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男性同胞肾结石发病率是女性的2-3倍,这可能与雄激素促进草酸合成及男性更易摄入高蛋白饮食相关。近年来,随着快餐、饮料销量增加,20-40岁年轻人群发病率增长显著。所谓“病从口入”,肾结石的形成与饮食密切相关,合理的饮食习惯能有效降低结石复发风险,根据资料显示,饮食干预可降低30%-50%的结石复发风险。龙华医院肾病二科张权副主任医师为大家梳理——肾结石患者的饮食禁忌与认识误区,帮您更好防治肾结石01哪3类食物需要少吃?1、限制高草酸饮食 科学依据:高草酸食物是肾结石朋友的头号公敌,因为60%的肾结石为草酸钙结石,草酸遇到尿里的钙会“抱团”形成结晶沉积在泌尿系里。 代表食物:菠菜、马齿苋、甜菜、苋菜、空心菜、秋葵、巧克力、浓茶、竹笋、坚果(如杏仁、腰果)等。 小妙招:焯水可去除40-50%草酸,高草酸蔬菜可焯水1分钟去除部分草酸再吃。吃高钙食物(如牛奶)和草酸食物分开时间,别让它们在肚子里“见面”结合形成“结晶”。2、控制高嘌呤食物 科学依据:高嘌呤饮食会升高人体血尿酸,容易形成尿酸性结石,尤其对痛风和尿酸结石患者需要警惕。此外,果糖饮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升高血尿酸的原因,其摄入量与尿酸结石发病率升高相关。研究发现含糖饮料(如可乐)会显著升高尿钙和草酸排泄。电镜观察显示,饮用可乐后尿液中的草酸钙结晶析出率增加,结石风险提升约25%。 代表食物:动物内脏(如肝、肾)、海鲜(沙丁鱼、凤尾鱼、贝类)、蚕豆、果糖饮料(如可乐、库存果汁)、酒精等。 小妙招:如果喜欢使用海鲜,可选择低嘌呤海鲜(如海参),但仍需要总摄入量;虽然煮汤是一个相对健康的烹饪方式,但嘌呤属于水溶性物质,长时间炖煮时,约30%-50%的嘌呤会溶解到汤中。因此,食用肉类时候需要避免食用肉汤荤汤,而焯水预处理肉类同样可以去除部分嘌呤。3、避免口味太咸 科学依据:钠摄入量与尿钙排泄呈正相关,大白话就是“盐吃多了,尿里的钙会’漏’出来,给结石送原料”。研究显示,每日钠摄入超过2300 mg的复发性肾结石患者,结石复发风险增加30%以上。高盐饮食还会降低尿液中柠檬酸盐的浓度,进一步促进结石形成。 小妙招:做饭用限盐勺(每天不超过1啤酒瓶盖的盐);少吃咸菜、火腿肠、腌制肉类;酱油、鸡精也含盐,别以为不吃咸的就没事!02 养成3个好习惯养成3个好习惯1 科学补钙、选对时间 科学依据:最新研究发现肾结石患者”禁止补钙”是误区,调查发现膳食钙摄入量低于800 mg/天的草酸钙结石患者,其结石复发风险比正常补钙者高20%。这是因为钙能与肠道草酸结合,减少草酸吸收。 小妙招:肾结石患者需要适当补钙,但补钙需要掌握方法,不恰当补钙反而适得其反。如牛奶含钙高,夜间饮用可能增加尿钙浓度,多数指南建议避免睡前2-3小时饮用。但白天适量饮用牛奶可结合肠道草酸,反而减少草酸吸收。肾结石患者如同时骨质疏松需补充钙片,可选择和饭一起吃,空腹吃钙片反而增加结石风险!02 每天8杯水,尿道更通畅 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每日饮水量达到3升(尿量≥2.5L)的肾结石患者,结石复发率降低86%。高温作业者(如厨师、建筑工人)因出汗多、饮水少,结石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30%。 小妙招:每天喝够8杯水(约2.5升),保持尿量在2-2.5升,让尿的颜色接近透明。推荐喝柠檬水(新鲜无糖),里面的柠檬酸能预防结石。当然每天8杯水不适合所有人群,存在心衰和水肿患者需要控制饮水量。03 规律排尿,减少结石 科学依据:泌尿系结石患者因尿路梗阻和黏膜损伤更易发生感染,憋尿导致膀胱内细菌繁殖,可能引发膀胱炎,甚至逆行感染至肾脏。憋尿时尿液滞留,钙、草酸、尿酸等“成石物质“浓度升高,促进晶体析出和结石增大。 小妙招:建议规律排尿(每2-3小时一次),尤其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夜间憋尿。03 2大治疗误区2大治疗误区1怕影响肾功能,不敢吃中药排石首先,老病人都知道,中医治疗肾衰竭改善肾功能其实是优势病种。肾结石日久,尤其当出现肾积水梗阻时候是会加速肾功能减退的。所以肾结石患者服用中药不但不会影响肾功能,还对肾衰竭的防治有不错的疗效,肾功能保护是中药治疗肾结石的一大特色。中医治疗肾结石以辨证施治为核心,针对湿热、气滞、肾虚、血瘀等体质类型,使用经典方剂清热利湿、排石通淋,兼顾补肾活血、疏肝行气,起到缓解腰酸腰痛、解除输尿管痉挛和缩小结石的作用。同时,中药可以降低肾结石患者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的发生概率;对于碎石术后患者,服用中药可以加速残余结石排出,减少肾结石的术后复发。除了口服中药外,针灸、敷贴、定向透药、艾灸等也对肾结石患者有一定的改善症状、辅助排石作用。误区2担心手术风险,不敢做结石手术有些肾结石病情较重,超出内科处理范畴,必须借助泌尿外科医生的圣手。当泌尿系结石直径超过1厘米(尤其是输尿管结石)、形成复杂鹿角形结石,或引发严重尿路梗阻损害肾功能、反复感染甚至出现上尿路感染,需紧急通过外科手术(如输尿管镜碎石、经皮肾镜取石等)碎石解除梗阻,保护残余肾脏功能。所以,当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时,应理性对待,配合泌尿外科医生手术干预。专 家 简 介张权副主任医师龙华医院肾病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陈以平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员,科室“临床总带教”,龙华临床医学院“中医全科医学教研室”讲师,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肾病分会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委员。【医疗专长】中西医结合、中医内外同治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尿酸性肾病、IgA肾病、尿道综合症、心肾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泌尿系感染、水肿病、肾虚亏损、中医美容等中医内科杂病。【专家门诊时间】龙华医院(徐汇院区):周六下午龙华医院(上南院区):周三全天龙华医院(航头院区):周二上午
张权 2025-07-21阅读量23
病请描述: 有很多静脉曲张朋友,经过长时间的走路或者久站之后,腿上出现明显的肿胀,但是坐下来或躺下来休息一会,症状就慢慢的缓解了。 这种情况腿肿它的原因挺多的,有可能是静脉的原因,有可能是淋巴的原因,也可能是内脏功能的原因,具体需要去找专业的医生去分析。 但是给大家提醒一种腿肿的情况,因为这种腿肿它不但很难缓解,并且它有时候会危及生命。 它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突发性的水肿,第二个是一条腿肿,另外一条腿是好的,如果遇到有这两个特点的水肿,一定要小心了。因为这种腿肿它引起的原因,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有的患者腿在这个时候,也会出现肿胀甚至疼痛,这个肿胀可能是小腿,也可能是大腿疼痛也可能是小腿的肌肉为主,但是偶尔也会出现大腿肌肉胀痛。 同时腿会明显的变粗,这个变粗是均匀性的,不管是小腿的后侧,还是大腿的内侧,它可能会有一些压痛存在。腿抬高、运动之后它无法得到缓解,甚至会加重。 最常见的左腿它会呈一个持续的状态,那么这种情况最为可怕的是血栓,它可能随机产生脱落,最终会因为血流流进心脏,在上升到肺部而引起肺部的栓塞。 而静脉曲张的患者,就是浅静脉的血液本身都处于瘀滞的状态,所以说更容易在这种状况下诱发血栓. 所以静脉曲张的患者平时一定要多关注一下,腿部的肿胀的情况,如果双腿突然出现了一粗一细,或者腿的表面突然出现了红肿又痛的包块,这个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了。 #池州静脉曲张钟若雷案例分享##宣城静脉曲张钟若雷案例对比#
钟若雷 2025-02-28阅读量745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往往都是骤然发作,无任何先兆,多为一侧。发作时,疼痛剧烈如刀割、电击一样。随着病情的加重,间歇期愈来愈短,发作愈加频繁,经过一次强烈的疼痛刺激,使病人精神异常紧张,终生难忘,造成极大的痛苦。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三叉神经及其解剖结构分布。三叉神经(n.trigminus)是第5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患者受累的半侧面部可呈现痉挛性扭曲,发作终止后有时出现交感神经症侯,主要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为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有时出现所谓三叉神经、面肌痉挛性痛性抽搐、植物神经症。 这也属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 三叉神经痛可沿神经走行分布:疼痛的部位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个支或数支,也可由一支开始,尔后扩散到其它支,三叉神经痛的疼痛发作多沿神经的走行分布。这就是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但疼痛的扩散不呈跳跃式,如第三支痛不会越过第二支而到第一支痛。疼痛亦不越过中线,即使双侧的患者,一侧发作时也不越过对侧。这些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比较常见。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对肝肾损害大,不建议长期服用,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具体服用情况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亦可选用副作用较小的奥卡西平替代。 2、封闭治疗 此方法是指用某种药物直接注射于受累的三叉神经周围支、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内,使注射部位神经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致使该神经分布区域感觉丧失,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但需要定期进行。 3、射频治疗 方法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电极插入半月神经节内,对靶点进行毁损,持续时间60秒。此法适用于因高龄、不能或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此手术方法的禁忌症为:面部感染者、肿瘤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肝肾功能损害者、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者。射频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主要有:面部感觉障碍、眼部损害、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等缺点。 4、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方法,也是首选的手术方法。且术后不会引起其他治疗方法所引起并发症。前提是选择权威神经外科进行手术,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景博士显微血管减压术根治率98%以上,保护患者正常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将责任血管与神经隔离,达到根治的目的。 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当患者其它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体质较差、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更彻底的开颅手术,且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采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此种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术后复发率较高。 5、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使三叉神经感觉根变性,导致神经元突触传递电生理阻滞,但不足以影响正常的神经元突触传导,痛觉传入受阻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患者术后疼痛可以缓解而没有面部感觉丧失。 缺点是起效较慢,疼痛一般在伽玛刀治疗后1~2个月开始逐步减轻直至消失;远期复发率较高。
王景 2025-01-23阅读量1512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往往都是骤然发作,无任何先兆,多为一侧。发作时,疼痛剧烈如刀割、电击一样。随着病情的加重,间歇期愈来愈短,发作愈加频繁,经过一次强烈的疼痛刺激,使病人精神异常紧张,终生难忘,造成极大的痛苦。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三叉神经及其解剖结构分布。三叉神经(n.trigminus)是第5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患者受累的半侧面部可呈现痉挛性扭曲,发作终止后有时出现交感神经症侯,主要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为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有时出现所谓三叉神经、面肌痉挛性痛性抽搐、植物神经症。 这也属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 三叉神经痛可沿神经走行分布:疼痛的部位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个支或数支,也可由一支开始,尔后扩散到其它支,三叉神经痛的疼痛发作多沿神经的走行分布。这就是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但疼痛的扩散不呈跳跃式,如第三支痛不会越过第二支而到第一支痛。疼痛亦不越过中线,即使双侧的患者,一侧发作时也不越过对侧。这些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比较常见。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对肝肾损害大,不建议长期服用,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具体服用情况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亦可选用副作用较小的奥卡西平替代。 2、封闭治疗 此方法是指用某种药物直接注射于受累的三叉神经周围支、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内,使注射部位神经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致使该神经分布区域感觉丧失,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但需要定期进行。 3、射频治疗 方法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电极插入半月神经节内,对靶点进行毁损,持续时间60秒。此法适用于因高龄、不能或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此手术方法的禁忌症为:面部感染者、肿瘤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肝肾功能损害者、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者。射频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主要有:面部感觉障碍、眼部损害、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等缺点。 4、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方法,也是首选的手术方法。且术后不会引起其他治疗方法所引起并发症。前提是选择权威神经外科进行手术,王景教授显微血管减压术根治率98%以上,保护患者正常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将责任血管与神经隔离,达到根治的目的。 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当患者其它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体质较差、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更彻底的开颅手术,且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采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此种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术后复发率较高。 5、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使三叉神经感觉根变性,导致神经元突触传递电生理阻滞,但不足以影响正常的神经元突触传导,痛觉传入受阻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患者术后疼痛可以缓解而没有面部感觉丧失。 缺点是起效较慢,疼痛一般在伽玛刀治疗后1~2个月开始逐步减轻直至消失;远期复发率较高。
王景 2025-01-07阅读量1908
病请描述: 男人一生不易,在外装傻子,在家装孙子。童年败给卷子,青年败给票子,中年败给孩子,老年败给身子。 但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人们的倚仗和依托,肩上背负着期望和责任。其实他们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健壮、永久不衰,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许多男人在外努力拼搏时往往会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往往选择“硬抗”。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中国7亿男性中,男科疾病的整体发病率为51%。这意味着至少有3.61亿中国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男科疾病。另外,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对疾病缺乏认识以及一些“重男轻女”的疾病都影响着男性健康,相比女性,男性的平均寿命缩短3~6年。 男人一生可能遇到的“男”题 (1) 3~5岁:先天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隐睾症、尿道上裂或下裂、外生殖器发育异常 (如:隐匿性阴茎) 等。 ① 先天性隐睾症是指睾丸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会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如果没有出现下降或下降不全,阴囊内没有睾丸或只有一侧有睾丸;隐睾时因睾丸长期留在腹腔内或腹股沟管里,受体内“高温”的影响,容易造成男性不育。 ② 尿道上裂或下裂是一种尿道背侧融合缺陷所致的先天性尿道外口畸形,男性多表现在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背侧。 ③ 隐匿性阴茎也称埋藏式短小阴茎,是先天发育异常和畸形性疾病。其阴茎体缩藏于体内,凸出外面的只有尖尖的小包皮。 (2) 6~12岁:包皮过长、包茎 包皮过长是指包皮虽然覆盖阴茎头,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包茎则是包皮口狭窄,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而导致包皮不能上翻显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的情况。 大部分男孩在婴幼儿时期包皮相对较长,但长到2、3岁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男孩的包皮可以自动露出来了,到5、6岁G头还不能露出来的比较少,如果男孩在青少年时期出现包皮过长或包茎,包皮包茎问容易诱发包皮龟头炎,家长们应引起重视。 (3) 12~18岁:青春期生理问题 ① 性腺发育异常。第二性征发育异常或停止发育,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听力下降、全身骨骼畸形、主动脉缩窄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成年后没有生育能力。 ② 睾丸、附睾及精索方面的疾病。如睾丸炎、附睾炎、精囊炎、睾丸损伤扭转、精索静脉曲张,如果治疗不及时都可能导致不育。 ③ 手[shou]淫。青春期是性启蒙和发育阶段,在体内激素的影响下逐渐产生性欲,这时男士可能会出现手[shou]淫习惯,但由于对性知识的缺乏,如果不注意卫生,以及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节制,将可能导致未来出现性心理问题、功能障碍,甚至生育困难。 (4) 20~39岁:前列腺炎和男性不育 ① 前列腺炎是一个常见的男性疾病,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如吸烟、饮酒、久坐、熬夜、饮食辛辣、不洁性生活等。尿频、尿急、尿痛、骨盆区域胀痛和隐痛、腰背部疼痛等症状,会严重影响夫妻和谐生活和日常工作。 ② 男性不育是指育龄夫妇同居一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且女方有受孕能力,由男方原因导致女方不能怀孕。其中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生殖系统疾病 (如:精索静脉曲张、少/弱精症),也可能是环境污染放射性物质影响等。 (5) 40岁~59岁:勃起功能障碍和更年期 ① 勃起功能障碍(ED)。数据显示,40岁后52%的男性患有勃起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ED)即“阳痿”,也叫性功能障碍,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病程3个月以上。ED不仅影响患者及伴侣的生活质量,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和危险信号。 ②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一般50岁左右,这是男性由中年期到老年期的过渡时期,此时男性体内雄性激素机能逐渐衰退,尤其睾酮分泌减少,生化环境、心理状态变化由盛至衰。症状表现为:体力下降、情绪不稳、易疲乏、性欲减退、长大肚腩等。 (6) 60岁: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 男性过了60岁步入老年期,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会逐步升高,最典型的症状是尿频、尿急、夜尿多,以及排尿淋漓、尿线细、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尿潴留、反复感染、肾积水、肾衰等,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易诱发其他疾病,应警惕其向前列腺癌变发展。 注意!这六种疾病“重男轻女” 1. 心血管疾病:“三高”群体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建议20岁后每5年查一次胆固醇,若异常首先要戒烟,其次每天增加至少半小时活动量,并且多吃果蔬。 2. 肝癌:男性十大癌症首位,肝癌症状不明显,很难自我察觉,只能靠筛检。应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3. 肺癌:当有咳嗽、咳痰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再去看医生,可能已经晩了。不抽烟能把肺癌的发生风险降低90%,还会降低妻子患肺癌的几率。 4. 痛风:暴饮暴食甚至暍酒,极易诱发痛风。防痛风,应少吃动物内脏,不酗酒 (痛风套餐=海鲜+喝酒)。 5. 前列腺疾病:多吃红色蔬果,如西红柿、红肉葡萄柚等,富含的茄红素可以降低前列腺癌风险。喝茶,也能保护前列腺。 6. 糖尿病:血糖过高会伤害心脏、眼睛、神经和肾脏,拖垮男人。肥胖加上腰围大是糖尿病的温床,运动加健康饮食,是预防之道。 温馨提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守护男性健康,预防男科疾病要趁早!广大男性朋友们,无论你是20岁朝气十足的青春小伙,还是40岁年轻力壮的中年大叔,都应重视自己的身体,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当遇到男性健康问题时,切勿“硬抗”或讳疾忌医、讳莫如深,应及时寻医问诊,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享受幸福人生!
南昌市生殖医院 2024-10-25阅读量2745
病请描述: 男人一生不易,在外装傻子,在家装孙子。童年败给卷子,青年败给票子,中年败给孩子,老年败给身子。 但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人们的倚仗和依托,肩上背负着期望和责任。其实他们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健壮、永久不衰,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许多男人在外努力拼搏时往往会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往往选择“硬抗”。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中国7亿男性中,男科疾病的整体发病率为51%。这意味着至少有3.61亿中国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男科疾病。另外,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对疾病缺乏认识以及一些“重男轻女”的疾病都影响着男性健康,相比女性,男性的平均寿命缩短3~6年。 男人一生可能遇到的“男”题 (1) 3~5岁:先天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隐睾症、尿道上裂或下裂、外生殖器发育异常 (如:隐匿性阴茎) 等。 ① 先天性隐睾症是指睾丸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会从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如果没有出现下降或下降不全,阴囊内没有睾丸或只有一侧有睾丸;隐睾时因睾丸长期留在腹腔内或腹股沟管里,受体内“高温”的影响,容易造成男性不育。 ② 尿道上裂或下裂是一种尿道背侧融合缺陷所致的先天性尿道外口畸形,男性多表现在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背侧。 ③ 隐匿性阴茎也称埋藏式短小阴茎,是先天发育异常和畸形性疾病。其阴茎体缩藏于体内,凸出外面的只有尖尖的小包皮。 (2) 6~12岁:包皮过长、包茎 包皮过长是指包皮虽然覆盖阴茎头,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包茎则是包皮口狭窄,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而导致包皮不能上翻显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的情况。 大部分男孩在婴幼儿时期包皮相对较长,但长到2、3岁的时候相当一部分男孩的包皮可以自动露出来了,到5、6岁G头还不能露出来的比较少,如果男孩在青少年时期出现包皮过长或包茎,包皮包茎问容易诱发包皮龟头炎,家长们应引起重视。 (3) 12~18岁:青春期生理问题 ① 性腺发育异常。第二性征发育异常或停止发育,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听力下降、全身骨骼畸形、主动脉缩窄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成年后没有生育能力。 ② 睾丸、附睾及精索方面的疾病。如睾丸炎、附睾炎、精囊炎、睾丸损伤扭转、精索静脉曲张,如果治疗不及时都可能导致不育。 ③ 手[shou]淫。青春期是性启蒙和发育阶段,在体内激素的影响下逐渐产生性欲,这时男士可能会出现手[shou]淫习惯,但由于对性知识的缺乏,如果不注意卫生,以及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节制,将可能导致未来出现性心理问题、功能障碍,甚至生育困难。 (4) 20~39岁:前列腺炎和男性不育 ① 前列腺炎是一个常见的男性疾病,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如吸烟、饮酒、久坐、熬夜、饮食辛辣、不洁性生活等。尿频、尿急、尿痛、骨盆区域胀痛和隐痛、腰背部疼痛等症状,会严重影响夫妻和谐生活和日常工作。 ② 男性不育是指育龄夫妇同居一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且女方有受孕能力,由男方原因导致女方不能怀孕。其中男性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生殖系统疾病 (如:精索静脉曲张、少/弱精症),也可能是环境污染放射性物质影响等。 (5) 40岁~59岁:勃起功能障碍和更年期 ① 勃起功能障碍(ED)。数据显示,40岁后52%的男性患有勃起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ED)即“阳痿”,也叫性功能障碍,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病程3个月以上。ED不仅影响患者及伴侣的生活质量,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和危险信号。 ②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一般50岁左右,这是男性由中年期到老年期的过渡时期,此时男性体内雄性激素机能逐渐衰退,尤其睾酮分泌减少,生化环境、心理状态变化由盛至衰。症状表现为:体力下降、情绪不稳、易疲乏、性欲减退、长大肚腩等。 (6) 60岁: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 男性过了60岁步入老年期,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会逐步升高,最典型的症状是尿频、尿急、夜尿多,以及排尿淋漓、尿线细、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尿潴留、反复感染、肾积水、肾衰等,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易诱发其他疾病,应警惕其向前列腺癌变发展。 注意!这六种疾病“重男轻女” 1. 心血管疾病:“三高”群体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建议20岁后每5年查一次胆固醇,若异常首先要戒烟,其次每天增加至少半小时活动量,并且多吃果蔬。 2. 肝癌:男性十大癌症首位,肝癌症状不明显,很难自我察觉,只能靠筛检。应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3. 肺癌:当有咳嗽、咳痰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再去看医生,可能已经晩了。不抽烟能把肺癌的发生风险降低90%,还会降低妻子患肺癌的几率。 4. 痛风:暴饮暴食甚至暍酒,极易诱发痛风。防痛风,应少吃动物内脏,不酗酒 (痛风套餐=海鲜+喝酒)。 5. 前列腺疾病:多吃红色蔬果,如西红柿、红肉葡萄柚等,富含的茄红素可以降低前列腺癌风险。喝茶,也能保护前列腺。 6. 糖尿病:血糖过高会伤害心脏、眼睛、神经和肾脏,拖垮男人。肥胖加上腰围大是糖尿病的温床,运动加健康饮食,是预防之道。 温馨提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守护男性健康,预防男科疾病要趁早!广大男性朋友们,无论你是20岁朝气十足的青春小伙,还是40岁年轻力壮的中年大叔,都应重视自己的身体,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当遇到男性健康问题时,切勿“硬抗”或讳疾忌医、讳莫如深,应及时寻医问诊,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享受幸福人生!
熊国保 2024-10-25阅读量2796
病请描述:人体的胸部结构由后方的胸椎和前方的胸骨以及两侧各十二对肋骨和肋软骨组成。为了让胸廓能够灵活运动,在人体前胸处,肋骨和胸骨之间还有一段肋软骨。我们在吃排骨时会看到这种白色的软骨,但许多人不知道自己胸前也有软骨存在。古人说“软肋”指的就是人或事的弱点,这是有道理的。这个肋软骨非常脆弱,不仅怕受到撞击,而且如果胸椎歪斜,肋骨被拉扯,它也会跟着受累,进而引发肋软骨炎。 肋软骨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因常表现为胸部疼痛,易被误认为“心脏病”。 人类的肋软骨和它周围的器官,如心、肺、胃等,它们的传入神经都在脊髓的相近部位,所以中枢神经有时会混淆或者说区分不了是皮肤还是内脏的痛觉,这样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反应和判断。 肋软骨炎患者,胸部X线、CT检查多无异常。症状较轻时,患者感觉到轻度胸闷,多为钝痛,痛点固定不移,休息或侧卧时疼痛缓解,深呼吸、咳嗽、扩展胸壁等动作引起胸廓过度活动时疼痛加重;严重者疼痛会放射至肩上肢,影响日常生活,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数天到数周。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自行缓解。 一般认为该病与肋软骨膜微小创伤和胸肋关节韧带局部应力异常造成劳损有关,好发于上臂长期持重的劳动者。另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感冒),也会引起胸大肌附着部的肌纤维组织炎,导致胸肋关节面软骨的水肿、增厚,出现无菌性炎症而发病。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指出,95%的肋软骨炎本质上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是止痛。一般考虑中医外治疗法,中药外敷治疗,大概持续1—2个疗程可恢复。 人皆有软肋,软肋骨炎是很常见的胸椎偏歪所致的病状之一,虽说肋软骨炎是自限性疾病,但可别小看它的“威力”,有时却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知道自己的“软肋”位居何处,从何而来,如何解决是很有必要的。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481
病请描述:不正则痛,不正则病 “肌肉--骨骼平衡系统失衡”引发的肌力失衡是疼痛发生的根源。比如,脊柱和四肢的活动是由其周围许多肌肉和其它软组织共同协作完成的,这些软组织结构层次十分复杂,肌力平衡是关键。 姿态异常, 如膝过伸和膝内翻与颈痛, 翼状肩与下背痛和左臀痛, 脊柱侧弯与左膝疼痛和左小腿疼痛, 骨盆倾斜与右小腿痛, 左踝背屈与左膝痛和左右小腿疼都存在显著的关系。异常姿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 会造成身体关节变形, 诱发关节炎、发育不良、内脏发育功能性障碍等问题。同时, 如果左右两侧肌肉的力量不平衡程度达到10%, 则潜伏着极高的受伤可能性。 不如,不正确的坐姿、站姿保持时间较长, 加上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锻炼, 所以较易发生一系列身体问题, 其中颈肩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长时间低头可引起圆肩、驼背、颈部前伸等不良姿势, 造成颈肩疼痛、麻木甚至肢体障碍。 现代社会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活动中,这种平衡很容易遭到破坏,比如,久坐、久立、不科学的过度行走或姿势不当,以及长期从事需要,某种单一姿势的“专业性工作”等。 需要某一组肌肉加强收缩,相应肌肉加强收缩,产生的拉力必然反复“扯动”肌肉的起止点处,即肌腱或韧带与骨膜的附着点,如果医师很有经验,就容易根据患者症状找到发病的痛点,该处是牵拉应力集中区,局部形成的巨大的牵拉力,长期反复“扯动”就易发生损伤或劳损。局部组织渗出肿胀,产生无菌性炎症而发生疼痛并出现压痛点。 王明杰博士表示,如不及时调整不正确的劳动姿势和工作频率,或治疗不当、不彻底,导致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甚至组织老化、变性、坏死等。这些病理因素可直接刺激或牵拉感觉神经末梢,使其释放多胺类或单胺类致痛因子;这些炎症及代谢产物的积存,使附着处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引起疼痛。损伤引起软组织附着处的疼痛,必然累及与其关联的肌群,反过来又加重肌肉痉挛。形成痛和和肌痉挛恶性循环。 经久不愈则又会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变化,造成肌肉本身的功能障碍,失去应有的稳定和保护骨关节的功能,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疼痛。肌肉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以后,终将引起病理性的骨关节损伤和畸形,如人体长期的前屈姿势,由于重力线的前移,背侧拮抗肌相应紧张,既可导致背部肌群的劳损,也可使颈椎和腰椎的弯曲变直,从而产生临床症状。可见,任何协调动作的失调,均易造成这些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655
病请描述:当胃不舒服时,许多人理所当然认为胃出了问题,但有时候吃了几天胃药却也不见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呢?王明杰博士提示:如果胃不舒服,吃胃药不见好转,检查后也发现没有溃疡或胃炎,就不能盲目继续用药了,这时应该考虑另一种可能——颈胃综合征。 颈胃综合征痛在胃,病在颈,颈椎和胃相距较远,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怎么会有联系呢? 什么是颈胃综合征?所谓颈胃综合征,就是颈椎骨刺激了内脏神经,进而引起了胃部的不适感症状。 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时,增生的骨刺、退化的椎间盘以及变得狭窄的椎间隙,对颈部分布极其丰富的交感神经会产生不良刺激,这些刺激就会传入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产生优势灶。 该优势灶的兴奋再沿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下传到胃及十二指肠,促使胃及十二指肠功能或器质出现问题。 颈胃综合征多见于长期从事伏案低头工作的人。 这类患者常会感到颈项强痛不舒,或颈项容易疲劳,或有强硬感,出现头晕、头痛、头脑沉重、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到眼胀、眼干、眼痛;或心烦、急躁、汗多、失眠;同时还可能伴有上腹饱胀、疼痛、烧心、泛酸、呕吐、口干、口苦、便秘等胃肠症状。这些与一般胃病很相似的表现,很可能是因颈椎病所引起的胃部炎症。 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会抑制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就会出现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甚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胃蠕动加快,胃液分泌增多,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出现烧心感、反酸、嗳气、上腹部饥饿性疼痛进食后缓解等溃疡症状。 如果你感觉胃部不适而消化系统又没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考虑到骨科门诊检查颈椎是否出现了异常病变。颈椎病与胃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随着颈椎病的加重与好转,胃病也会随之加重与减轻,若不重视颈椎病的治疗,胃病也难以好转。 所以,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若同时出现慢性胃炎和其他交感神经亢进等症状时,应想到患有“颈胃综合征”的可能。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82
病请描述:每一个上腹痛的患者总会问我: “孙医生,我上腹痛是不是胆囊炎引起来的?是不是做完手术就不会再痛啦?” 遗憾的是,对于这个问题,我总是无法直接给出肯定的回答,不是因为水平不行(小小的傲娇一下^_^),而是必须要科学严谨,客观中肯。 请看解剖图,上腹部除了有胆囊,还有胆管、胃和十二指肠(小肠第一段)、胰腺等,上方相邻的还有肝脏、心脏和肺等。 因此,上腹部疼痛除了可能由胆囊结石胆囊炎引起,还可能由上述相邻器官的各种病变引起,且内脏疼痛往往位置比较模糊,不好准确定位,因此不好鉴别。 但无论如何,最常见的病因就2种:胆囊结石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表现典型者相对好区分: 胆囊炎高脂饮食容易诱发,不敢进食油腻食物;而消化性溃疡主要跟饮食不规律和进食难消化刺激大的食物有关; 胆囊炎常偶尔发作,间隔很久;而溃疡所致疼痛会一段时间频繁发作; 胆囊炎常上腹部正中或偏右;而溃疡所致疼痛常为上腹部正中或偏左; 胆囊炎所致疼痛容易像右侧腰背部放射;而后者放射痛少见; 前者多有胆囊炎多次发作史,明确有胆囊结石;而后者多无胆囊结石胆囊炎病史,但有反复胃病史或饮食极不规律,吃护胃的药物有效; 胆囊结石胆囊炎确诊相对简单,肝胆彩超即可;而后者需要行胃镜检查; …… 通常,胆囊炎胆囊结石表现典型者,不推荐行胃镜检查;但对于不典型者,即使确诊胆囊结石,也可以考虑术前行胃镜检查,排除溃疡。毕竟,两种病同时存在的虽然少见,但不是没有。年前我就遇到过一个患者,典型的胆囊结石胆囊炎发作,手术后当天晚上发生吐血,急诊胃镜发现胃溃疡出血。 当然了,如果胆囊炎症状典型,且没有典型溃疡的症状,我通常不会建议术前胃镜,但我会告诉患者,如果胆囊术后还有类似术前的症状,再做胃镜不迟,毕竟,溃疡一般不需要手术,用药即可。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