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顽固性失眠 > 内容

顽固性失眠内容

举步维艰的帕金森病人 微创手...

病请描述:  帕金森概述  帕金森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7%,其患病数已经超过300万人。该病的运动症状表现为肢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这让患者举步维艰;此外,非运动症状如肢体疼痛、顽固性失眠、焦虑、抑郁、便秘、不自觉出汗等情况,更让患者痛苦不堪。  治疗现状  对于帕金森病,首选药物治疗。对于患病3年以内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服药,先从少量开始,逐渐增量或联合用药;在服药的同时,配合专业的康复训练,尽量延长药物治疗的“蜜月期”。  超过3年以上的长期用药,会使帕金森病人的多巴胺受体敏感性显著降低,这使其疗效下降、药物副作用增加。表现为病人在每次服药后,其起效时间越来越短;而药物副作用,如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幻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下肢水肿、肢体疼痛,甚至腹胀、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专家共识:对于药物渐渐失效、举步维艰的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应积极寻求外科手术治疗。  从手术年龄来分析,帕金森病人年龄越轻、病程越短、身体脏器机能越好,则手术安全性越高、疗效亦越好。年龄过大,会伴随多种疾病,例如心、肝、肾功能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等,这增加了手术风险。近年来,美国药监局将手术适应症时间窗由帕金森病的中晚期逐渐拓宽至早中期,即从7-10年病程拓展到4-5年病程。  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际意义  手术治疗能够快速去除帕金森病人的肢体震颤、躯体僵硬,改善行动迟缓等症状。对于已过药物“蜜月期”的帕金森病人,手术可能是较好的治疗方案。  术后,帕金森病人的临床症状获得迅速改善,其服药量亦显著下降。这有助于消除大剂量药物的副作用,同时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让肢体不再颤抖,实现了自己端碗吃饭;让拖曳行走的脚步,变得轻松自如。因此,手术治疗对于恢复帕金森病人的正常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举例说明!  病例1:帕友老赵,男性,63岁,病史5年。201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静止性抖动,确诊为“帕金森病”,曾口服多种抗震颤麻痹等药物治疗,服药后症状有所缓解。随着病程的延长,其疗效逐渐下降。近半年来,老赵的病情愈发严重,即使服药,仍无法控制肢体僵硬、行走迟缓、拖曳前行;右手也无法完成扣衣扣、端碗吃饭等精细动作。在病友推荐下,他来到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时间约2小时左右。科室专家团队借助机器人的精准定位,通过2毫米粗细的电极进行了“神经核团调控”。术后立刻检查,老赵与医生进行互动配合,右上肢颤抖停止了(图1)。图1:术后立刻检查,老赵上肢颤抖完全消失  术毕3天再次检查,老赵右侧肢体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动作不协调、右下肢拖地行走等症状全部消除。四肢动作灵活协调,可自己完成扣衣扣、持筷吃饭等动作,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病例2:帕友老王,男性,52岁,病史6年。2015年,他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感,伴右上肢抖动,诊断为“帕金森病”,先后口服美多芭、咪多吡、苯海索等药物治疗。曾规律服药4年,但症状改善不明显,遂自行停药至今。近年来,老王自觉病情加重,表现为右侧肢体抖动幅度与以前相比更加明显、右上肢动作变得迟缓;对于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他自己也难以完成;说话含糊不清晰,有时还流口水;身体变得僵硬,走路缓慢,常以右下肢拖地行走。经病友推荐,老王来到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接受了微创手术治疗。  术后,老王右侧肢体震颤、身体僵硬、运动迟缓、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消失了,颈背部疼痛感消失,睡眠显著改善。在病房术后恢复期间,老王向医生展示,其原本僵直、震颤的肢体,术后变得灵活自如,也能完成精细的对手指动作(图2)。图2:老王在病房走廊向医生展示自己术后肢体的灵活性  老赵(术后第3天)与老王(术后第1天),在病房进行康复训练,术前震颤、僵硬等症状全部消除,两人开心愉快在稳步行走(图3)!图3:此视频展示了老赵和老王的行走步态  术后第九天,老赵的症状基本消除,生活能力逐渐恢复,经过专家批准,已顺利康复出院(图4)。图4:帕友老赵出院前与老王合影留念  科技创新瞄准前沿 微创技术服务民众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专家团队,积极钻研业务,进行科技创新。在对于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上,他们将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与神经导航、手术机器人、微电极、神经调控技术进行了完美结合。实现了神经核团毫米级误差的定位和神经核团亚分区的精准调控。  在术前,功能神经科专家采用计算机软件,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将CT或CTA、MRI或MRA、DT I等图像进行高清晰融合,形成三维立体图像。根据需要定位的靶点神经核团,确认颅内血管走行和神经传导束走向,从而提前规划手术最佳路径,以避开脑功能区、血管和神经传导束。在术中,功能神经科手术组专家利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定位、采用射频电极与DBS调控技术来完成微创手术。手术机器人辅助,让复杂的手术操作变得简单易行,操控稳定的机械臂,让手术更加精准、安全(图5-6)。图5:帕金森病人微创手术定位画面图6:机器人的机械臂进行神经核团定位和颅内穿刺  总之,帕金森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它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它着重解决帕金森病人,经过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仍然无法改善、且药物副作用明显、病人日常生活愈加困难等问题。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可以理解为,它是在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的 “替代方案”。对于身体条件尚好、已过“药物蜜月期”的病人,专家建议尽早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发展。

吴景文 2020-08-03阅读量8332

又是一年膏方季~

病请描述:膏滋调补,兼具化生阴阳之力,老百姓说的吃了膏方后不感冒,那都是比较简单的疗效,实际上,对于身体性腺机能下降、女性的月经减少、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盆腔炎、反复发作的口疮、慢性咳喘性疾病、长期顽固性失眠、慢性脾胃疾病等等,以及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均可以通过膏方调治而得到比较大的改善,减少发作次数,促进身体机能康复!!! 有患者说,我舌苔厚腻能不能吃膏方,我的回答是,可以!!!当然首先要吃开路方,开路方吃好后,就可以吃膏方了~ 另外,提醒大家,自己去买阿胶、冬虫夏草等补品,基本无效!!!而且时间长了,会出现各种偏颇!!!还不如吃膏方调理,真正的膏方的配伍是6-9kg的草药,加500克左右的各种胶,还不是单纯什么阿胶,有鳖甲胶、龟板胶、鹿角胶等各种胶的不同比例(个体化),另外加一些特殊药材比如:海马、蛤蚧(跟多,也是根据个体情况而定的)等等熬制而成。 因此,膏滋有补不足、泻有余,提升阴阳气血的综合功效!!! 好消息是,今年我们医院的膏滋并没有涨价~价格还比较实惠(一般大概在3500-4500左右一料膏方,可以吃2个月)

张平 2019-10-29阅读量9235

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华荣:&l...

病请描述:偏头痛,一个令人“头疼”的顽疾。除了头疼,它还经常伴随着恶心、呕吐、怕光、怕噪音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之类,让人痛苦不已。究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内科华荣竟该怎么办呢?下面就由华荣教授根据多年的从医经验,为我们一一解说偏头痛。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医师 华荣什么是偏头痛?华荣教授谈到,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以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痛有何征兆?华荣教授师承被誉为“脾胃病国手”的李振华国医大师,她从数十年临床经验认为,偏头痛的好发部位为肝胆经的循行部位。精神刺激是偏头痛重要的始动因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逆而上冲,发为头痛。1视觉先兆偏头痛先兆症状是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常以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其次为感觉先兆,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2脾胃系统先兆偏头痛发病虽然与肝相关,然而大多数伴发脾胃系统的症状,伴发焦虑、失眠、健忘、恶心呕吐、反胃、心烦、头晕等,有些甚至剧烈呕吐。这是因为肝气犯胃导致反酸、嗳气频频。引起偏头痛的坏习惯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之品:导致胃脘部胀痛不适或便溏,也会诱发偏头痛发作。长期从事脑力工作:思考时间很长,思则气结、劳倦熬夜;甚至经常加班,十分容易损伤脾胃,导致中焦枢机不利,升降失常,进而影响头部气血正常运行,最终头痛发生。而且地区的影响也很大,像南方地区受气候潮湿炎热、饮食影响,脾胃损伤的较厉害,所以偏头痛的人群也比较集中。“解郁和中”汤,巧治偏头痛! 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脾胃病发病过程中脾常虚,肝常郁,胃常滞,很少单独为病。华荣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发现:偏头痛与肝、脾、胃密切相关,三位一体相互影响。而华荣教授则谈到,基于对偏头痛病机认识,治疗以健脾和中,疏肝止痛,调畅气机为法,使脾胃升降出入气血和顺则头痛减轻并治愈。根据多年的案例分析及实践总结,华荣主任自创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汤剂——“解郁和中”汤。基本方药由炒白术、茯苓、法夏、厚朴、延胡索、桂枝、白芍等组成,并依据临证脾虚、肝郁、胃滞各自的偏重,头痛部位等原则适当加减。如:经前期加郁金,菊花;经后期加当归,仙鹤草;脾虚为主加党参,黄芪;肝郁甚者,加郁金、香附;食少胃胀,胃气上逆者,加莱菔子、麦芽、丁香、柿蒂;反酸者,加左金丸;便秘者,加火麻仁。经过华荣教授诊治过的病例,在发作期服用,1—2周即可见效;缓解后坚持治疗1~2月,发作频率及程度可明显减轻,治效者众。经典案例59岁的陈女士,一直被反复发作的左侧头痛所困扰。最近,时常失眠且头痛加重,以胀闷痛为主,时发时止。她的偏头痛,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以健脾疏肝,解郁和中,调畅气机为治法,华荣主任给喝了“解郁和中”汤,共服6剂。再次复诊的时候,她的头痛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胃口可,睡眠改善,在原方加减基础上增加三个疗程。半年后随访头痛无发作,睡眠、精神皆好。像陈女士这样被偏头痛所困扰的患者还有很多,华荣主任诊治了数百例这样的病人,包括经期顽固性头痛等,都收到了很好的反馈,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华荣主任还在《中医研究》杂志发表了《调畅肝、脾、胃气机论治偏头痛经验》。特别提醒1. 偏头痛是个顽疾,病情比较复杂,所以最好经过医生辩证施治,根据不同人的病情加减变化处方,以有效治疗痛症。2. 对于头痛,应排除脑血管病等因素,由医生确诊为是偏头痛才可运用此方,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小贴士:如何预防偏头痛在生活方面,预防发作也很关键。要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工作压力,劳逸结合,生活饮食起居有节不能熬夜,减少咖啡,巧克力,烟酒等刺激性食品饮料,以防止诱发。专家简介华荣 广东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 简介:华荣(1966--),女,硕士,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李振华、张学文教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中医脑病专家、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教授。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脑病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是广东省首批中医师承导师,陕西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师承导师,广东省县级中医临床骨干培训导师。2017年被评为“羊城好医生(神经内科)”。从事中医急诊学,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擅长从调理脾胃,调和肝脾气血阴阳论治疾病,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头痛、眩晕、失眠、中风、癫痫及疑难杂症等多种内科病。主编及参与编著专著10部,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3项,主持省局级课题6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8人。发表代表性论文50余篇。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特需门诊 周二下午:广东省中医院中芳村分院内科门诊周三夜诊:广东省中医院中大德路特需门诊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中大德路神经内科门诊周五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中大德路西区五楼流派门诊

华荣 2018-07-17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