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静脉回流障碍 > 治疗

静脉回流障碍治疗

静脉回流障碍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为什么建议肝硬化腹水的患者考...

病请描述:        相信每一位反复肝硬化腹水的患者都经历过长期系统的内科药物及腹腔穿刺引流等治疗,经过系统的上述治疗后为什么依然会发生腹腔积液,这要从肝硬化发生腹水的机制说起。        肝硬化发生腹水的主要机制包括:       1.门静脉压力增高(超过30cmH2O时),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       2.肝内淋巴液的产生增多而回流受阻(肝静脉回流受阻时,血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旁间隙,致胆淋巴液生成增多,超过胸导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     3.门静脉血供减少甚至逆流致“原料缺乏”和(或)肝功能受损致“合成障碍”,导致白蛋白的合成减少,白蛋白低于31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渗。     4.肝功能异常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在肝内的灭活减少,导致水钠的潴留,从而形成腹水。     5.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前列腺素、心房以及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       上述多种因素,在腹水形成和持续阶段所起的作用有所侧重,其中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贯穿整个过程。        肝硬化腹水是消化界、肝病界一直在试图解决的重点,但同时也是难点,因为反复肝腹水患者的诊治经历足以证实单纯通过药物降低门静脉压、利尿、腹腔穿刺引流等方法治疗肝腹水的作用是有限的。        开放/腔镜下分流术(门-腔,肠-腔,冠-腔,脾-腔,脾-肾)及断流术(门奇静脉断流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两种术式的结合,虽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但抛开手术本身的风险及并发症来说,其对体质就有较严苛要求,单纯这一点,针对肝硬化患者来说就是一种挑战。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手术)是一种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可控及可重复等特点,术中即刻门静脉压力就有显著下降(如35cmH2O→26cmH2O,37cmH2O→25cmH2O,36cmH2O→24cmH2O等,这是内科治疗无法企及的);同时,针对非专业人士所顾虑的术后出现肝性脑病问题,专业人员会在手术方案设计时综合患者具体病情,应用如门静脉左支分流、根据门静脉实际压力进行适量分流及必要时的限流等措施加以预防。        因此,针对发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如胸/腹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建议尽早考虑行TIPS治疗。

马同强 2025-02-08阅读量916

肿胀消除到什么程度可以手术?...

病请描述:肿胀消除到什么程度可以手术? 四肢骨折可能会导致肢体出现明显的肿胀,严重的将会出现张力性水疱,更有甚者,将会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综合征 骨折引起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折早期的严重并发症,通常由于骨折引起的局部血管损伤或者出血,而肢体的筋膜和间隔组成相对密闭的腔隙,内容物增多导致张力增高,静脉回流受阻,动脉供血仍在继续,最终将导致血流障碍,肌肉和神经缺血坏死严重后果的并发症。 通常需要紧急处理,否则等到肌肉和神经坏死,将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需要截肢。通常需要切开减压,如果有血管断裂或者堵塞,也需要紧急手术处理。 为什么会出现水疱 比较明显的肿胀可以出现张力性水疱,张力性水疱可以是骨折时外伤引起的表皮间隙的分离,也可以是局部张力增高导致的表皮和真皮间隙内液体积聚。 张力性水疱可以分为浆液性水疱和血性水疱,前者水疱内液体为淡黄色,而后者为血性液体,可有微小血管损伤,更为严重。对于张力性水疱,目前处理意见不同,可以等待慢慢消退,也可以消毒后抽吸。我们通常采取后一种处理方法。 肿胀消退到什么时候能手术? 肢体出现明显肿胀,通常可以通过冷敷、抬高患肢和辅助消肿等治疗,等待肢体肿胀逐渐消退。那么,肿胀消退到什么程度可以进行手术呢?除了水疱干结外,皮肤要由原来的光滑透亮,逐渐出现皱纹,即所谓的皱纹征。 对于一般骨折,可能需要3-5天,对于严重的足踝部和膝关节骨折,则需要7-10天甚至更久。如果没有充分消肿便匆忙手术,可能会导致术后肢体肿胀更严重,伤口不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可能会出现感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咨询或者面诊。

王晓庆 2024-10-15阅读量1568

股骨头坏死与骨盆旋移的相关性

病请描述: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解决三大问题:(1)纠正髋关节脱位、骨盆旋移,恢复双侧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及校正下肢不等长;(2)疏通血管,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修复细胞,将死亡骨吸收,新建骨小梁,促进新骨成骨,支撑起塌陷的软骨;(3)恢复髋关节的动力平衡和受力平衡。 骶髂关节是骶骨和髂耳状面相互交错嵌插的滑膜关节。关节面被软骨遮盖,较为光滑。但有不规则的突起和凹陷部,借以稳定关节。此关节在生理上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属微动关节。骶骨的关节面可随骨盆的前倾后仰,沿关节横轴做轻度旋转活动。关节周围有长短不等的坚强韧带保护,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它向前下方移动。有急慢性腰腿痛史或外伤史者,骶髂关节错位劳损,韧带松弛,骶髂关节的旋转活动范围增加,超越了生理活动范围的扭转,致使骶髂关节脱位,骨盆旋移。 骨盆的旋移引起髋关节囊动脉血供减少、静脉回流障碍和瘀血,髋关节囊动脉血供减少、静脉回流障碍和瘀血是引起下肢肌肉萎缩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股骨头韧带动脉血供来自闭孔动脉。上关节囊动脉来自旋内侧动脉,也是股骨头血供的主要来源。下关节囊动脉来自旋股内侧动脉,供应股骨头内下部分。这3组动脉于股骨头骨化后互相吻合,形成血管网。股骨头、股骨颈部的血管是由关节囊内滑膜骨面进入股骨头、股骨颈部的。因此,外伤或骨盆旋移均可损伤上述血管,造成供血不足,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732

说好的一起用脚丈量世界,你怎...

病请描述:什么是跟痛症?它影响您的生活了吗? “跟痛症”其实是一系列疾病的共同表现,这些疾病病因不同,但共同表现为“脚跟痛”。它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运动员及肥胖者更为多见,可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 为什么会得跟痛症? 导致足跟疼痛的原因很多,足跟部是人体负重最大的部位,极易受伤和致病。 足跟痛常可追溯到急性慢性受伤史或过度运动负重史。当跑跳运动过多,暴力撞击足跟部易引起跟骨下脂肪垫挫伤和跟骨下滑囊炎。长久地站立,经常穿人字拖、穿宽大的鞋子会都会导致跖腱膜和第一层足跖肌以及跖方肌反复牵拉导致结节出末端病。单纯的跟骨内压增高也可导致跟部疼痛。 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上了年纪以后,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组成跖筋膜的纤维组织逐渐失去了弹性,当长途步行或从较高处跳下时,就容易受伤,并且难以恢复成原有的结构,往往形成疤痕组织,使跖筋膜的弹性更差,疼痛也就持续存在而得不到缓解。如果跖筋膜附着在跟骨结处的创伤性炎症反应长期存在,就会刺激跟骨的骨膜,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鸟嘴样的骨刺。 跟痛症会有哪些表现呢? 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疼痛,晨起或坐片刻后起动走路时加重。走几步后疼痛减轻,白天患者相对比较舒服,到傍晚疼痛逐渐加重,不负重后可以缓解。常于劳累后出现。疼痛呈持续性,足跟着地负重时加重疼痛。 最常见的体征是跟骨结节内下面有局限性压痛。痛侧与对侧健康足跟比较,可发现有轻微肿胀及发红,症状持续时间从数周、数月到数年不等。 常见以下几类: 1.跖筋膜炎:这是跟痛症最常见的病因。走路时,脚趾背伸,足弓升高,足底的跖筋膜受到反复牵拉刺激,当走路过多超过它的承受能力,将诱发炎症过程,形成跖筋膜老化、纤维化,可合并骨刺。 2.跟部脂肪垫萎缩:如果把人的双足比作自行车轮,那么跟部脂肪垫就像是车轮充气带,脂肪垫萎缩就像充气带漏气,那钢圈就会受压变形,跟部失去了脂肪垫的保护,就会受压疼痛。 3.跟部滑囊炎:“滑囊”就像自行车轴承的润滑装置,对骨关节具有保护作用,若滑囊出现炎症,润滑装置损坏,就会出现“轴承磨损”,即疼痛的情况,见于长久站立及硬地面行走以后,可同时伴有骨刺。 4.跖神经卡压症:由于跖外侧神经第一分支支配小趾展肌并进入跟骨内侧结节及骨刺内缘附近,可受到卡压而引起疼痛,足被动外展及外翻可诱发疼痛。 5.跟骨内高压症:跟骨就像一块海绵,当久立引起血运平衡失调,跟骨内静脉回流障碍、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加,通透出的“水”被“海绵”吸收,最终引起水肿,压迫神经引起疼痛。患者往往感到跟部持续酸、胀、疼痛,夜间或休息也痛,压痛点不固定,跟骨穿刺减压后,症状及体征立即缓解。 谈谈跟痛症的治疗 概括来讲,跟痛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开放性手术虽然可以较彻底的松解粘连,但手术瘢痕又会引起二次粘连,导致疾病复发。其中小针刀治疗、体外冲击波属于保守治疗范畴,治疗后患者可立即恢复正常活动,效果好,临床应用广泛。 针刀治疗属于闭合性微创手术,既能对跖腱膜进行有效的松解,又不会出现手术瘢痕引发的二次粘连,可以说是临床上治疗跟痛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体外冲击波是一种以声学为特征传导的压力波,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属于无创治疗范畴。有研究报道,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的有效率达34%~88%,不同压强下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均可缓解跟痛症患者疼痛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如何预防跟痛症?平日里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保健工作? 1.改变走路习惯和步态。减缓走路的速度,降低足跟着地瞬间的压强。 2.减肥。适当逐渐减轻体重,减少足跟部的负担。 3.穿运动鞋。运动鞋底具有很好的缓冲和弹性,选择有抬高足跟的鞋子,这样可使足部承重力线前移,减轻足跟受压,减少跟痛症。 4.拉伸训练:经常反复地牵拉跟腱 、跖腱膜。 5.足底力量训练。在地上放一毛巾,将您的脚掌用力抓毛巾,10次一组,可重复三组。也可以找一楼梯,将前半脚掌放于楼梯上层,收紧核心身体,持续10次一组。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426

静脉回流障碍治疗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0
问诊量:0
动脉疾病扩张性疾病(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缺血性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颈动脉狭窄、肠系膜血管病变。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布加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静脉血栓后遗症)。擅长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激光闭合术(EVLT)、刨吸术、泡沫栓塞剂栓塞治疗)、夹层动脉瘤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胸腹主动脉动脉瘤(带膜支架瘤腔内隔绝术)、下肢动脉硬化的介入治疗、膝下长球囊技术治疗糖尿病足、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术、髂静脉介入开通术。

静脉回流障碍治疗相关医院 更多>

济南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6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