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生殖 > 男性生殖 > 尿流中断 > 内容

尿流中断内容

前列腺增生那些事

病请描述:【孙大夫名医话】前列腺增生那些事 梁国庆  七院男科  今天 前列腺增生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据统计,在60岁以上的男性中其发病率高达70%,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是随着病理改变而逐渐出现。 前列腺增生的风险主要有: (1)反复发作的泌尿道感染  由于反复排尿不尽,膀胱内的残余尿为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在合并糖尿病时)。尤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会引起泌尿系感染,这种感染反复发作,甚至会引发败血症。 (2)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的发生也与尿液的残留有关。残留尿液中的小晶体及其他小颗粒在膀胱内沉积,不能随尿液及时排出体外,逐渐增大,进而形成结石。排尿时结石会阻塞尿道内口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并产生排尿中断的症状。 (3)反复血尿  由于前列腺腺体增大后,前列腺表面粘膜的毛细血管出现充血、扩张,当受到膀胱收缩或增大的前列腺牵拉时,这些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血尿。 (4)急性尿潴留  表现为突然不能解出小便,非常痛苦。尤其在感冒、劳累、过量液体摄入、饮酒、性生活、憋尿以后发生。 (5)输尿管和肾积水(伴或不伴肾功能受损)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  前列腺增生患者为了顺利排尿,经常需要“屏气”,膀胱内压力也升高,影响到输尿管、肾脏中尿液向膀胱分泌,尿液返流,久而久之肾功能将受到损害,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前列腺增生并发症较多,后果十分严重。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男性病科针对前列腺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措施,包括前列腺电场热疗、前列腺穴位贴敷及前列腺定向透药等,没有任何副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专家介绍 孙建明  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男性病科主任 浦东新区名中医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 七院中西医结合外科教研室副主任 浦东新区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男性病学)带头人 上海市重点专病(阳痿病)带头人 上海市优势病种(男性不育症)建设带头人 浦东新区传统型中医临床示范学科中医不育症专科学科带头人 浦东新区中医不育不孕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 浦东新区中医药协会男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补肾活血法分会委员 以第一负责人承担上海市科委、卫计委等科研项目8项,发表SCI、核心期刊学术论文70余篇,上海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三等奖1项 专业特长:男性和女性不育不孕症、精子质量低下、精液不液化症、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早泄、遗精、精索炎、睾丸疾病、男性更年期综合症、男性亚健康调理等。 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专家门诊:周二、三、五上午

孙建明 2018-08-28阅读量1.0万

球部尿道损伤及其急症处理

病请描述: 一、           球部尿道的解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宋鲁杰前尿道可分为球部、阴茎体部及阴茎头部尿道。球部尿道即球海绵体尿道,从膜部尿道远端到阴茎悬韧带水平,是与膜部尿道相接处管腔最大的尿道,球部尿道近端管腔较远处大,包绕尿道的尿道海绵体肌在此增厚形成球海绵体肌,愈接近近端增厚愈明显,使近端的收缩功能增强。球部尿道从耻骨下经过,形成弯曲,位置较固定,由于其上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下方为会阴,因此受骑跨伤时尿道球部最易受损。二、           球部尿道损伤的病因、病理球部尿道损伤多见于会阴部骑跨伤,系伤员由高处跌下或摔倒时会阴部骑跨于硬物上,尿道被挤压于硬物与耻骨联合下缘之间所致。会阴部踢伤亦偶可伤及该部尿道。尿道内暴力伤多为医源性损伤,常因尿道探杆、膀胱镜操作不当所致,一般多见于尿道有病变特别是有梗阻者。球部尿道损伤按损伤程度分为挫伤、裂伤或完全断裂。骑跨伤时,尿道主要受到挤压作用,与骨盆骨折时尿生殖膈移位产生剪力而致膜部尿道完全撕裂不同。此外,外力作用下会阴部软组织、尿道海绵体尚可起一定的缓冲和减少压强的作用,因此尿道球部损伤多数为不完全性断裂。各种原因引起的球部尿道损伤都可能产生部分或完全尿道破裂,除局部血肿外,尿液和血液经破裂的尿道渗至周围组织内形成尿外渗。球部尿道损伤的 尿外渗先聚积于会阴浅袋内,使阴囊肿胀。若继续发展,可沿会阴浅筋膜蔓延,使会阴、阴茎肿胀,并可沿腹壁浅筋膜深层向上蔓延至腹壁,但于腹股沟处受限。此处损伤受尿生殖膈限制尿外渗不进入盆腔。三、           临床表现1、         尿道出血:尿道出血为常见症状,表现为鲜血自尿道口滴出或溢出。2、         疼痛:局部常有疼痛和压痛,并有排尿疼痛。3、         排尿困难及尿潴留:损伤严重者,受伤后即不能排尿;也有患者因害怕排尿时疼痛及尿外渗等而逐渐发生尿潴留。4、         血肿及淤斑:骑跨伤时会阴部可出现血肿及淤斑,阴囊及会阴肿胀。5、         休克:单纯球部尿道损伤发生休克少见。四、           诊断球部尿道损伤的诊断主要根据外伤史(受伤方式)、临床表现、尿外渗的部位、诊断性导尿及尿道造影等可明确。诊断性导尿有可能加重尿道的损伤,加重出血或使血肿继发感染,一般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轻柔的操作,若一次试插成功,提示尿道损伤不重,可保留导尿管作为治疗,原则上二周左右拔管。传统的逆行尿道造影被认为是诊断球部尿道损伤程度的最主要方法。有作者主张对急性尿道损伤病人做急诊尿道造影并同时进行损伤分型,一般不完全断裂与完全断裂在造影片上主要根据近端尿道是否显影进行区别。但由于尿道造影存在着过敏反应、损伤加重及延误治疗等缺陷,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少。窥镜技术不仅对球部尿道损伤的治疗有一定帮助,而且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一般先在会师前通过尿道膀胱镜直观的了解尿道损伤的程度,包括断裂的部位、破口的大小、近端尿道的位置及出血的程度,如发现尿道粘膜的连续性完全中断,需考虑为完全性的球部尿道断裂。由于行镜下操作时需冲水观察,因此有加重血肿及继发感染的风险。五、           治疗 尿道球部损伤急诊的治疗原则为恢复尿道的连续性。对于留置导尿管失败的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行Ⅰ期经会阴的球部尿道修补或端端吻合术。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微创概念的引入,传统修补吻合的治疗方法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而逐渐被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的尿道膀胱镜下会师术所取代。球部尿道损伤有挫伤、裂伤或完全断裂几种可能,针对不同的损伤程度处理方法也不近相同。(1)挫伤:患者能排尿,可有或无尿道口滴血,体检时会阴部伴或不伴血肿。处理:如无尿道口滴血和会阴部血肿,可采用观察;如有尿道口滴血和会阴部血肿,建议试插导尿管,同时用沙袋压迫会阴。(2)裂伤:患者一般无法正常排尿,可有明显的尿道口滴血,此时可试插导尿管,如能顺利进入膀胱,提示尿道破口不大,保留导尿管约二周左右。如试插失败,可考虑采用窥镜下尿道会师术。窥镜下尿道会师术具体方法如下:骶麻或腰麻后取膀胱截石位,直视下从尿道外口置入0度或30度尿道膀胱镜,等渗盐水持续灌注,灌注压力60~2500pxH2O,缓慢推进窥镜,至球部断裂处可发现尿道粘膜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破口处海绵体组织、血块充填,找到近端尿道后调整窥镜角度,插入一根5F的输尿管导管并进入膀胱,退出膀胱镜,将18F导尿管头端剪去7.5px,暴露管腔,将输尿管尾端插入导尿管管腔内,导尿管顺着输尿管导管进入膀胱,退出输尿管导管即可。(3)完全断裂:如尿道造影或窥镜下会师术均提示球部尿道完全断裂应考虑急诊行尿道端端吻合术。        窥镜下尿道会师术的操作简便易行,尤其对球部尿道部分破裂的患者较为有效。术中冲水后可清楚地看到正常的尿道粘膜,随着窥镜进入过程中出现较多血性液体时提示将接近破口,破口一般位于尿道腹侧,通过窥镜可以了解破口的范围以及近端尿道的距离。我们体会导引管能否沿正常尿道粘膜通过破口进入近端尿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当30度尿道镜接近球部损伤部位时出现视野模糊,有可能是窥镜通过破口进入血肿区域,此时需后退窥镜旋转180度,观察尿道背侧粘膜是否连续,如仍无法观察清楚,需考虑尿道完全断裂。对于此类患者是否能采用该方法尚难肯定,理论上讲球部尿道完全断裂后粘膜组织失去连续性,近端尿道冲水后会回缩,使尿道膀胱镜容易进入血肿区域,造成观察困难;即使会师成功,也很难恢复尿道粘膜的连续性,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很高,因此,我们认为对于球部尿道完全断裂的患者仍主张采用开放性手术方法。 与开放性手术比较,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因无手术切口,会师过程中出血量极少。如发现会阴部血肿较大或合并严重尿外渗时,需同时做会阴部多处切开引流。 球部尿道损伤的开放手术主要包括经会阴I期球部尿道修补术和尿道端端吻合术。手术技巧和成功的关键如下:(1)尽快找到损伤部位:首先从会阴部血肿明显处进入,切开球海面体肌后清除血块,一般均能找到破口,破口可位于尿道腹侧,亦可出现于背侧,耻骨联合下缘的宽度决定破口的大小,成人约25px左右。如无法找到破口,可从尿道外口插入探杆帮助寻找。尿道完全断裂时,远端尿道容易找到,而近端尿道因回缩寻找较困难,盲目用探杆探寻有可能损伤直肠,一般可通过膀胱内注入镁蓝帮助寻找。(2)尿道无张力吻合:小的破口修补并不困难;而完全断裂时熟练的吻合技巧至关重要。吻合前尽可能少的修剪远端尿道,我们习惯先行背侧的三针缝合、打结,随后插入16F或18F导尿管,最后缝合腹侧的三针并打结,尿道海面体于腹侧减张缝合两针以减少吻合口的张力。(3)围手术期内防止感染:我们体会手术创面的彻底止血往往较为困难,因此术中需常规留置皮片引流淤血,缝合切口后进行加压包扎。我们并不主张24小时内即拔除皮片引流,而是应该根据渗出量的多少每天拔出少许,直至完全拔出。六、           疗效评价  尿道手术疗效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创伤性检查和非创伤性检查两种。创伤性检查如试探性尿道探杆检查、尿道镜检查和X线尿道造影等,其中以尿道造影应用较多。通过逆行和排泄性造影可清晰的反映吻合口形态上的变化,了解其有无狭窄,缺点是只能静态显像,容易造成判断错误,而且有造影剂易刺激尿道及放射线损伤等不良反应。尿道镜检查对患者痛苦较大,对操作者要求很高,放置时有损伤吻合口可能,因此并非常规应用于临床。试探性尿道探杆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因为手术后尿道的正常结构已发生变化,盲目的操作很容易引起术后尿道的再损伤,造成手术失败,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的延续,而非常规随访方法。非创伤性检查主要包括尿流率检查和尿道B超检查等,尿流率检查仅能反映排尿的功能状况,但其简便、实用,可多次反复检查的优点,在临床上使用较广泛。尿道超声采用多径路探测,可较清楚、方便的显示尿道手术后吻合口形态多样性的改变,有利于指导术后临床处理,并有助于对手术过程、操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有助于寻找尿道扩张失败的原因,因此可作为尿道手术后疗效评价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儿童患者由于探头放置的困难,限制了其使用。无论是窥镜下尿道会师术还是开放性手术,我们在临床上仍较多采用尿流率检查和尿道造影两种方法进行疗效评价。 与开放性手术比较,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因无手术切口,会师过程中出血量极少,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明显少于开放性手术。从最大尿流率的指标分析,窥镜下尿道会师术和开放性手术之间疗效相似,但前者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宋鲁杰 2018-07-18阅读量7714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术后的提...

病请描述: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术后,在刚刚拔除导尿管后,约有35%左右的患者在腹压增高时(喷嚏、大笑、咳嗽、站立行走活动等),会有少量尿液不由自主从尿道外口漏出,称为尿失禁。在术后数周至数月,大多数患者尿失禁都会好转,都能恢复正常控尿。所以,患者如果拔管后有轻度尿失禁,不要过度精神紧张,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尿失禁会得到改善或恢复。患者要做的就是坚持提肛训练,锻炼盆腔底部的肌肉群,要对自己恢复控尿充满信心。        盆底肌肉功能恢复练习(Kegel,凯格尔动作)的目的是加强盆底肌肉的张力,该练习有助于尿失禁的恢复。该动作通过收缩控制尿道括约肌的来完成,就好像人们在努力憋尿或抑制排便时的动作一样,主要锻炼阴囊后和直肠前的肌肉。患者应在手术前就开始进行该动作的练习。        识别盆底肌肉        1、收缩肛门(类似于终断排尿或者抑制肛门排气的过程);        2、想象您在中断排尿时的感觉;        3、避免收缩腹部、臀部或者腿的肌肉。练习过程中用手摸腹部,如果感觉腹肌紧张,那么就是动作方法不对。        怎样进行练习        1、站立坐躺时用力收缩肛门,保持2-3秒;        2、然后放松2-3秒;        3、不要屏住呼吸,在练习过程中正常呼吸;        4、每次练习10组,每天至少3次;        5、拔除导尿管后的第2周,将缩肛的时间增加4秒;        6、拔除导尿管后的第3周及以后,将缩肛的时间增加至5-10秒。您将感觉到对于尿流控制的能力有所改善。通常来说,在早晨进行练习效果较好;        7、随着盆底肌肉的加强,将缩肛的时间逐渐增加至10秒;        何时进行盆底肌肉练习        1、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练习该动作;        2、运用不同姿势(站位、坐位或者躺位)进行练习,找出最容易作的姿势,并持续加以训练;        3、盆底肌肉锻炼的关键是正确的方法和持之以恒。

夏炜 2017-05-30阅读量2.0万

球部尿道损伤及其急症处理

病请描述: 一、球部尿道的解剖        前尿道可分为球部、阴茎体部及阴茎头部尿道。球部尿道即球海绵体尿道,从膜部尿道远端到阴茎悬韧带水平,是与膜部尿道相接处管腔最大的尿道,球部尿道近端管腔较远处大,包绕尿道的尿道海绵体肌在此增厚形成球海绵体肌,愈接近近端增厚愈明显,使近端的收缩功能增强。球部尿道从耻骨下经过,形成弯曲,位置较固定,由于其上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下方为会阴,因此受骑跨伤时尿道球部最易受损。 二、球部尿道损伤的病因、病理        球部尿道损伤多见于会阴部骑跨伤,系伤员由高处跌下或摔倒时会阴部骑跨于硬物上,尿道被挤压于硬物与耻骨联合下缘之间所致。会阴部踢伤亦偶可伤及该部尿道。尿道内暴力伤多为医源性损伤,常因尿道探杆、膀胱镜操作不当所致,一般多见于尿道有病变特别是有梗阻者。        球部尿道损伤按损伤程度分为挫伤、裂伤或完全断裂。骑跨伤时,尿道主要受到挤压作用,与骨盆骨折时尿生殖膈移位产生剪力而致膜部尿道完全撕裂不同。此外,外力作用下会阴部软组织、尿道海绵体尚可起一定的缓冲和减少压强的作用,因此尿道球部损伤多数为不完全性断裂。        各种原因引起的球部尿道损伤都可能产生部分或完全尿道破裂,除局部血肿外,尿液和血液经破裂的尿道渗至周围组织内形成尿外渗。球部尿道损伤的 尿外渗先聚积于会阴浅袋内,使阴囊肿胀。若继续发展,可沿会阴浅筋膜蔓延,使会阴、**肿胀,并可沿腹壁浅筋膜深层向上蔓延至腹壁,但于腹股沟处受限。此处损伤受尿生殖膈限制尿外渗不进入盆腔。 三、 临床表现 1、尿道出血:尿道出血为常见症状,表现为鲜血自尿道口滴出或溢出。 2、疼痛:局部常有疼痛和压痛,并有排尿疼痛。 3、排尿困难及尿潴留:损伤严重者,受伤后即不能排尿;也有患者因害怕排尿时疼痛及尿外渗等而逐渐发生尿潴留。 4、血肿及淤斑:骑跨伤时会阴部可出现血肿及淤斑,阴囊及会阴肿胀。 5、休克:单纯球部尿道损伤发生休克少见。 四、诊断        球部尿道损伤的诊断主要根据外伤史(受伤方式)、临床表现、尿外渗的部位、诊断性导尿及尿道造影等可明确。        诊断性导尿有可能加重尿道的损伤,加重出血或使血肿继发感染,一般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轻柔的操作,若一次试插成功,提示尿道损伤不重,可保留导尿管作为治疗,原则上二周左右拔管。        传统的逆行尿道造影被认为是诊断球部尿道损伤程度的最主要方法。有作者主张对急性尿道损伤病人做急诊尿道造影并同时进行损伤分型,一般不完全断裂与完全断裂在造影片上主要根据近端尿道是否显影进行区别。但由于尿道造影存在着过敏反应、损伤加重及延误治疗等缺陷,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少。        窥镜技术不仅对球部尿道损伤的治疗有一定帮助,而且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一般先在会师前通过尿道膀胱镜直观的了解尿道损伤的程度,包括断裂的部位、破口的大小、近端尿道的位置及出血的程度,如发现尿道粘膜的连续性完全中断,需考虑为完全性的球部尿道断裂。由于行镜下操作时需冲水观察,因此有加重血肿及继发感染的风险。 五、治疗        尿道球部损伤急诊的治疗原则为恢复尿道的连续性。对于留置导尿管失败的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行Ⅰ期经会阴的球部尿道修补或端端吻合术。近年来,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微创概念的引入,传统修补吻合的治疗方法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而逐渐被手术时间短、损伤小的尿道膀胱镜下会师术所取代。        球部尿道损伤有挫伤、裂伤或完全断裂几种可能,针对不同的损伤程度处理方法也不近相同。(1)挫伤:患者能排尿,可有或无尿道口滴血,体检时会阴部伴或不伴血肿。处理:如无尿道口滴血和会阴部血肿,可采用观察;如有尿道口滴血和会阴部血肿,建议试插导尿管,同时用沙袋压迫会阴。(2)裂伤:患者一般无法正常排尿,可有明显的尿道口滴血,此时可试插导尿管,如能顺利进入膀胱,提示尿道破口不大,保留导尿管约二周左右。如试插失败,可考虑采用窥镜下尿道会师术。窥镜下尿道会师术具体方法如下:骶麻或腰麻后取膀胱截石位,直视下从尿道外口置入0度或30度尿道膀胱镜,等渗盐水持续灌注,灌注压力60~2500pxH2O,缓慢推进窥镜,至球部断裂处可发现尿道粘膜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破口处海绵体组织、血块充填,找到近端尿道后调整窥镜角度,插入一根5F的输尿管导管并进入膀胱,退出膀胱镜,将18F导尿管头端剪去7.5px,暴露管腔,将输尿管尾端插入导尿管管腔内,导尿管顺着输尿管导管进入膀胱,退出输尿管导管即可。(3)完全断裂:如尿道造影或窥镜下会师术均提示球部尿道完全断裂应考虑急诊行尿道端端吻合术。         窥镜下尿道会师术的操作简便易行,尤其对球部尿道部分破裂的患者较为有效。术中冲水后可清楚地看到正常的尿道粘膜,随着窥镜进入过程中出现较多血性液体时提示将接近破口,破口一般位于尿道腹侧,通过窥镜可以了解破口的范围以及近端尿道的距离。我们体会导引管能否沿正常尿道粘膜通过破口进入近端尿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当30度尿道镜接近球部损伤部位时出现视野模糊,有可能是窥镜通过破口进入血肿区域,此时需后退窥镜旋转180度,观察尿道背侧粘膜是否连续,如仍无法观察清楚,需考虑尿道完全断裂。对于此类患者是否能采用该方法尚难肯定,理论上讲球部尿道完全断裂后粘膜组织失去连续性,近端尿道冲水后会回缩,使尿道膀胱镜容易进入血肿区域,造成观察困难;即使会师成功,也很难恢复尿道粘膜的连续性,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很高,因此,我们认为对于球部尿道完全断裂的患者仍主张采用开放性手术方法。        与开放性手术比较,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因无手术切口,会师过程中出血量极少。如发现会阴部血肿较大或合并严重尿外渗时,需同时做会阴部多处切开引流。        球部尿道损伤的开放手术主要包括经会阴I期球部尿道修补术和尿道端端吻合术。手术技巧和成功的关键如下:(1)尽快找到损伤部位:首先从会阴部血肿明显处进入,切开球海面体肌后清除血块,一般均能找到破口,破口可位于尿道腹侧,亦可出现于背侧,耻骨联合下缘的宽度决定破口的大小,成人约25px左右。如无法找到破口,可从尿道外口插入探杆帮助寻找。尿道完全断裂时,远端尿道容易找到,而近端尿道因回缩寻找较困难,盲目用探杆探寻有可能损伤直肠,一般可通过膀胱内注入镁蓝帮助寻找。(2)尿道无张力吻合:小的破口修补并不困难;而完全断裂时熟练的吻合技巧至关重要。吻合前尽可能少的修剪远端尿道,我们习惯先行背侧的三针缝合、打结,随后插入16F或18F导尿管,最后缝合腹侧的三针并打结,尿道海面体于腹侧减张缝合两针以减少吻合口的张力。(3)围手术期内防止感染:我们体会手术创面的彻底止血往往较为困难,因此术中需常规留置皮片引流淤血,缝合切口后进行加压包扎。我们并不主张24小时内即拔除皮片引流,而是应该根据渗出量的多少每天拔出少许,直至完全拔出。 六、疗效评价        尿道手术疗效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创伤性检查和非创伤性检查两种。创伤性检查如试探性尿道探杆检查、尿道镜检查和X线尿道造影等,其中以尿道造影应用较多。通过逆行和排泄性造影可清晰的反映吻合口形态上的变化,了解其有无狭窄,缺点是只能静态显像,容易造成判断错误,而且有造影剂易刺激尿道及放射线损伤等不良反应。尿道镜检查对患者痛苦较大,对操作者要求很高,放置时有损伤吻合口可能,因此并非常规应用于临床。试探性尿道探杆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因为手术后尿道的正常结构已发生变化,盲目的操作很容易引起术后尿道的再损伤,造成手术失败,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的延续,而非常规随访方法。非创伤性检查主要包括尿流率检查和尿道B超检查等,尿流率检查仅能反映排尿的功能状况,但其简便、实用,可多次反复检查的优点,在临床上使用较广泛。尿道超声采用多径路探测,可较清楚、方便的显示尿道手术后吻合口形态多样性的改变,有利于指导术后临床处理,并有助于对手术过程、操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有助于寻找尿道扩张失败的原因,因此可作为尿道手术后疗效评价的常规检查方法。但儿童患者由于探头放置的困难,限制了其使用。无论是窥镜下尿道会师术还是开放性手术,我们在临床上仍较多采用尿流率检查和尿道造影两种方法进行疗效评价。        与开放性手术比较,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因无手术切口,会师过程中出血量极少,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费用明显少于开放性手术。从最大尿流率的指标分析,窥镜下尿道会师术和开放性手术之间疗效相似,但前者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宋鲁杰 2016-03-13阅读量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