通过药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5.肺癌复发后生存时间,跟复发后,再次分期相关,再次分期越早,预后越好。6.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谢冬 2022-02-02阅读量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