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痉挛步态 > 检查

痉挛步态检查

痉挛步态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低头族&rdq...

病请描述:低头族”必看: 颈椎病科普 据统计,颈肩部疼痛已经成为全身第二大疼痛,占比约为28.39%。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手机低头者增多,不注意颈椎保健,造成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我国颈椎病患病人群超过2亿,发病率接近20%,其中20-40岁的青年颈椎病的患病率高达约59.1%,80%以上的青少年颈椎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由颈椎部位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引发的疾病,主要原因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因素导致压迫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而引发的疾病。此病多见于长期伏案及低头工作的人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趋于年轻化。 01 · 临床分型及表现 · 1 颈型颈椎病 最多见和症状最轻的类型。主要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多有长时间低头工作的经历。临床表现包括颈部酸痛、肩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活动受限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症状:颈部疼痛僵硬。用力咳嗽及打喷嚏和肩部活动时疼痛加剧;皮肤有麻木、过敏等感觉改变;上肢肌力减退。 (2)体征:颈部肌痉挛、肩部有压痛、肩部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肢牵拉实验、压头实验均阳性。 3 脊髓型颈椎病  (1)症状:手部麻木、运动不灵活,尤其是精细活动。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后期大小便障碍,表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 (2)体征: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腹部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4 椎动脉型颈椎病 (1)症状:a、眩晕,最常见。伴复视、耳聋耳鸣、恶心呕吐;b、猝倒、本病特征性症状;c、头痛,表现为发作性胀痛。 (2)体征:颈部压痛、活动受限。 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偏头痛,视力模糊,耳鸣,心率失常等。 (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流泪,头晕,眼花,血压下降。 6 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出现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是颈型与神经根型合并。 02 · 颈椎病的成因 · 1. 不良姿势:长时间保持头部向前倾斜或屏幕前低头工作会增加颈椎的负担,导致颈椎曲度减小。 2. 缺乏运动:缺乏适当的运动会导致颈部肌肉和韧带的萎缩,使颈椎失去支撑。 3. 过度劳累: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下,颈部肌肉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加重颈椎的负担。 4.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和软骨组织会逐渐老化和退化,导致颈椎的生理曲度减小。 03 · 颈椎病的预防及康复治疗· 颈椎病的预防 1 养成良好睡姿 建议选择略硬些的床垫,睡眠时才能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过低或过硬,枕头的高低因人而异,约8~15cm,形状要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要求,以中间凹陷的马鞍形为好,能对颈部起到制约或固定的作用。 2 保持正确的坐姿 坐时保持端正姿势,使案台与座椅相称,半坡式的斜面办公桌较平面桌更有利。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应平视屏幕,最好选用大尺寸屏幕,避免长时间低头,造成颈椎损伤。 3 加强肩颈部肌肉的锻炼 适当的户外运动方式有益于颈部的保健,在不方便户外活动情况下也可以选择颈肩康复操、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合室内的运动方式。 4 防止颈部受伤 尽量避免急性损伤,如抬重物、闪、挫伤等。如有软组织损伤尽早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加重病情。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1 运动疗法 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 2 物理因子治疗 包括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刺激疗法、超短波疗法、超声波疗法、超声电导靶向透皮给药治疗、红外疗法等。 3 针灸治疗 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针刺配以电针、艾灸等方法可消除水肿、抗炎、镇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可显著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 4 3D打印颈椎枕 通过对颈部进行光学扫描与颈椎侧位X光检查,测量异常颈椎曲度,由医生、矫形器师、工程师结合患者的情况设计制作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治枕,短期内佩戴可以改善早期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情况,长期佩戴可一定程度地恢复颈椎曲度,改善颈椎周围肌群痉挛。

王金武 2024-11-15阅读量2333

产后腰腿痛别轻视,可能是骨盆...

病请描述: 如果你身边有孕妇或者宝妈,那么一定要听听我接下来讲的这个故事。最近,有一位患者小朱前来咨询,她右侧腿部、臀部以及腰部的疼痛已经让她难以忍受,甚至行走时步履蹒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详细检查,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骨盆错位。骨盆错位引起了梨状肌的紧张与痉挛,而梨状肌的痉挛进一步压迫了坐骨神经,从而引发剧烈的疼痛。由于骨盆在人体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小朱还出现了腰痛以及功能性长短腿的问题。 在全面评估了小朱的情况后,老王门诊为其调了三次,小朱的疼痛症状得到大大缓解,行走姿态恢复了正常,功能性长短腿的问题也得到了纠正。原来,小朱在生育完孩子后便注意到自己走路时双腿有些异样,但她误以为这是产后尚未完全恢复所致,并未给予足够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直到某一天,她的臀部和腿部突然爆发出剧烈的疼痛。老王提醒大家,像小朱这样的“长短腿”问题应当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否则骨盆长期处于异常状态可能导致疼痛加剧或发生变形,并且异常的步态还可能引发身体其他肌肉骨骼系统的连锁反应,影响整体健康。产后母亲群体中,腰痛现象极为普遍。据研究显示,约有半数的女性在产后会经历腰痛。导致产后腰痛的因素众多,其中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原因是由功能性长短腿引发的腰痛。这个案例生动地展示了骨盆错位如何导致功能性长短腿,从而引发腰痛与臀部不适。许多宝妈对此感到困惑:为何在孕期或产后早期没有察觉到长短腿问题,而之后却出现了这种状况? 产后长短腿发生的原因 1.骨盆不对称 怀孕和分娩过程中,骨盆可能发生错位或倾斜,尤其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对骨盆的压力可能导致骨盆对称性受损。这种骨盆的微小偏移可能导致双腿看起来长短不一。 2.松弛素的作用 松弛素是一种在孕期分泌的激素,其作用是放松骨盆和韧带,为分娩做好准备。然而,松弛素可能导致骨盆周围的关节松动,特别是耻骨联合的松弛,进一步影响骨盆的对称性,可能引发功能性长短腿。 3.肌肉失衡 产后腹部肌肉的松弛和弱化可能导致身体姿势控制能力减弱,进而造成骨盆倾斜或脊柱侧弯,影响双腿长度的表现。此外,怀孕期间由于身体重心前移,某些肌肉过度紧张或拉伸,这种不平衡在产后可能持续存在,并表现为功能性长短腿。 4.产后恢复不足 如果产后缺乏适当的康复训练或体力活动不足,可能导致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恢复不佳,进一步加剧骨盆和脊柱的不对称性。 5不良姿势 产后母亲在哺乳、抱孩子等日常活动中,可能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尤其是单侧用力或习惯性偏向一侧,这可能导致骨盆和脊柱轻微移位,进而引发功能性长短腿。 总而言之,产后长短腿以及由此引发的腰腿痛并非小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体健康的重要警示。通过小朱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这些问题,能够有效避免更多的并发症,让宝妈们恢复健康,更轻松地应对日常生活。因此,老王在此提醒各位宝妈们,产后如果感到任何不适,切勿掉以轻心,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健康无小事,关注自身每一个信号,才是守护幸福生活的根本之道。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071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

病请描述: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以寰枢关节为中心,以寰枢关节及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行性改变等病变所产生以头痛、眩晕、恶心为主症的特发性病症。 寰枢关节半脱位虽经国内外众多学者不懈研究,但众多学者对其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方面仍无统一确切的认识。一般认为,较大的暴力科造成寰椎横韧带损伤或齿状突骨折或同时发生,从而导致寰枢关节结构受损,失去正常对位,若不能及时救治,会导致脊髓和延髓的压迫。然而,临床上常出现由于病理因素造成寰枢骨性结构对合超出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脱位,而且少伴有神经症状体征, 其中损伤后导致的寰枢关节脱位与半脱位均为临床医师重视和着力解决的临床难题。寰枢关节是高位脊髓及生命中枢所在处,严重的寰枢关节半脱位可导致高位截瘫、呼吸肌麻痹甚至危及生命。 发病及诱因 目前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制认识较为统一,可根据其临床特性将发病机理及诱因总结为外伤性、自发性、先天性、病理性、退行性、代谢性、诱发 性等类型。 1 外伤性 外伤可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尤其是韧带未发育完全的儿童,这也是本病的最常见病因。外伤致病者高达79.4%,其原因多样,如暴力打击头部及颈部、体育运动时头部用力或头面部着地受伤等,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的损伤而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 2 自发性 儿童常见,无外伤病史,多由家长发现患儿四肢肌力下降、张力升高等表现,多为继发性感 染所致,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颈部炎症,类风 湿性关节炎偶见于成人。 3 先天性 常见于先天的发育异常,如齿状突发育异常、颅底压迹、枕寰融合、C1~C2 棘突连接等。 4 病理性 神经纤维疾病引起的病理改变可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或由于感染引起,咽喉壁后方静脉 丛与齿突周围静脉丛建立交通支,上呼吸道感染后局部组织充血,可使寰枢椎脱钙,韧带松弛,出现斜颈僵硬等寰枢椎半脱位现象。 5. 退行性 多见于成人,患者常有长期头部姿势不良工作史或生活史,造成寰枢关节退变而引起本病。 6 代谢性疾病 某些代谢病引起的严重骨质疏松、骨软化,均可继发引起颅底骨组织软化造成颅底压迹,影响椎体稳定而诱发本病。 7诱发性 在寰枢关节有自发性、先天性及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头颈部受到轻微外力作用诱发或加重寰枢关节的不稳定。 临床症状 寰枢关节活动范围大,周围分布有颈脊髓、脊神经、交感神经、椎动脉等结构,寰枢关节解剖位移若对其周围组织产生影响时便可能引起复杂多样的症 状。 1 旋转绞锁固定症 表现为颈部僵直、疼痛,活动受限,尤以旋转活动受限为明显,又称知更鸟头位。 2 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 脑组织从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获得血液供应,当寰枢椎半脱位时,椎动脉一方 面受到牵拉、挤压和扭曲,另一方面椎动脉周围的交 感神经受刺激而反射引起椎动脉痉挛,致使椎动脉血流减缓。如迷路缺血则出现眩晕耳鸣等症状;大脑缺血导致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恶心呕吐、视物 不清症状。 3 C2 脊神经受刺激症状 由于寰枢椎之间没有椎间孔,C2 脊神经从寰枢后弓与枢椎弓板之间穿出,当寰枢椎半脱位时,此神经极易受到挤压而发生炎症、 水肿和变性,而该神经的感觉支广泛分布至颈枕部、 颅顶、耳后等处皮肤,因此可引起头痛、颈项强痛、肌肉痉挛、压痛等症状。 4颈髓受压症状 寰枢关节半脱位严重时齿突后移可压迫后方的脊髓,影响上运动神经元传导通路, 导致四肢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有学者认为其它如牙齿发热、长期低热、流涎、口味异常、颞颌疼痛、 下腰痛等症状,亦与寰枢椎的解剖位移有一定关系。 鉴别诊断 临床上,落枕、颈椎病、颈部外伤、美尼尔氏征、血管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本病多有相似之处。因此,难以通过症状直接诊断本病。 临床体征 1 旋转绞锁固定症 典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可出现颈部僵直、活动受限,尤以旋转活动受限为明显,又称知更鸟头位。 2 触诊 C1 或C2 横突一侧隆起或压痛,对侧凹陷, 无压痛,枢椎棘突偏歪。 3 颈椎活动检查 旋颈试验,若左右旋转、侧屈及屈伸颈椎等可诱发或加重眩晕、头痛或眼花、恶心等症状,为该试验阳性体征;仰卧位颈椎旋转角度不对称等。 影像学检查 1 X 线检查 颈椎开口正位片 颈椎张口正位片主要观察指标为寰齿侧块间隙及枢椎棘突偏歪情况。当寰齿间隙差值大于3mm 时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非诊断本病的惟一依据。寰枢侧块不对称不能单独作为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指征。当有明确颈部外伤史且寰枢侧块间隙差值超过2.0mm,再结合临床综合评估,方可明确诊断。 颈椎左右旋转各15°开口位片 颈椎标准开口位片不能排除因投射方向不正导致的寰齿间隙不对称改变。某些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颈椎标准张口位X 线片上寰枢关节位置几乎无变化,在为其加拍左右旋转15°张口位X 线片则发现寰枢关节位置基本恢复正常。 颈椎侧屈15°开口位片 临床上有不典型寰枢关节不稳患者普通检查难以发现异常,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行颈椎左右侧屈张口位X 线片见齿突侧块间距不等,并依据该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寰枢关节不稳,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提示本方法对寰枢关节侧方不稳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颈椎侧位片 颈椎侧位片主要观察指标为寰齿前间隙的大小,即侧位片上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的距离。正常成人ADI 应<3mm,当成人 ADI>4mm 时可诊断寰枢椎不稳,而>3mm 时应高度怀疑环枢椎不稳,但影像征象必须与临床表现相结合。 2 CT 平扫 1978 年Fielding 首先将CT 应用于上颈椎不稳的诊断,因其可提供清晰影像而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发生质的变化。寰枢关节半脱位包括寰齿关节脱位、寰枢外侧关节脱位,X 线对于寰齿关节半脱位可通过侧位片的寰齿间距来诊断,而对于寰枢外侧脱位则显示不理想,因此CT 检查可克服上述缺陷。而螺旋CT 的出现为寰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提供了极大便利,近年来利用CT 三维重建(CT 3D) 成像的方法来确定诊断已有报道,尤其是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ting,MPR)和 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 Display,SSD)这两种方法己成为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金标准。多层螺旋CT 扫描速度快,大大减少了扫描过程中由于患者呼吸及疼痛等原因引起的移动伪影,更直观、形象、真实地反映物体表面形态、内部结构,避免因需要得到清晰图像而搬动姿势。CT 扫描图像经处理后,显示脱位征象多且直观、清楚,临床医师容易理解,明显提高了肯定脱位的诊断率,减少或无可疑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其对病变的大小、形态、部位及椎管狭窄程度的精确显示,为临床术式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提供了依据。随着多层螺旋CT 机的普及及广泛应用,CT 已逐渐成为评估寰枢关节区域损伤的首选。 综上所述,寰枢关节半脱位这一疾病确实存在,临床表现主要有颈枕部疼痛、颈椎旋转活动受限,并可伴有与颈椎症状相关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失眠、心慌、 耳聋、耳鸣、视物不清、胸闷、出汗等症状。由于本病症状复杂多样,临床上若对本病认识不清,极易造成误诊。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639

“挺直背,站稳步...

病请描述:温馨提醒 矫形鞋垫、脊柱侧弯矫形器、定制颈椎枕使用3~6个月后及时到院进行复查哦! 👇戳下方文字查看复诊须知    扁平足复诊须知       脊柱侧弯复诊须知       颈椎病复诊须知    身体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本钱,然而快节奏的生活和长时间的久坐久立常常导致各种身体问题,如扁平足、脊柱侧弯和肩颈痛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活动,还可能带来长期的健康风险。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和康复这些常见疾病呢? Part1       扁平足      走出平稳的每一步 扁平足,简单来说就是足弓塌陷,导致足底完全或大部分接触地面。这可能是由遗传、肌肉力量不足或过度使用等因素造成的。虽然许多扁平足患者并不感到疼痛,但它可能会影响步态,走不长路,并导致膝盖、骨盆和脊柱的问题。 防治策略 3D打印定制鞋垫:通过3D打印矫形鞋垫均衡足压压力、减少疼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结合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对前足、中足及后足矫形生物力学改变,使足底压力获得重新分布,下肢力线得到矫正,以达到同时预防、治疗扁平足的目的。 3D打印矫形鞋垫 足弓强化练习:如足尖走路、毛巾抓取等,增强足部肌肉,改善足弓塌陷。 定期检查:如有必要,可寻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骨科门诊、3D打印门诊帮助,定期检查足部健康状况。 Part2       脊柱侧弯       挺直孩子的脊柱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向侧面弯曲形成“S”或“C”形,还可能伴有脊椎旋转,特发性脊柱侧弯目前医学上没有明确的病因。脊柱侧弯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起背痛和呼吸问题。 防治策略 定期的专业筛查:定期进行专业的脊柱侧弯筛查,尤其是在青少年快速成长期间。 平衡锻炼:可多进行游泳、吊单杠等有助于均衡发展身体两侧肌肉的活动。 定制矫形器矫正:如已发现存在脊柱侧弯,且未达到手术指征,应及时佩戴脊柱侧弯矫形器进行矫正,脊柱侧弯矫形器是目前最有效的除手术之外的矫正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研发的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可用于治疗轻中重度情况的脊柱侧弯,其作用主要是对侧弯进行矫正、防止脊柱侧弯进一步加重。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可以通过扫描和设计,直接制造,个性化程度高、透气性好,治疗结果明显。 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 Part3       颈椎病       松解疲劳的颈肩 肩颈痛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或频繁使用手机,都可能导致肩颈肌肉紧张和疼痛,颈椎曲度异常已是当代年轻人、甚至青少年的常见病症。 防治策略 姿势调整:定期检查和调整工作和休息的姿势,确保肩颈不被过度拉伸或压迫。 定时休息:长时间工作后,进行肩颈拉伸,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缓解肌肉紧张。 定制矫形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创新性应用基于计算机辅助下数字化设计的个性化3D打印颈椎矫治枕来调整颈椎曲度,以实现早期颈椎病的精准治疗。通过对颈部进行光学扫描与颈椎侧位X光检查,测量异常颈椎曲度,由医生、矫形器师、工程师结合患者的情况设计制作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治枕,分阶段矫正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善颈椎周围肌群痉挛肩颈疼痛。 3D打印颈椎枕

王金武 2024-04-22阅读量1288

痉挛步态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三级乙等 预约量:19.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