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肌肉酸痛 > 内容

肌肉酸痛内容

睡眠打呼噜问题导致的疾病1

病请描述: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打鼾的病人,有时用如雷贯耳来形容也一点都不为过,这些打鼾的病人里很多都是SAHS患者,只是大家从来不觉得这是一种病,更有很多医生,对SAHS的重视不够,那么,SAHS究竟会导致哪些疾病呢?      1.SAHS与2型糖尿病,①SAHS患者长期缺氧,可导致儿茶酚胺大量分泌,血液中高浓度的儿茶酚胺可以引起糖原分解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②SAHS可以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增高,使抗胰岛素激素分泌增加,肝脏对血液中抗胰岛素激素的灭活以及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均下降,致使糖负荷时出现高血糖,同时线粒体的有氧代谢受到抑制,为了满足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供能的比例增加,糖酵解增加,也使血糖升高。③SAHS使机体出现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尤其是性激素,如高泌乳素血症,从而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诱发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2.SAHS与精神疾病,躯体化是SAHS患者表现最为明显的一种心理症状,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以及头痛、背痛、肌肉酸痛和焦虑等躯体不适表现。这跟SAHS是一种躯体疾病密切相关,SAHS患者不断发生呼吸暂停、低通气、缺氧等呼吸事件会直接引发其躯体反应。可能的机制是,SAHS患者由于睡眠呼吸阻塞发作频繁,长期耐受低血氧而缺乏正常人在缺氧状态下的保护性血管扩张反应,导致大脑长期缺氧,神经中枢受损继发的神经精神异常。研究进一步发现,SAHS除了导致躯体化之外,还可以导致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偏执甚至精神分裂。       3.SAHS与高血压病,SAHS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为45%,且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SAHS引起高血压病机制相当复杂,可能与夜间发生复杂多变(频数、幅度、速度)的低氧血症,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升高,血管收缩;反复夜间缺氧,再灌注损伤,导致多种细胞受损产生炎症因子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管再重建肥厚;睡眠片断结构紊乱,加重自主神经混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研究发现SAHS所致高血压往往发生在夜间。        4.SAHS与勃起功能障碍(ED),①睾酮在促进性器官发育和维持性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体内睾酮水平下降是男性性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SAHS患者睡眠时反复发生上气道部分或完全塌陷,导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患者夜间频繁觉醒,睡眠结构紊乱和睡眠片段化,破坏了睡眠相关的睾酮分泌节律,使患者夜间血清睾酮水平升高幅度明显降低。②SAHS患者长期缺氧、高碳酸血症,可对下丘脑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损伤,导致垂体-性腺轴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血清睾酮水平降低。        5.SAHS与冠心病①SAHS可引起机体缺氧合二氧化碳潴留,机体反应导致反复觉醒从而引起一系列内分泌神经反应,交感神经活性明显增加,儿茶酚胺升高,血压增高,左心室的后负荷增加,心脏输血量减少,从而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在内膜下,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从而使冠脉狭窄。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增加,内皮素水平升高,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坏,导致组织器官损害,代偿性血红蛋白增加,血黏滞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增大,进而在受损的内皮细胞及粥样斑块上形成栓子。③SAHS患者反复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造成心肌缺血损伤,多种促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损伤引起炎症介质,如C反应蛋白(CRP)升高,其中CRP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预测因子,白介素6等水平增加,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多基因,多效应的细胞因子,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前炎症介质,进一步促进冠脉粥样斑块的发展和形成,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④SAHS患者多较肥胖,存在代谢综合征,进而加速动脉硬化,存在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偏高,血甘油三酯偏高,这些物质均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6.SAHS与脑卒中,①SAHS患者的内皮素升高,NO水平下降,导致血管功能受损。长期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SAHS患者的其他血管异常还包括血小板活化等内皮功能障碍。此外,SAHS患者大脑动脉血流速度增加,对血压变化的脑血管补偿机制受损,以及脑血管自身调节机制受损,所有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脑卒中风险增加。②SAHS患者发生低氧/再氧合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从而产生内皮功能紊乱和炎性级联反应,大量的炎性级联反应标志物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氧自由基、脂质体过氧化、血管黏附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水平升高,而抗氧化能力下降。活性氧水平升高,激活转录因子,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活化,影响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潜在的血栓形成。       

王智刚 2017-02-11阅读量1.4万

正确认识和治疗颈椎病

病请描述:        王先生今年45岁,由于工作原因得成天和电脑打交道,平时业余时间也很少锻炼。大约两年前,他开始感觉一天忙碌下来就会有颈背部酸痛和肩膀沉重感,未加以重视。近一年来,由于原先症状逐渐加重,且休息不能完全缓解,王先生尝试过推拿和理疗,效果时有时无。一周前,王先生驾车时一下急刹车后出现双侧下肢无力,双脚有踩在棉花上的感觉,随即前往医院就诊。我们询问了病史并做了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后,建议王先生先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颈5-6椎间盘脱出,脊髓明显受压。”我们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由于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目前王先生脊髓已经受压,所以我们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碰到颈椎病患者来看病。总的来说,大家对颈椎病的认识比较不足,特别是对于“哪些情况下需要手术?”、“手术前要做些什么准备?”、“手术后应该怎么恢复?”等问题,我们觉得有必要让大家增加一些了解。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术语,定义为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各种症状和(或)体征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常见颈椎病类型是神经根型和脊髓型这两种。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多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由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压迫脊神经根引起,典型症状是根性疼痛和肌力障碍,包括颈肩部和 上臂酸痛、麻木、不能完成精细动作和肩部或上臂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绝大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达到疗效。        脊髓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10%-15%,主要由病变压迫脊髓,引起受压神经对应的身体部位的麻木、肌力下降等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下肢发麻开始,渐而出现步履蹒跚、易跌倒、双足脚踩棉花感、束胸感等。严重者会出现二便失禁、尿潴留等症状。由于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严重,延误治疗常常发展呈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所以一经诊断都应尽早手术治疗。 哪些颈椎病患者适合手术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如果有以下情况,应采取手术治疗: ①保守治疗半年无效或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②神经根型疼痛剧烈,保守治疗无效; ③上肢某些肌肉无力、萎缩,经保守治疗4-6周后仍有发展趋势。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脊髓受压后要一旦出现,症状就会越来越严重。长期来看保守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另外,病情越久,手术后效果越差。所以对于诊断明确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都应尽早手术。        但如果全身情况差、有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则不适合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颈椎病需注意哪些事项         1.   在等待手术期间,要严格防止摔倒或者乘车时候的急刹车。因为以上情况可能使原来的压迫症状迅速恶化,导致患者瘫痪;         2.   注意停止之前的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推拿等,操作不当也可能使病情急剧恶化;         3.   吸烟的患者手术前至少戒烟2周以上。由于吸烟会使血管挛缩,导致组织缺氧、营养不良,加重病情。         4.   注意控制饮食,戒酒并尽量减肥。注意颈部保暖,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加重脊髓缺氧。         5.   保持良好的心态,直面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医师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颈椎手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虽然可能有神经根损伤、术后感染等风险,但只要术中操作仔细,术后密切观察,严格遵守诊疗常规,对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说,手术的风险很小。 手术后怎样进行功能锻炼?        绝大多数患者在麻醉苏醒后1-2天后可以在有保护的情况下下床活动,在可以行走和排便后即可出院。术前有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患者,可以进行颈部等长肌肉锻炼、上肢活动度锻炼和后侧肩带锻炼等功能恢复是相当有益的。多节段颈椎手术患者需要支具保护6周。当患者舒适时可以恢复书写工作,6周后可从事适当体力活动。        颈椎手术后患者还需要配合医生做好随访观察,继续用药;不要久坐工作或看书,将枕头调整到适合自己颈部的高度,定期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戒酒。 (本文章系董健教授原创文章,2013年9月30号刊登于新民晚报)

董健 2016-04-22阅读量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