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静脉回流障碍 > 症状

静脉回流障碍症状

静脉回流障碍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衰老的五大迹象及延缓衰老的四...

病请描述:在探讨女性健康与长寿的议题中,常言“女人两个坎,熬过就长寿”,这里的“两坎”并非泛指普遍认知中的73岁与84岁,而是特指对女性健康影响尤为显著的两个年龄段:50岁与80岁。 (50岁的挑战) 这是女性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往往伴随着更年期的到来。中国科学院与温州医科大学的研究揭示,女性在30岁后开始,尤其在50岁左右,身体经历显著的生理变化,如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月经不规律乃至停经。这一系列变化不仅影响生殖系统,还波及心血管、骨骼等多个系统,引发潮热、情绪波动、失眠等问题,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因此,50岁成为女性需要特别关注与调整的“坎”。 (80岁的跨越) 随着医疗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女性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预计到2035年将达85.1岁。80岁,作为长寿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女性而言,既是荣誉也是挑战。进入这个阶段,女性需面对更多健康挑战,但通过积极的心态调整与健康管理,依然可以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衰老的五大迹象) 01月经量减少 标志着女性进入更年期的初期,雌激素水平下降的直接体现。 02肌肉松弛 随着年龄增长,缺乏锻炼会导致肌肉质量与强度下降,影响身体形态与代谢。 03臀部松弛 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减少,影响美观与日常活动能力。 04漏尿问题 盆底肌肉松弛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共同作用,常见于更年期后女性。 05腿部沉重 静脉回流障碍、淋巴循环问题及血管老化所致,影响行走与生活质量。 (延缓衰老的四个建议) 01冥想与正念练习 定期进行冥想和正念练习,如正念呼吸、身体扫描等,不仅能帮助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还能增强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这些心理练习被认为能够促进大脑健康,增强神经可塑性,从而对抗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 02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休息、心理等习惯,以科学为基础,制定个性化方案,促进健康、防病抗衰老。关键在于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与情绪管理,优化代谢,减少炎症,有效延缓衰老。 03社交互动与情感联系 保持积极的社交互动和深厚的情感联系对于心理健康和整体幸福感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孤独感和社交隔离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包括加速衰老。因此,定期与家人、朋友或社区成员聚会、交流,参与志愿活动或兴趣小组,都有助于增强社会联系,提升生活满意度,从而对抗衰老过程。 04学习新技能 挑战自己的大脑,学习新技能或语言可以刺激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增强大脑的认知功能。这种“大脑训练”被认为有助于保持大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对抗与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此外,学习新东西还能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提升自我价值和自信心。 总之,面对衰老这一自然过程,女性应提前做好准备,关注身体变化,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睡眠与心态调整,不仅能够缓解更年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延缓衰老,享受更加健康、长寿的人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不作为诊疗依据——

方广虹 2024-09-25阅读量1538

说好的一起用脚丈量世界,你怎...

病请描述:什么是跟痛症?它影响您的生活了吗? “跟痛症”其实是一系列疾病的共同表现,这些疾病病因不同,但共同表现为“脚跟痛”。它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及肥胖者更为多见,可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会得跟痛症? 导致足跟疼痛的原因很多,足跟部是人体负重最大的部位,极易受伤和致病。 足跟痛常可追溯到急性慢性受伤史或过度运动负重史。当跑跳运动过多,暴力撞击足跟部易引起跟骨下脂肪垫挫伤和跟骨下滑囊炎。长久地站立,经常穿人字拖、穿宽大的鞋子会都会导致跖腱膜和第一层足跖肌以及跖方肌反复牵拉导致结节出末端病。单纯的跟骨内压增高也可导致跟部疼痛。 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上了年纪以后,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组成跖筋膜的纤维组织逐渐失去了弹性,当长途步行或从较高处跳下时,就容易受伤,并且难以恢复成原有的结构,往往形成疤痕组织,使跖筋膜的弹性更差,疼痛也就持续存在而得不到缓解。如果跖筋膜附着在跟骨结处的创伤性炎症反应长期存在,就会刺激跟骨的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鸟嘴样的骨刺。 跟痛症会有哪些表现呢? 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疼痛,晨起或坐片刻后起动走路时加重。走几步后疼痛减轻,白天患者相对比较舒服,到傍晚疼痛逐渐加重,不负重后可以缓解。常于劳累后出现。疼痛呈持续性,足跟着地负重时加重疼痛。 最常见的体征是跟骨结节内下面有局限性压痛。痛侧与对侧健康足跟比较,可发现有轻微肿胀及发红,症状持续时间从数周、数月到数年不等。 常见以下几类: 1.跖筋膜炎:这是跟痛症最常见的病因。走路时,脚趾背伸,足弓升高,足底的跖筋膜受到反复牵拉刺激,当走路过多超过它的承受能力,将诱发炎症过程,形成跖筋膜老化、纤维化,可合并骨刺。 2.跟部脂肪垫萎缩:如果把人的双足比作自行车轮,那么跟部脂肪垫就像是车轮充气带,脂肪垫萎缩就像充气带漏气,那钢圈就会受压变形,跟部失去了脂肪垫的保护,就会受压疼痛。 3.跟部滑囊炎:“滑囊”就像自行车轴承的润滑装置,对骨关节具有保护作用,若滑囊出现炎症,润滑装置损坏,就会出现“轴承磨损”,即疼痛的情况,见于长久站立及硬地面行走以后,可同时伴有骨刺。 4.跖神经卡压症:由于跖外侧神经第一分支支配小趾展肌并进入跟骨内侧结节及骨刺内缘附近,可受到卡压而引起疼痛,足被动外展及外翻可诱发疼痛。 5.跟骨内高压症:跟骨就像一块海绵,当久立引起血运平衡失调,跟骨内静脉回流障碍、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加,通透出的“水”被“海绵”吸收,最终引起水肿,压迫神经引起疼痛。患者往往感到跟部持续酸、胀、疼痛,夜间或休息也痛,压痛点不固定,跟骨穿刺减压后,症状及体征立即缓解。 谈谈跟痛症的治疗 概括来讲,跟痛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开放性手术虽然可以较彻底的松解粘连,但手术瘢痕又会引起二次粘连,导致疾病复发。其中小针刀治疗、体外冲击波属于保守治疗范畴,治疗后患者可立即恢复正常活动,效果好,临床应用广泛。 针刀治疗属于闭合性微创手术,既能对跖腱膜进行有效的松解,又不会出现手术瘢痕引发的二次粘连,可以说是临床上治疗跟痛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体外冲击波是一种以声学为特征传导的压力波,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属于无创治疗范畴。有研究报道,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有效率达34%~88%,不同压强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均可缓解跟痛症患者疼痛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如何预防跟痛症?平日里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保健工作? 1.改变走路习惯和步态。减缓走路的速度,降低足跟着地瞬间的压强。 2.减肥。适当逐渐减轻体重,减少足跟部的负担。 3.穿运动鞋。运动鞋底具有很好的缓冲和弹性,选择有抬高足跟的鞋子,这样可使足部承重力线前移,减轻足跟受压,减少跟痛症。 4.拉伸训练:经常反复地牵拉跟腱 、跖腱膜。 5.足底力量训练。在地上放一毛巾,将您的脚掌用力抓毛巾,10次一组,可重复三组。也可以找一楼梯,将前半脚掌放于楼梯上层,收紧核心身体,持续10次一组。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426

心脏瓣膜坏了,就得换掉吗?

病请描述:心脏瓣膜坏了,就得换吗? 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许多人都有条件做体检。在健康体检的时候,许多患者可能会发现体检结果提示咱们的心脏某一个瓣膜出现了情况。许多人收到这些结果之后,惊心不已,惶恐不安,担心自己需要做手术,把瓣膜给换掉。心脏的瓣膜坏掉之后是不是都需要换掉呢?是不是都需要开大刀做大手术呢? 心脏瓣膜就是我们心脏内的房门。就像我们房门一样,是心脏内血液流动的阀门。每秒钟至少有开放和关闭一次。这是我们人体内活动最为频繁、活动度最大的一个部件。日久天长,难免会有老化和损害。那么,心脏瓣膜坏了以后,就必须得更换吗?就必须换掉吗?我们的答案当然不是必须更换。如果我们的心脏瓣膜只是一个轻度或中度的病变,包括狭窄和关闭不严实,一般并不必要做任何手术。如果只是一个轻度的反流等等的情况,并不表明我们的瓣膜功能有显著的异常,不必要做任何特别处理。中等度以上的反流和狭窄,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即使是重度的狭窄或关闭不严实,也不一定马上需要把它换掉,也是根据患者是否有相关的症状,是否对血液流动和心脏的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来决定的。真的是出现了严重的狭窄或关闭不全,而且也影响到我们血液的流动,使患者出现一些症状和心脏功能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这个瓣膜进行干预,也就是说要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当中把瓣膜换掉。对已经坏掉的瓣膜换掉。更换成为机械瓣或生物瓣,是我们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实际上,在手术当中,不只是换掉瓣膜,换掉这扇门,还有其他方法。 第1个方法呢,就是对损害的瓣膜进行修复。也就是说,门坏了,不把它换掉,给它修一修。常见的就是二尖瓣的成型手术,三尖瓣的环缩手术等等,也就是说把损害的瓣膜给予修复和加固,把扩大的门框给它再紧缩回来。门框没有异常的扩大了,门就正常的关上了。这种瓣膜的修复手术,在几十年之前,医学手术技术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是比较少的使用,大部分瓣膜坏了之后真是需要进行更换。现在这种修复手术越来越成熟,医生的手艺越来越娴熟。所以更换瓣膜,换掉瓣膜,越来越少,而修复瓣膜这种手术越来越多。 不换掉瓣膜的第2类手术方式,是瓣膜中间我们再放一个瓣膜。通过微创手术的方法,通过我们的外周动脉或静脉系统,经过导管,将一个新的瓣膜植入到原来的瓣膜当中。用新的瓣膜来工作,来起作用。老的瓣膜被撑在了心瓣膜的外面。这种瓣中瓣的方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龄高危患者的情况。不必要开胸把心脏打开,而直接通过血管用微创的方法给予解决。大大地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拓展了手术患者的范围,使许多原来失去手术机会的老年人、身体条件残弱的患者能给予手术治疗,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比较流行的这类手术之一就是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目前这种手术在国外和我们国内主要的一些大的医院做的如火如荼,给这类患者解决了问题。 不更换瓣膜的第3类手术方式。是经导管的瓣膜扩张或修复手术。这类手术的方式也是经过外周的动脉或静脉系统。通过导管的方法将瓣膜进行成型或修复。比如说,风湿性的二尖瓣狭窄,这种病变往往只是瓣膜的边缘与边缘之间出现了粘连,使瓣膜打不太开,血液流动受到梗阻。原来对于这种病人,我们也是开胸打开心脏,用手指头伸到狭窄的瓣膜口内,轻轻的把它分离开。现在这种手术不必要打开胸膛,不必要打开心脏用手指头伸进去,而是通过导管的方法,将一个类似于手指头的球囊伸到狭窄的瓣膜口内。轻轻地把它扩张开。使粘连的边缘分离开,瓣膜口重新恢复到较大的面积。使循环的血流通畅,免于梗阻,恢复心脏的正常血流功能。这就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手术。这种手术在30年以前就已经非常成熟,广泛应用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使许多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运动耐量,工作能力显著提高。我手里的几个病人都基本能够生活自理,正常工作。有一位老太太,做衣服的,在1993年做的这种二尖瓣球囊扩张手术,到现在仍然健在,而且生活自理。风心病没有造成她的生活方面的明显障碍。 经过微创导管方法对瓣膜损害进行修复的手术,还有一种是二尖瓣的钳夹手术。二尖瓣这两个瓣膜由于种种原因的损害,关闭不严实,关闭不全,血液回流,致使我们心脏工作的效率大大的减低,而且出现许多症状。针对这种患者,我们传统方法也是开胸切开心脏把瓣膜给换掉,或者是进行开胸修复的手术。现在通过导管的方法,通过静脉系统将一个相当于短把钳子的一个器械伸到二尖瓣口瓣尖处,把这两个瓣膜给它夹住,它的漏血就大大地减少。这种手术也不必要开胸,不必要切开心脏,通过微创导管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二尖瓣大量反流显著的减轻,可减少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寿命。这种手术在我们国内也逐渐地在开展和成熟。 综合上面这几条,我们认为: 心脏瓣膜坏了以后,如果只是轻度的,我们连瓣膜病都不诊断,什么都不影响。 如果是中度的损害,大多数也只是服用药物治疗。 如果是重度的损害,比如说重度的狭窄或者是关闭不全,只要患者没有特别的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心功能的问题,没有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这些情况我们并不必要马上做手术。 而对于重度损害又出现了症状,心功能或者是肺动脉高压的一些问题,出现了黑蒙晕厥等等,才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当中少数患者需要把这个瓣膜换掉。更多的患者,我们使用微创手术的方法,通过动脉或静脉系统一个很小的切口,几个毫米的一个小口,甚至都不用刀切,只是穿刺一下,把我们的仪器放进去,对损害的瓣膜进行修复。少数情况也使用这种微创的方法,植入一个新的瓣膜也就是瓣中瓣。 总结一句话,心脏瓣膜坏了之后,不一定需要换掉,而且是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换掉。需要换掉瓣膜的患者只是极少数,极少数。

李明洲 2024-08-30阅读量1837

得了静脉曲张,应该怎么吃

病请描述:静脉曲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因为它们可能导致下肢血管扩张,影响静脉回流,加重淤血和静脉回流障碍2.  保持清淡、低盐、低糖饮食,以防止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栓形成3.  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改善肠道蠕动功能,缓解便秘,减轻静脉曲张症状4.  避免吸烟和饮酒,因为它们可能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肝病,影响静脉血液回流5.  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以增强血管壁弹性和稳定性6.  增加Omega-3脂肪酸的摄入,如鱼类亚麻籽、核桃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血管健康7.  饮食中应包含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优质蛋白,如新鲜鱼肉、虾肉、瘦牛肉和羊肉等8.  饮食应以清淡、多纤维素、低热量、高营养为主,可以参考地中海饮食的结构9.  术后患者应根据麻醉情况调整饮食,全麻后需禁食,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后可逐渐恢复流质饮食,第二天可恢复正常饮食    以上建议可以帮助静脉曲张患者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症状和血管健康。然而,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在实施任何饮食计划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专业意见。

樊炜静 2024-08-16阅读量1270

静脉回流障碍症状相关医院 更多>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