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黑痣,几乎每个人身上都长有,日常生活中,一些爱美女性认为长了痣影响美观,而选择到医院、美容院或街头祛痣。然而,黑痣能随便祛除吗? 女中学生小张背部长了一颗绿豆大小的、不疼不痒的黑痣,有点瘙痒,挠了有点流血。三个月前到一家激光医院做了激光除痣术。谁知,三个月后,她的黑痣不仅没被治好,反而还疼了起来,周围长了很多类似黑丘疹。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她背上的黑丘疹都是已经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能再活5年的几率不到5%。 如何识别痣恶变? 据天津市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卢涛介绍,黑痣俗称“痦子”,又称为“色素痣、黑素细胞痣”,很常见,是皮肤表面的黑褐色良性肿瘤。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电离辐射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几率不断上升。而患者往往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就诊时已是晚期,治疗效果极差。如果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经手术及生物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80%,但晚期病人5年生存率不到5%。由于恶性黑色素瘤60%是由痣恶变而来,所以对于痣的早期处理尤为重要。 如何识别痣恶变,对于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先天性痣细胞痣有发生黑素瘤的可能,以尽早切除为好;发生在手掌、脚底、甲下、口唇、腰周、腋窝、腹股沟等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混合痣应考虑切除。 痣细胞痣若出现以下恶变体征亦应立即切除:1.体积突然增大;2.颜色变黑或呈斑驳样;3.表面出现糜烂、溃疡、出血或肿胀;4.自觉疼痛或瘙痒;5.周围出现卫星病灶等。 祛痣处理有讲究: 色素痣“不治则已,治则彻底”。不要盲目采用激光、药物及冷冻点痣等方法去除。如采用以上方法去除得不彻底,反复刺激也存在恶变的可能。因此,专家给出三点提示: 一、善待黑痣,经常观察其变化,不要随意修剪或者外用药物腐蚀。 二、细分黑痣类型,由相关专家确定治疗方案。一般分为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皮内痣比较多见,一般突出在皮肤表面,比较大、比较圆,黑色居多,上面还可能有毛发。交界痣一般在表皮和真皮交界的地方出现,摸起来不高出皮肤表面,一般无毛发,比较黑。混合痣大多稍高出皮肤表面,表面有些呈乳头状,颜色黄褐到褐色,表面有毛或无毛。交界痣相对容易恶变。 三、对于切下来的“痣”,不要随便扔掉,建议做病理切片,检查有没有切干净,组织中有没有恶性增生细胞,减少肉眼判断发生误诊漏诊,把“痣”诊断清楚。如果切下来的“痣”中有恶性增生细胞,还需要扩大切除癌变组织,以绝后患。 (转载:文/李灏良 尚彩虹)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8256
病请描述: 三年前的一天,女中学生张某洗完背部长了一颗绿豆大小的、不疼不痒的黑痣,有点瘙痒,挠了有点流血。她父母通过广告来到了一家激光医院,“热心”的医生很快为她做了激光除痣术。谁知,三个月后,她脚上的黑痣不仅没被治好,反而还疼了起来。周围长了很多类似黑丘疹。赶紧来到一家部队医院,细心的医生立即给她做了“活检”,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她背上的黑丘疹都是已经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这种肿瘤非常恶性,据科学统计推算,这个少女能再活五年的几率不到5%!一个黑痣处理不当,几乎吞噬了这个少女,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黑痣俗称“痦子”, 又称为“色素痣、黑素细胞痣”。非常常见,是皮肤表面的黑褐色良性肿瘤。有的人长的还比较多。近年来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几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可能和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及电离辐射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由于患者往往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常常在就诊时往往就已是晚期,使治疗效果极差。如果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经手术及生物治疗,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0%-80%,但晚期病人五年生存率不到5%。由于恶性黑色素瘤几乎60%是由痣恶变而来,所以对于痣的早期处理尤为重要。 如何识别痣恶变,对于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先天性痣细胞痣有发生黑素瘤的可能,以尽早切除为好;发生在手掌、脚底、甲下、口唇、腰周、腋窝、腹股沟等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混合痣应考虑切除。痣细胞痣若出现以下恶变体征亦应立即切除:1.体积突然增大;2.颜色变黑或呈斑驳样;3.表面出现糜烂、溃疡、出血或肿胀;4.自觉疼痛或瘙痒;5.周围出现卫星病灶等。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卢涛博士介绍,他的导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高天文教授曾连续观察统计黑素瘤20多年,是目前国内公认对于色素痣和黑素瘤研究最深入的一位专家。他提倡对色素痣“不治则以,治则彻底”。 不要盲目采用激光、药物及冷冻点痣等方法去除。因为采用药物或冷冻点痣的方法去除得不彻底,反复刺激也存在恶变的可能。应用劣质激光,手术做不好,表面上看干净了,事实上不能完全消除,反复用激光治疗刺激也增加恶化危险。中学生小张就是典型例子。 卢涛博士提示: 1 善待黑痣,对身上的黑痣多留个心眼儿,经常观察有没有变化,不要随意修剪或者外用药物腐蚀。 2 细分黑痣类型,由有专门研究的专家确定治疗方案。一般分为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皮内痣比较多见,一般突出在皮肤表面,比较大、比较圆,黑色居多,上面还可能有毛发。交界痣一般在表皮和真皮交界的地方出现,摸起来不高出皮肤表面,一般无毛发,比较黑。混合痣大多稍高出皮肤表面,表面有些呈乳头状,颜色黄褐到褐色,表面有毛或无毛。交界痣相对容易恶变。 如果比较小,一次能去除干净,则可以选用先进的激光或者冷冻治疗。武警医院还采取先进的表面麻醉技术,在局部封包麻醉剂,然后由丰富经验的技师做激光,几乎没有疼痛感。 如果痣比较大,用激光一次去不掉,或者可能会留有瘢痕,则推荐使用局部麻醉后手术切除方法,一次性彻底祛痣,然后小针细线缝合,避免了反复刺激产生恶化的危险,愈合后几乎看不到印记。 3 对于切下来的“痣”,不要随便扔掉,建议做病理切片,检查有没有切干净,组织中有没有恶性增生细胞,减少肉眼判断发生误诊漏诊,把“痣”诊断清楚。如果切下来的“痣”中恶性增生细胞,还需要扩大切除癌变组织,以绝后患。 最近,某院骨科王教授勤恳行医,突然停诊了,传说得了黑素瘤,着实吓人一跳。原来王教授脚后跟早就有块黑斑,偶尔有点瘙痒和渗血,自己以为磨破点皮伤,自己用点药擦擦,时好时坏。几年来,逐渐扩大,等到最近他告诉别人时,足跟已经发生了溃破。立即做活检和病理检测证实已经明显恶变,即使截肢,也很难根治。大家都为他感到惋惜。 因此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卢涛博士再次强调留心身上的黑痣,如有突然增大或者瘙痒,最好尽快找专家会诊,莫等恶变发生就诊就晚了。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8282
病请描述: 春暖花开,阳气浮越,口干鼻燥,鼻衄口疮,咽喉痒痛,便秘便血等很多因季节转换,身体调节机能跟不上时,出现的看似“小毛小病”,实则可能暗藏大隐患的症状,尤其是肛肠方面的问题,更不能因为羞于开口而延误治疗。 春暖花开 病在“出口”不难开 说到肛肠疾病,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痔疮,所谓“十人九痔”,很多人都倍受这种疾病的困扰,但是,肛肠疾病除了痔疮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种类,如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周湿疹、肛窦炎、肛门狭窄、肛管息肉、肛乳头肥大、直肠脱垂甚至肿瘤等等。 及时就医,莫酿大祸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介绍说,春季是肛肠疾病高发的季节之一,常常引起排便困难、粘液血便、肛周瘙痒、疼痛等,不少患者因为发病部位尴尬,羞于启口,而不愿就医检查,延误了治疗,有些拖成重病后不得已而就医时,往往已对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疾病的治疗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肛门功能失常:反复发作的肛裂会导致肛门挛缩,排便困难;还可能侵犯括约肌,并发肛乳头肥大,刚乳头瘤,皮下瘘管等,易致肛门狭窄。 导致败血症等:肛肠部位的出血、感染等形成肛周脓肿,如果治疗失当,细菌等容易侵入血液引发败血、毒血或脓毒血症。 引发妇科疾病:对于女性患者而言,由于肛门和阴道接近,便血或肛周发炎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容易引发妇科炎症。 植物神经紊乱:可使腰部、骺骨、股后部位坠胀疼痛,引起泌尿生殖系统反射性功能紊乱。 肛周皮肤湿疹:由于痔块脱出等原因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黏液流出肛门外,容易引起肛周瘙痒及皮肤湿疹。 可掩盖直肠癌:很多肛肠疾病的都会出现便血的症状,便血也是肠癌的常见症状,不少人把肠癌当作痔疮,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由此可见,“出口”有问题,要及时就医,以免拖成大病。 生活饮食,共助防治 王主任指出,很多肛肠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有关,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对预防和改善肛肠疾病都大有裨益。 养成排便习惯 不良的排便习惯,如上厕所喜欢蹲位看报,造成排便时间延长;排便时用力过猛,给直肠肛门和盆底肌增加负担,都可能会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因此,要养成每天早上定时排便地习惯,早起后喝一杯凉开水,以刺激胃肠道蠕动。特别是在有便意时不能强忍,排便时不要看书看报,久蹲不起,或者过分使劲用力。 注意饮食调养 长期饮酒或喜欢吃辛辣食品的人,因酒和辛辣可刺激消化道粘膜造成血管扩张,结肠功能紊乱,肛肠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所以,在饮食方面不要大量饮酒,吃辣椒和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少吃盐腌,熏烤、高脂肪、高糖食物。应多吃粗粮、豆类、蔬菜和水果等含纤维素成分较多的食物。 重视肛门卫生 养成爱清洁的习惯,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干爽。不用过烫的水或者浓度过高的清洁液等频繁清洗肛门,经常更换内衣,内裤宜用薄而柔软地棉布制品。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减少肛肠疾病的发生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积极锻炼身体 平时多参加体育活动,比如游泳,体操、跑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还可以进行提肛运动,增强或回复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更能,也有助于直肠、肛门或痔疮脱垂患者的康复。 保持乐观情绪 中医认为,情志地变化与肛肠疾病地关系非常密切,若忧思过度,则损伤脾胃,或急躁暴怒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导致气血壅滞,经络阻隔,络脉交错而发为肛肠疾病。春季肝火旺盛,容易导致大便干结,引起肛肠疾病。所以,情绪的调节也非常重要,要学会自我调整,保持平和的心态、乐观的情绪。 此外,王主任还提醒,有些因职业因素长期久坐和站立、痔静脉回流不畅,而导致肛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类人群在工作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和活动,调整不同的姿势。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8966
病请描述: 五一小长假期间,郭先生一连吃了三天的“大餐”,顿顿大鱼大肉、辛香麻辣。假期一过,郭先生却遭殃了,屁股又胀又痛,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与以前发痔疮不同,最后连脓水都流出来了,他不得不到医院去。医生检查后告诉郭先生,他的“屁股”上有条瘘管化脓了,需要手术治疗。 肛瘘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其实这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些人可能自己得了这个病也不知道,或者以为是痔疮之类的疾病而忽视了治疗。肛门瘘管简称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多位于齿线(肛管与直肠黏膜结合处的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通俗地讲,好比是从肛门周围的皮肤向肛门直肠周围的组织中挖了一口井,或一条甚至多条地道。而这些通道,经常由于“粪便垃圾”的进入,引起感染甚至化脓。肛瘘如果不积极治疗,往往长年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小小裂口埋隐患 为什么在肛管、直肠部位会出现这样一条“管道”呢? 大部分肛瘘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腔壁就会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坚硬的管道,不能自然闭合。可以说,肛周脓肿是肛瘘的前期阶段,脓肿消退后99%的患者都会转变成肛瘘。一旦感染,肛瘘就会复发。就好比高速公路的匝道口,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段。 有时候我们排便时会因粪便干硬而使肛门裂开、出血,虽然只是少量的便血,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裂口,如果一不小心被细菌、异物“钻入”,就有可能导致感染、化脓,形成脓肿。当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就会留下一个空腔,形成管道,成为肛瘘。所以,对于这样的小裂口,我们也不能大意,该就医的时候还是应该及时就医,不要拖延成更加复杂难治的疾病。也不要盲目地自行诊断,认为是肛裂、痔疮就不要紧。 而另一方面,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排便习惯,也是预防肛肠疾病的重要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进口”的东西,可能决定着“出口”的好坏。 湿、痒、脓、痛 及时就诊 39岁的顾先生最近遇到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他发现每天早上他的内裤上都有粪便的痕迹,而他前一天晚上明明没有排便。顾先生纳闷,自己这个年纪,应该不会有大便失禁的问题呀!不得已之下,顾先生来到医院肛肠科,经检查发现,原来是肛瘘引起。肛瘘一旦形成之后,瘘管就难以愈合,有病原菌或粪便进入瘘管,就会反复感染、化脓,肿胀、疼痛,同时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平时也可能会从瘘口中流出少量的脓性、血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有时甚至还会有少量粪便和气体排出。就像顾先生一样,有些患者发现,明明没有排便,却有粪便流出,或内裤上看到粪便污染的痕迹;明明没有放屁,却像在放屁一样有排气的现象。而且,由于分泌物的长期刺激,还会使得肛门部位潮湿、瘙痒,有时还会形成湿疹。 少数患者可能没有不适症状,只是在偶然的机会下摸到肛门周围有硬结等,不痛不痒。 临床上还有不少患者将肛瘘当作痔疮,甚至自己购买治疗痔疮的药膏来涂抹,结果可想而知,显然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反而可能贻误病情甚至使得肛瘘加重。 所以,发现肛门周围潮湿、瘙痒、有脓液流出、疼痛等异常时,应该及时就医,由专科医生检查判断是何病引起,从而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 治疗肛瘘 提防“狡兔三窟” &n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 痣,是人体体表出现的色素沉着,通常为黑色或褐色,也可呈蓝色、红色等其他颜色。痣多为先天性,即出生时便出现,也可后天生长出来,正常人身体通常有10到20颗痣,肤色较浅的人更易长痣。 痣在医学上是体表肿瘤的一种,全称为色素痣,通常痣是不会对个人的健康产生威胁的,但作为肿瘤的一种,色素痣同样存在恶变的危险,因此对体表色素痣的健康问题同样不能忽视。 良性的色素痣发生恶变通常因为受到慢性刺激、反复摩擦搔抓或不当挖除及药物腐蚀所引起。因此身体体表的痣要避免反复摩擦,消除色素痣也要至正规医院进行科学治疗,切不可自行处理或在街边小店及美容院进行祛痣。 如果出现以下的情况,则提示色素痣有恶变的可能:1、痣表面发生破溃、出血;2、痣的面积短时间内突然扩大;3、痣出现痛痒等异常感觉。一旦出现以上情况,需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切除病变组织并行病理检查已明确肿瘤的确切性质。 虽然痣的恶变有临床表现,但最好的治疗还是未雨绸缪,在恶变发生前就进行根治。由于慢性刺激是色素痣恶变的诱发因素,医疗上建议一些特殊的痣在还未发生病变前进行预防性切除。位于身体易摩擦部位的痣如颜面部,手指,足底,口唇等;痣体积较大且突出体表;痣面积较大影响美观。 当决定进行色素痣的治疗后,还需针对痣的大小、部位等情况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详见另一文章,色素痣的治疗。
刘菲 2014-09-10阅读量7707
病请描述:蛛网膜囊肿是小儿神经外科门诊常见疾病,经常会有焦虑的家长前来咨询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应该说大多数蛛网膜囊肿只需要长期的临床随访就可以了,只有少部分需要手术治疗。个人总结多年的实践原则,供各位家属参考。 (1)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 (2)囊肿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比如动眼神经导致的斜视等。 (3)动态观察囊肿呈增大趋势,体积巨大对周围脑组织产生挤压和移位。 (4)囊肿压迫脑室结构,造成梗阻性脑积水。 (5)癫痫反复发作,全身或者局灶性发作。 (6)不能耐受的头痛。 (7)颅骨外形不对称,局部膨隆。 (8)曾有外伤后囊肿内出血病史。 (9)囊肿压迫脑干或者枕骨大孔。 (10)幕上囊肿30 ml或直径5cm以上,尤其对于低龄儿童。 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沟通囊肿和脑脊液循环,切除具有分泌功能的囊壁,预防囊壁塌陷后出现的静脉出血。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有:(1)囊肿-腹腔分流术;(2)开颅囊壁切除或囊肿开窗手术;(3)内镜下囊肿脑池造瘘术。 目前囊肿-腹腔术逐渐遭到淘汰,主要由于较高的分流管感染率、机械故障和远期的分流管依赖。从孩子接受手术创伤角度,我个人首选内镜下囊肿脑池造瘘术。这种微创手术的理念需要满足以下必要条件:囊肿在颅底与脑池有一定的交界并且存在安全可及的内镜入路。对于少部分囊壁处于高分泌状态的患儿,内镜下单纯脑池造瘘可能并不能有效缩小蛛网膜囊肿体积和占位效应,开颅囊壁切除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案。综上我们需要结合每位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微创是我们和家属共同的追求。
沈文俊 2018-07-15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