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调节的司令部,垂体肿瘤除了会引起相应内分泌症状外,还会因压迫引起头痛、视物模糊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经鼻微创手术切除垂体肿瘤,切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美观保留。该患者因头痛1年前来就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头颅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垂体肿瘤。临床诊断初步考虑:垂体肿瘤卒中。并于我院接受经鼻微创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呈灰白色,血供一般,容易刮除,肿瘤切除干净后探查可见鞍隔塌陷,无脑脊液鼻漏。术中可见肿瘤切除干净术后激素恢复到正常,无感染及发热。术后即刻CT提示术区干净,无明显出血表现。患者术后5天出院。垂体瘤为代表的鞍区肿瘤,发病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可引起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比如闭经、泌乳、不孕、不育、阳痿、四肢粗大、肥胖无力等;无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发病隐匿,通常肿瘤体积较大压迫视交叉、视神经等周围神经结构导致视物模糊或者失明时才引起患者高度重视。除PRL型垂体瘤可首选药物治疗外,大多数垂体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为辅,部分残余肿瘤、恶性或侵袭性垂体瘤甚至需要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等)加放射治(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伽马刀治疗)疗来控制病情。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结合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往往效果较好,并且保留美观。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高阳 2019-07-15阅读量8142
病请描述: 患者为中年患者,因头痛伴视物模糊半年起来就诊,鞍区增强MRI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肿瘤大小约2.5cm,肿瘤突破鞍隔向上生长,顶部偏向右侧,视交叉受压明显,两侧侵犯海绵窦。T1WI为等信号,T2WI为混杂等信号,明显强化。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患者为罕见熊猫血,曾就诊多家医院无果,前来我院脑脊柱外科就诊。术前我们充分跟患者交代出血及手术风险事宜,患者表示对我们信任并愿意承担风险接受手术治疗。术前磁共振图像:术前冠状位CT示:术前激素检查:ACTH 47.16↑(6-40pg/ml),余正常。术前视力视野:左眼0.4,右眼0.5经鼻蝶微创垂体瘤切除术,肿瘤全切,手术时间2个小时。术后即刻CT示:术区干净,肿瘤切除满意。术后激素:ACTH 20.23(6-40pg/ml)术后视力视野:左眼0.4,右眼0.6术后病理提示:垂体腺瘤,ACTH型。患者恢复顺利,无发热,无脑脊液鼻漏,住院7天后出院,密切随访中。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高阳 2019-07-15阅读量8042
病请描述: 患者为63岁患者,因头痛伴有视物模糊2个月前来就诊,检查头颅MRI检查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肿瘤大小2.3cm,向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两侧侵犯海绵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T1IWIT2WI增强冠状位增强矢状位冠状位骨窗术前激素检查结果如下:术前考虑垂体腺瘤,拟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个小时,术中无脑脊液漏。术后即可复查头颅CT示:术区干净,无出血。术后激素复查:正常术后复查示:肿瘤切除满意,无残留及复发。术后病理提示:垂体腺瘤。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发热,无脑脊液鼻漏,术后6天后顺利出院。垂体腺瘤症状多样化,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月经紊乱、不孕、体型改变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神经外科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高阳 2019-07-15阅读量8118
病请描述: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调节的司令部,垂体病变除了会引起相应内分泌症状外,还会因压迫引起头痛、视物模糊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经鼻微创手术切除垂体病变,切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美观保留。该患者因头痛伴视物模糊半年前来就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头颅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垂体炎性病变可能。临床诊断初步考虑:垂体炎性病变。并于我院接受经鼻微创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肿瘤呈棕褐色病变,血供一般,容易刮除,肿瘤切除干净后探查可见鞍隔塌陷,无脑脊液鼻漏。术后激素恢复到正常,无感染及发热。患者术后5天出院。垂体瘤为代表的鞍区肿瘤,发病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可引起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比如闭经、泌乳、不孕、不育、阳痿、四肢粗大、肥胖无力等;无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发病隐匿,通常肿瘤体积较大压迫视交叉、视神经等周围神经结构导致视物模糊或者失明时才引起患者高度重视。除PRL型垂体瘤可首选药物治疗外,大多数垂体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为辅,部分残余肿瘤、恶性或侵袭性垂体瘤甚至需要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等)加放射治(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伽马刀治疗)疗来控制病情。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结合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往往效果较好,并且保留美观。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高阳 2019-07-15阅读量8163
病请描述: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由于垂体肿瘤会产生内分泌症状(肢端肥大症、闭经不孕、性欲减退、向心性肥胖等)和神经压迫症状(视力视野障碍等),给患者及家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垂体瘤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迫切。除了PRL垂体腺瘤药物治疗和较小的无功能腺瘤无需治疗外,大部分垂体瘤需要外科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肢端肥大症(以下简称“肢大”) 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慢性进展性内分泌疾病, 患者就诊时病程可能已达数年甚至10年以上。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体内产生过量生长激素(GH)。95%以上的肢大患者是由于分泌和释放GH的垂体腺瘤所致。长期过度分泌的GH可导致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 引起面容改变、手足等末端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此外,垂体肿瘤压迫症状、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 这些代谢紊乱性疾病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存质量, 寿命缩短。患者为陈X,中年女性,因面容改变前来我院就诊。表现为额骨隆起,眼裂增宽,嘴唇肥厚,呼吸困难,手指粗短。患者非常希望能通过手术解决面容改变的痛苦。鞍区MRI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瘤。术前激素检查示:GH、IGF-1增高明显。经科室讨论,结合术前影像学图片、激素水平及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型垂体瘤。根据目前垂体瘤诊疗指南及患者基本情况,应首选手术治疗。拟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术中见:灰白色肿瘤组织,血供一般,肿瘤切除后可见鞍隔塌陷,无脑脊液鼻漏。手术顺利,术后复查头颅ct未见术区干净,无出血表现,术后激素恢复正常,视野缺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5天出院,无脑脊液鼻漏、无发热、无鼻腔流血,美观保留。神经内镜的高清视野让神经外科医生视野更开阔、更清晰,操作更细致、更微创,损伤更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某种程度上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新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垂体瘤患者朋友带来福音!垂体瘤科普文章:垂体瘤是什么?垂体瘤的症状和治疗垂体瘤宣教十问垂体瘤惹的祸垂体瘤是否容易复发?垂体瘤影响眼睛看东西吗?《泌乳素型垂体瘤与怀孕》一直困扰着人们的话题!垂体瘤的药物治疗垂体瘤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垂体瘤术后为何要用激素药物?要终身服用吗?垂体瘤卒中要及时治疗垂体瘤手术出现脑脊液漏该如何处理?难治性垂体瘤的诊疗进展GH型垂体腺瘤/肢端肥大症的诊断和治疗垂体瘤有哪些分类方法?垂体柄效应-让泌乳素水平千变万化垂体瘤微创手术治疗肢端肥大症-上海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影响垂体瘤患者视觉恢复的因素有哪些?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术-让患者重见光明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切除垂体瘤-上海肿瘤医院脑脊柱外科高龄患者得了垂体瘤还能手术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神经外科 脊柱肿瘤诊治中心 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高阳 2019-07-15阅读量8613
病请描述: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调节的司令部,垂体长了肿瘤,除了会引起相应内分泌症状外,还会因压迫引起头痛、视物模糊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神经内镜下经鼻微创手术切除垂体瘤,切除彻底、创伤小、恢复快、美观保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该患者为一中老年女性,因头痛伴视物模糊前来就诊 头颅MRI检查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垂体瘤可能。经术前评估,排除手术禁忌,我们采用高清内镜经单鼻孔微创成功切除垂体病变,手术顺利,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中照片:肿瘤切除干净,可见鞍隔塌陷。患者术后第三天拔出鼻纱条,无脑脊液鼻漏、无发热、无鼻腔流血,术后第7天顺利出院。神经内镜的高清视野让神经外科医生视野更开阔、更清晰,操作更细致、更微创,损伤更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某种程度上减少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新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垂体瘤患者朋友带来福音!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高阳 2019-07-15阅读量8145
病请描述: 痛风是由于由于代谢紊乱而使尿酸产生过多及排泄减少,血中增高的尿酸沉积在关节等处,引起炎症。表现在关节,尤其是足部第一大脚趾关节处红肿痛热,严重者有发热。发作迅速,一般持续数天。用秋水仙碱、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可快速緩解症状。因前二药有一定肾损害,如有慢性肾病肾功能下降的,宜选激素。 在痛风缓解期,要使用降尿酸药物以达到减少痛风目的。一线推荐是别嘌呤醇,可有效抑制尿酸产生。副作用有过敏、血细胞下降、肝功能影响。尤其极少数病人可有严重皮肤过敏。现部分医院可查别嘌呤醇过敏的基因。如阳性,最好选择其他药物。非布司他作用类似别嘌呤醇,但相关副作用发生较低(但部分病人有心脏副作用),价昂贵。苯溴马隆通过增加尿酸排泄而降尿酸。在肾功能有中度损害时不能使用。其降尿酸作用较弱。 此外,应低嘌呤饮食,多饮水,定期肾B超了解有无尿酸结石。
陆福明 2019-07-14阅读量9598
病请描述:胆囊腺肌症(GBA)也可以称为胆囊壁憩室症、胆囊腺肌瘤症等,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胆囊肿块或胆囊壁增厚。其影像学主要分为弥漫型、节段型和局限型。GBA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50岁以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迄今为止,l岁以内的儿童病例报道不足10例。胆囊切除术后病理中GBA的发现率为2%-9%。GBA的病理特征为胆囊腺体和肌层过度增生,合并黏膜层陷入肌层形成罗.阿氏窦(RAs),随着胆汁的浓缩可形成晶体沉淀和钙化灶。GBA主要有4种病理类型:弥漫型、局限型、节段型和环状型。弥漫型GBA以整个胆囊壁弥漫性增厚为主要特征;局限型GBA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以胆囊壁局灶性增厚为主要特征;节段型GBA的特点是病灶累及胆囊壁的大部分,通常是胆囊底和远端的1/3;环状型GBA的特征是胆囊壁呈环状增厚,其整体形态改变为沙漏形。环形GBA是节段型GBA的一个子类型。 1、病因及发病机制 GB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以下观点:1)与胆囊结石和慢性炎症有关。2)与胰胆管汇合异常、胰液反流刺激有关。已有研究证明胆囊上皮细胞长期暴露于胰液而发生增生。 2、临床表现 GBA通常隐匿发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右上腹隐痛、右肩部放射痛等;也有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功能紊乱:脂肪食物不耐受,胃肠胀气、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可有黄疸及胆囊炎体征,偶见不明原因发热。约50%的GBA合并结石,其中很少表现为右季肋部胆绞痛;无结石性GBA也会表现为右季肋部胆绞痛,这种症状往往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可自行消失。 3、影像学表现 3.1常规超声常规超声(us):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能准确地识别和描述GBA。us的敏感度约为65%,对于单纯的GBA,us诊断率更高。GBA的超声特点如下:1)局限型:胆囊壁局限性增厚,病变多位于胆囊底部,呈圆锥帽状增厚,病变可突向胆囊腔外。节段型:病变多位于胆囊体中部、底部或胆囊颈部与体部之间,可形成节段性增厚,增生以狭窄处为主,胆囊的囊腔变窄,呈“葫芦状”,严重者胆囊腔可闭合。弥漫型:较少见,胆囊壁呈弥漫性增厚,黏膜层和浆膜层连续完整,内壁凹凸不平。2)增厚的胆囊壁内可以见到小囊状的低回声或无回声,或者胆囊壁上附着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 3.2超声内镜超声内镜(Eus):是一种侵入性成像模式,能够准确评估胆囊壁。在评估胆囊壁厚度方面,比us有更高的准确性。尤其对于肥胖患者,Eus可以更好地显示胆囊。已有研究证明:使用Eus可以观察到胆囊癌中的微小空间,因此在GBA与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方面,Eus比us敏感性更高。 3.3超声造影超声造影(cEus)已成为快捷、准确、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胆囊壁的完整性并判断其内部回声是否均匀一致,诊断效能明显优于us。GBA在cEus声像图的动脉相和静脉相均呈现出不均匀增强,内部可见散在性细小无增强区域,有时伴随彗星尾征,即为阿氏窦(RAs)。cEus在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判断胆囊癌浸润周围肝组织以及肝内是否转移方面优势明显。cEus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导致的胆囊局限性增厚,易误诊为GBA;急性炎症导致的胆囊局限性增厚,易误诊为胆囊癌。 本文选自闰昌盛等,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9).
赵刚 2019-07-13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4、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大多因为术前漏诊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或术中操作使胆囊内的小结石进入胆总管内所致。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内出现胆管炎相关症状时,如腹痛、发热、黄疽等,在排除胆道损伤因素后,应考虑胆总管结石残留的可能。胆总管残余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目前MRCP检查是诊断胆总管残余结石最为有效的影像学手段。MRCP检查能精确了解胆总管结石的具体情况以及手术区域情况,如结石位置、大小、数量及胆管有无变异等,有助于评估手术难度和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 对于临床上B超检查不能排除,但又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者,可行MRCP检查。 对于明确诊断的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总管直径<8mm且结石较小时,内镜球囊扩张取石是首选治疗手段。 胆总管扩张直径>8mm,应充分考虑是否需要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的问题,胆总管探查手术是合适的选择,首选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推荐意见5: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出现胆管炎相关症状时,应及时行腹部超声、CT及MRCP等检查。胆总管残余结石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处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内镜或手术治疗。(证据等级:中级;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5、结语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胆囊炎等)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在基层医院得到普遍应用。在微创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部分手术适应证把握不严,治疗不够规范,并发症处理不够及时、合理等情况。因此,希望通过本共识的制订,能够指导临床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及时、规范处理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本文选自: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年5月第16卷第3期。
赵刚 2019-07-06阅读量9244
病请描述:2、胆囊切除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相关性腹胀、腹泻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胆囊具有存储、浓缩胆汁的功能。胆汁进入肠道后可以乳化脂肪,并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吸收。胆囊切除术后,胆汁不能有效浓缩和规律排放,降低了肠腔内胆汁酸的浓度及胆盐含量。术后SOD患者由于括约肌功能障碍,胆道压力升高,胆汁排空缓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随访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2-24个月患者,40%-50%存在1-2项腹部症状,如腹胀、消化不良等。有文献报道胆囊切除术后可新发腹泻、排便频率增加以及大便松散等症状。术后l周新发腹泻发生率约为25.0%,术后3个月新发腹泻发生率约为5.7%。腹泻的发生可能与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流入肠道的节律与流量变化及胆汁酸吸收不良相关。由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被吸收的胆汁酸成分增加,尤其是脱氧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可以刺激肠黏膜分泌水分和电解质增多,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进食脂肪类食物后,由于缺乏胆汁协助消化、吸收,可导致脂肪泻。 上述原因导致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可通过促进胆汁分泌和补充消化酶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等,因其含有利胆成分阿嗪米特,能高效促进胆汁分泌利于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含有3种胰酶及二甲硅油,能促进消化、快速消除腹胀。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常见的消化不良症状有效率>70%。如果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明显,还需考虑是否合并肠易激综合征,结合排便频率及粪便形态等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患者情况予以解痉剂(如匹维溴铵等)对症治疗。 推荐意见3:胆囊切除术后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常见,可能与手术改变胆汁排泄、浓缩规律相关。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补充消化酶、促进胆汁排泄、肠道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对症治疗。(证据等级:中级;推荐等级:一般性推荐) 3、残余小胆囊和残余胆囊结石: 残余小胆囊及残余胆囊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其原因主要与胆管解剖变异、术中胆囊三角解剖困难以及术者技术不熟练等相关。由于残余小胆囊内黏膜仍具有分泌功能,是胆囊继发感染及结石复发的基础,反复炎症及结石刺激还可能引起反复发作的胆囊炎、Mirizzi综合征甚至癌变。对于胆囊切除术后再次出现胆囊炎相关症状,如右季肋区痛、发热等,均应考虑残余小胆囊及残余胆囊结石的可能,但应注意排除胆管结石、消化性溃疡等疾病。腹部超声、EUS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CT、MRCP检查是诊断残余小胆囊及残余胆囊结石的主要影像学手段。对于诊断明确的残余小胆囊及残余胆囊结石,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但因反复炎症发作,其局部解剖较困难,手术应精细操作。明确残余小胆囊及残余胆囊结石的解剖位置和胆总管的走行,谨防胆管损伤的发生,同时注意术中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排除癌变可能。 推荐意见4: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及残余胆囊结石应以预防为主;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建议再次手术治疗。(证据等级:中级;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本文选自: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年5月第16卷第3期。
赵刚 2019-06-29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