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焦虑抑郁状态 > 内容

焦虑抑郁状态内容

请签收这份关爱丨今天,你睡的...

病请描述:世界睡眠日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设立“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据中国调研显示,成年人一生内的失眠患病率高达57%。睡眠障碍应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睡不着,早醒等失眠。在心内科门诊常遇到来看心脏病的病人,主诉常常是头晕、胸闷、心前区刺痛心悸、背痛等,问病史常有情绪低落、应激事件等,焦虑抑郁状态引起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或早醒失眠,所以很多医院心内科都开设“双心”门诊,即心脏、心理双心同治,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很好的解决睡眠问题。■  第二类是睡得很沉,但是白天依然困倦不适,头痛头晕。这类患者睡眠时有打鼾,睡眠呼吸暂停,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SAHS是指睡眠时因上气道梗阻打呼噜甚至引起呼吸暂停而缺氧,一般每晚呼吸暂停超过30次为异常,严重的每晚呼吸暂停的次数可达数百次。呼吸暂停的时间从几秒到几十秒钟,甚至有的超过一分钟,由于长期夜间缺氧引起各种疾病,常见的如:高血压特别是一些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所以SAHS可以说是一种源头性疾病,所以有打呼噜的人更应该重视。SAHS的人群发病率5~10%左右,通常分为三个类型:中枢型、阻塞型、混合型,以阻塞型为主,占到90% 。原因有遗传因素、肥胖、鼻甲肥大、鼻息肉、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舌体肥大、舌根后坠,小颌畸形(下巴短后缩)等,这些原因可导致咽喉腔变窄,呼吸不畅打鼾,特别是仰卧位睡眠时加重。另外儿童也有打鼾的情况,因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致咽腔变窄,睡眠时张口呼吸,可导致牙齿排列紊乱,下颌位置变化,影响颜面部发育。综上所述,打呼噜可不能小觑,必须认真对待,科学诊治。科学诊治睡眠呼吸暂停首先任何睡眠障碍都应先看医生,经过科学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睡眠呼吸暂停最重要的是要做睡眠呼吸监测,用可穿戴设备记录睡眠状态和血氧,明确分型,确定为阻塞型后,应该在耳鼻喉科检查上气道的结构。所有打呼噜的人都应该检查,这个检查一般是到医院在检查室睡一夜,记录睡眠参数。目前也有便携的初筛方法,患者可以到医院佩戴检测设备回家睡觉,这样更接近自然睡眠,数据真实。给失眠者的建议对于失眠者而言,要睡好觉,注意以下几点:01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形成生物钟规律。02戒烟限酒,适当活动,但晚上不要做剧烈运动,可以散步或做一些有氧运动。03保持卧室安静舒适,遮光,睡前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手机等。04通过以上方法仍然不能睡好,要及时求助医生,适当应用镇静安眠药,不要对这类药过分抵触,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副作用最小的药物,毕竟长期失眠对身体的损害要远大于安眠药。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治疗方法需要检测后制定方案,平时要注意几点:01降低体重,减肥会改善部分症状。02晚上一定不要饮酒,会加重呼吸暂停和缺氧。03尽量侧卧睡眠,减轻呼吸道阻塞。04禁忌使用镇静药。05检查睡眠的同时,应该做身体健康检查,特别是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筛查。

健康资讯 2024-11-22阅读量3324

警惕生长发育就诊中的认知误区...

病请描述:警惕生长发育就诊中的认知误区   在一个充满期待的下午,一位六岁的男孩走进了生长发育门诊。他拥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但与同龄人不同的是,他的身高似乎停滞在了一个不那么理想的数字——低于同龄平均值。尽管如此,他的父母依然坚持认为:“我们的孩子只是晚长,不用着急。”这样的乐观在当时看来,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时间悄悄流逝,当再次踏入门诊时,已是五年后的光景。这一次,他们的忧虑不再隐藏,因为孩子在11岁时,不仅身高未见显著增长,连下颌骨也开始出现闭合迹象,这意味着生长空间大大受限,追赶生长的可能性变得渺茫。    一、启示:时间的代价   这个案例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生长发育是一个可以无限等待的过程。事实上,人体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一旦错过,很难通过自然方式弥补。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生长发育问题,对于把握最佳治疗时机至关重要。 二、门诊中的常见误区解析   1. “晚长”论断的盲区   许多家长坚信“晚长”的说法,认为孩子只是发育得比较慢,无需过多担忧。然而,“晚长”并不意味着无限制的等待,特别是当孩子的身高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时,应该及时寻求专业意见,排除潜在的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2. 忽视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在决定个体生长潜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家族中存在矮小基因,孩子出现生长迟缓的可能性会相应增加。因此,了解家族史,对于评估孩子的生长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3. 过度依赖营养补充   一些家长过度依赖营养品和补剂,期望以此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然而,没有医生指导下的盲目补充,不仅效果有限,还可能带来副作用,如性早熟等。   4. 忽视心理因素的作用   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影响着生长发育。长期的心理压力、焦虑或抑郁状态,可能抑制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影响身高增长。   三、科学应对:从误区走向正确认知   1. 定期监测生长曲线:通过记录和分析孩子的身高、体重变化,及时发现偏离正常范围的趋势,以便早期干预。    专业评估与咨询:遇到生长发育方面的疑问,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进行激素水平检测、骨龄评估等,以确定是否存在生长障碍。   2. 均衡饮食与适量运动:保证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时鼓励参与体育活动,促进骨骼健康,为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3. 关注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同步发展。   通过案例的深入剖析与误区的澄清,我们得以窥见生长发育就诊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明智导航者,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未来保驾护航。

生长发育 2024-06-25阅读量2149

抑郁症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病请描述:抑郁症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关注与应对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抑郁症不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生理发育、认知和行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抑郁症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生理发育:抑郁症可能导致儿童出现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的情况,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和体重变化。此外,长期的情绪低落和压力可能导致慢性应激反应,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认知和行为发展:抑郁症可能影响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和社交技能。儿童在面对抑郁症状时,往往感到无助和无望,导致学习和社交活动的参与度降低。此外,抑郁症还可能导致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逃避行为和不良应对策略。 心理健康:抑郁症可能导致儿童出现自卑、焦虑、孤独和绝望等消极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可能使儿童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增加自杀意念和行为的风险。   二、如何支持患有抑郁症的儿童 及早发现和治疗:家长和教育者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模式,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对于已经确诊为抑郁症的儿童,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建立支持系统:家庭和学校应为患有抑郁症的儿童提供一个关爱、理解和支持的环境。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开放而诚实的对话,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学校可以提供特殊的教育计划和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应对抑郁症状。 鼓励参与活动:鼓励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如体育、艺术和社交聚会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缓解抑郁症状。 培养应对技能: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应对抑郁的技能,如情绪调节、压力管理、积极思考和寻求社会支持等。这些技能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应对抑郁症,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关注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和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减少家庭矛盾和冲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持续监测与评估:家长和教育者应定期监测孩子的情绪状况和行为变化,评估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如发现症状恶化或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与医生进行沟通。   总之,抑郁症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及早发现、提供支持和培养应对技能,我们可以帮助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健康成长和发展。同时,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提高对儿童抑郁症的认识和理解,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和充满希望的成长环境!

生长发育 2024-02-24阅读量2097

抑郁症在不同人群中有哪些症状...

病请描述:  对于抑郁症而言,每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抑郁症表现、症状会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以下抑郁症人群:   01   抑郁 | 儿童青少年群体   国外研究显示,18岁以下人群青少年的抑郁累积发病率可达20%。抑郁障碍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多数患者存在复发倾向,一些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可持续到成年。且儿童和青少年尚不具备充分描述自身情绪及感受的语言能力,其往往会通过行为来表达抑郁心情,常表现为厌烦、孤僻甚至愤怒。   对于青少年抑郁问题,一定要有详细的评估问题,是否存在严重的危险行为。了解其父母的精神心理状况,以及社会功能、学校、家庭等多种因素来避免青少年抑郁问题的严重化。   不同年龄段主要特点:   1、学龄前期   明显对游戏失去兴趣,有逆反行为、攻击行为或退缩行为,与其他儿童交往困难,出现睡眠和饮食问题。   2、小学期   不愿上学、学习成绩差,与伙伴和成人关系不良。躯体化症状如腹部疼痛、头痛、不舒服等。恐惧、分离焦虑,情绪波动、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部分患儿可出现躯体攻击行为。   3、青少年期   进食障碍多见于女孩,躯体攻击多见于男孩。有自杀意念、酒精/ 药物使用,反社会行为如偷窃、撒谎。可出现一些类似于成人的抑郁症状(如悲伤、自我感觉差以及对既往喜欢的活动丧失兴趣等)。冲动、易激惹、鲁莽不计后果。低自尊,学习成绩下降、拒绝上学,体重、食欲及睡眠出现变化。   青少年抑郁常以情绪浮躁、充满敌意、脾气暴躁、愤怒、功课退步、物质滥用、反社会行为、跷家逃课等表现。越是社交疏离孤立、物质滥用、低成就感、家庭问题多,越可能有抑郁问题。此外,没有原因的疼痛也是青少年抑郁的常见症状。   如果青少年抑郁症未经过治疗,会引起家庭关系问题、学习问题、自我贬低、反复自伤行为(如割腕自残),甚至不可挽回的悲剧——自杀。但如果接受系统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治愈率很高,需重视。   02   抑郁 | 女性群体   通常时间也会更为长久,往往女性出现抑郁都会伴有焦虑、烦躁、激动的情况。一般的抑郁障碍会出现像睡觉多、体重增加、食欲变化等等。一般女性在出现月经、怀孕、哺乳、绝经时也都更容易引发抑郁!而且女性出现抑郁也不仅仅会对自身造成影响,更多的也会对家庭以及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1   女性经期抑郁   作为女性独特的生理因素。经期合抑郁也有着很大的关联,在经期女性的情绪以及心理更容易受到影响。通常在经期会出现烦躁、紧张、水肿、腹泻、胀痛等症状。   经前期女性还会有许多躯体不适,如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疲惫、无力、感觉异常等。少数严重者,其症状可能符合抑郁障碍标准,并随月经周期性发作为特点。   2   女性产后抑郁   许多新妈妈在妊娠期和婴儿出生后会出现历时短暂(数天)的情绪低落、沮丧。如果持续超过2周以上,就可能是产后抑郁了。产后抑郁是一种更持久更严重的抑郁状态,会影响精神问题,导致出现幻听轻生或暴力思维的情况,在孕期会出现睡眠和饮食习惯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增加问题程度也会变大,自身变得过度担忧。   同时,因为自身激素的变化导致抑郁问题也会随之变化,当然产后有的女性抑郁问题会减轻,但是也有部分女性患者会加重抑郁问题,对自身和家庭带来更大的不良影响。   3   女性更年期抑郁   一般更年期抑郁是女性身体功能减退、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导致出现精神心理以及其它方面因素的变化。一般精神状态会出现抑郁、焦虑、偏执、睡眠障碍等情况。还会出现一些血管运动障碍的症状,像忽冷忽热、头晕、胸闷气短、心跳加快、高血压等情况。   03   抑郁 | 老年群体   老年人的身体病痛多、失落也多,容易被忽略。越是年纪大、身体疾病多、支持系统差者,抑郁程度越高。老年人的抑郁常以各种身体不舒服的抱怨来表现,像是:口干、无胃口、便秘、失眠、早醒、力不从心、苦闷、空虚、悲观、自责、无助感、无价值感、消极、呆坐,甚至想自杀。此外,还会出现疑病观念、体重变化、精力缺失、情绪波动性大、易怒、思维观念变化等抑郁表现。   另外,老年抑郁症常会要与老年失智症作区别,两者都有可能会有健忘的表现,老年抑郁症的抑郁改善后健忘的情形也会改善,而老人失智症不会。另外有些老年失智症的初期,会以抑郁症状作表现。   04   抑郁 | 男性群体   抑郁症常被错误的认为是-种性格软弱和极端的“坏”情绪,男性抑郁症患者更难以承认这种给人带来不好印象的低落情绪、自责和无助感。   相反,他们常出现过度疲乏、容易发脾气、失眠以及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男性抑郁的其他症状包括:愤怒、攻击性、暴力、行为鲁莽及酗酒、拼命抽烟。男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更高,尤其是老年男性。男性患上抑郁症,内心十分矛盾,既想治愈疾病,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很多男性开始烦躁不安,不知所措。   当然不论是青少年、女性还是是老年人,在出现抑郁的时候都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心,出现问题我们也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及时治疗,对待精神心理问题不能一拖再拖,正确认识问题科学防治抑郁。

高小宁 2023-09-11阅读量2001

珍爱生命,远离情绪负能量!

病请描述:随着社会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情绪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研究发现,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的状态下,如慢性压力,焦虑,抑郁等,很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以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良情绪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心脏: 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缺乏运动、滥⽤烟酒等。 2)增加炎症反应:长期的压力和抑郁状态可以导致体内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加,如细胞因子,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等。这些炎症反应可以损害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3)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期的不良情绪状态可导致肾上腺素和⽪质醇等应激激素的释放增加。这些激素的过度释放可能对⼼⾎管系统产⽣不良影响,如增加⼼率、收缩⾎管、升⾼⾎压等 4)血液凝块形成:不良情绪状态可能导致⾎⼩板聚集增加和凝血因子的激活,使⾎液更容易凝结,增加⾎栓形成的⻛险。⾎栓可以阻塞⾎管,导致⼼脏病发作或中⻛等严重后果。 5)自主神经系统混乱:不良情绪状态可使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应急反应)的活动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负责放松反应)的活动减少。这种失衡可能对⼼⾎管系统产⽣负⾯影响。 而有些已经被确诊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群,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是大大的提高。 研究显示: 1)抑郁症患者: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很多。抑郁症可能通过多种生物心理社会途径与心血管疾病相关,例如患者可能倾向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吸烟、饮酒和不良饮食的可能性,这些因素都与心血管健康有关。 2)焦虑症患者:焦虑可能导致生理反应,例如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增加心率和血压。这些生理反应可能加重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改善不良情绪的方法,包括: 1)确保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大约7到9小时。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并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2)采取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饮食和不良嗜好。 3)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分享自己的感受。有人可以倾诉和倾听,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你处理负面情绪,并减轻压力。 4)加强体育锻炼。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心血管健康。冥想、深呼吸、放松技巧等,可以帮助你平衡情绪,减少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 总体而言,情绪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相互影响,维持心理健康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促进整体健康非常重要。

沈迎 2023-07-10阅读量1730

青少年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病请描述:  当大众一提及抑郁症,往往会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悲伤情绪。而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综合症,是一种众多情绪感受失常的一种并发症状。   抑郁症出现的症状不仅仅是简单的悲伤沮丧,还会出现丧失兴趣、疲倦、焦虑、厌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症状。   青少年抑郁略不同于成年人抑郁,青少年的抑郁更具有隐蔽性,因此往往被忽视。几个具体表现如下:   1、情绪变化:一天中的大多数时候都情绪低落。青少年也可能表现为烦躁、易怒,甚至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等行为。   2、躯体不适:总是抱怨身体没劲、疲乏,从而失去对大多数活动的兴趣;经常抱怨头痛、头晕、胃痛、胸闷等,但经过医学检验查不出器质性问题。青少年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可能会借由躯体疼痛来表达心理上的痛苦。   3、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比如上课和做作业效率变低,成绩开始下滑。                          图来源于摄图网,侵删   4、负面评价: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他人评价过分敏感,对即将发生的事过分紧张;回避正常的社交活动,如:以前的朋友现在不怎么来往了,拒绝参加家人、朋友间的一些娱乐活动。   5、有自杀、自残的想法或行为:例如在网络上发表一些极端的话,类似于“没有我,世界会更好”“自杀并不可怕,比自杀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厌世”等等,或者会计划自残、自杀等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多发于年龄12-18岁的青少年,以上症状表现为持续至少2周,如果家长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可能正处于抑郁状态,你应该试着和他们沟通,倾听孩子讲述他们的情感和体验。寻求医生或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以进行科学的鉴别诊断以及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治疗。   以上的文章是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有哪些表现”相关问题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高小宁 2023-06-30阅读量1011

焦虑严重了就会发展为抑郁症吗?

病请描述:  很多患有焦虑症的人,通常内心都有一个问题:如果得了焦虑症的情况之下,会不会转变成抑郁症了?   理论上来说,焦虑症并不会发展成抑郁症,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代表的是不同的脑部病变,体现了不同的核心症状。   但如果患者的原有疾病加重或者总是反复发作,其中的任一种都可以出现另一种的继发症状。通俗点说就是,焦虑症患者可有继发性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也可有继发性焦虑症。                       图来源于摄图网,侵删   不仅如此,与单独的焦虑症或抑郁症相比,集焦虑症和抑郁症于一身的患者还具有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较重、自杀率较高、预后较差等等特征。   那么,为什么焦虑严重了就会演变成抑郁症?   当一个人长期因为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紧张的时候,就会呈现出焦虑状态,而焦虑其实就是指我们的大脑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长期这样,这种亢奋的状态一定会回落,期间这里面可能人会因为焦虑紧张、压抑而睡不着,即:失眠伴随。   因为有失眠的伴随,加上焦虑亢奋状态持续一段时间肯定会回落,这时人可能又被失眠摧残得无精打采和恐惧万分,这又会持续一段时间,渐渐地人就被焦虑和失眠,摧残得彻底崩塌了,而情绪这时也就被拉低了下来,于是就出现了心情低落、萎靡不振的现象,这个时候多半就是一个抑郁状态了。   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又直观地了解到:一个抑郁症的人,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焦虑,才最终演变成了抑郁症。   此外,一个焦虑到失眠的人,如果自己的焦虑感得不到缓解,那么就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把人摧残得行尸走肉、痛苦不堪,那么这个时候很容易走向抑郁症。   门诊中,那些中度以上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很多人都是从焦虑到失眠,中间会持续一段时间且愈演愈烈之后,到最后都走向了抑郁症的爆发命运。   所以,大家需要了解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典型症状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说,焦虑情绪严重者,往往是抑郁症的前兆,也可以理解焦虑情绪若是没有战胜,就会发展成抑郁症。   以上的文章是针对“焦虑严重了就会发展为抑郁症吗”相关问题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高小宁 2023-06-21阅读量867

话“心身&rdq...

病请描述:    心身反应:又称心理生理反应,指由心理刺激或情绪活动引起生理反应,如恐惧时会引起或伴发血压、心率和呼吸的变化;愤怒时胃酸分泌量和胃粘膜血流量改变等,它们呈一过性,一旦情绪刺激物移除,心身反应便会消失。     心身障碍:又称心理生理障碍,是心身反应的进一步发展,在不良心理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引起的相对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种障碍。但此阶段所发生的,只是量的变化,是可逆的,而非质的变化,并无实质性的组织性的损害。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上起重要作用,有明确的病理基础、器官出现了形态学改变或组织改变的躯体疾病。     心理现象有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特征。     负面情绪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引起躯体疾病是心身疾病的主要生物学机制。     双心(心理、心脏)医学是心身疾病的重要分支之一,如心因性胸痛在临床上较常见,表现如下:     患者胸痛部位可以是痛无定处,游走性,可从左胸、剑突下、扩散至右胸或全胸;如是固定部位,范围一般较局限,常可用一两手指指出胸痛的部位及范围;性质多为刺痛样、尖锐性胸痛或隐痛等,疼痛程度多不重,亦可呈尖锐性剧痛;病程时间较长,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每次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数秒到数十秒,亦可持续十小时甚至数天;疼痛多于运动不相关,如安静时发作,活动后反而消失,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常因疲劳、情绪紧张或有压力时,胸痛发作频繁或加重。     患者常伴有焦虑状态,如过分敏感、过度担心、情绪紧张和睡眠障碍,严重时出汗、肢体震颤。也可伴有抑郁状态,如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丧失、容易劳累、注意力不集中、精力降低和睡眠障碍。     患者往往有在多家医院或多个专科就诊病史,且多项客观检查如心电图、胸部CT、超声心动图等没有找到能解释胸痛的器质性病变,曾尝试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     非药物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心理干预。对于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状态/障碍,需要药物治疗,常用药如帕罗西汀、舍曲林、地西泮、阿普唑仑、氯氮平、黛力新等,轻症中成药可选择安神剂、理气剂等,可就诊双心门诊、中医科(调情志)、精神心理科。

蒋伟 2022-12-07阅读量2183

双心医学(心理、心脏)

病请描述:    双心医学主要研究心理及精神疾患与心脏病之间的相关性,即研究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深层联系,以及控制这些心理问题对心血管疾病转归的影响,又称心理心脏病学或精神心脏病学。     心血管内科就诊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主要包括轻中度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惊恐发作和谵妄。     抑郁和焦虑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持续的焦虑和抑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负面情绪对冠心病的影响途径包括行为学及生物学机制,两机制互为因果。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是精神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的重要生物学机制。     可通过问诊、评估工具筛查心血管内科就诊患者是否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如三问法、《PHQ-9》、《GAD-7》、《PHQ-15》/《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CAM》、《MMSE》等。各种自评量表由患者填写,属于症状评定,不能据此直接做出精神科诊断。     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的临床处理:     (一)认知行为治疗  通过改变思维、信念或行为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或行为的短暂心理治疗方法。       1.纠正错误认知。2.运动疗法:运动疗法逐步使患者恢复正常运动能力,改善不良情绪和心血管预后。运动方案参考“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3.减压疗法:腹式呼吸、肌肉放松、冥想和生物反馈等。     (二)药物治疗        1.心血管患者治疗焦虑抑郁状态的一线用药: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一般2周以上起效,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对安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包括焦虑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惊恐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     (2)苯二氮卓类:用于焦虑症和失眠。抗焦虑作用起效快。由于有一定成瘾性,一般作为抗焦虑初期的辅助用药,较少单独使用控制慢性焦虑。     (3)复方制剂:氟哌噻吨(神经松弛剂)美利曲辛片(抗抑郁剂),适用于轻中度焦虑抑郁、神经衰弱、心因性抑郁、抑郁性神经官能症、隐匿性抑郁、心身疾病伴焦虑和情感淡漠、更年期抑郁、嗜酒及药瘾者的焦躁不安及抑郁。       2.中成药       肝火扰心症:代表药:轻症逍遥散、加味逍遥散;重症可用龙胆泻肝丸;大便秘结者可合用当归龙荟丸。       痰热扰心症:代表药牛黄清心丸。       心血瘀阻证:在心血管科就诊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中以这一证型最常见。代表药:冠心丹参滴丸。       心脾两虚证:代表药:人参归脾丸、九味镇心颗粒、天王补心丹等。       《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心可舒片适用于心血瘀阻证;舒肝解郁胶囊、疏肝益阳胶囊适用于肝气郁结证;养心氏片适用于气虚兼见血瘀证。     (三)非药物治疗:包括顺志从欲法、精神内守法、认知引导法、情志相胜疗法、暗示疗法、中国传统健身术、五音疗法等。     摘自《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有兴趣的朋友可搜索原文详读。

蒋伟 2022-12-04阅读量4037

网暴是焦虑抑郁问题的新成因

病请描述:    网暴是指个体因各种原因遭受来源于网络的攻击、谩骂或人格诋毁等情况。     遭受网暴者大多都是处于弱势,即受害者遭受的攻击可能来源于数人或是某个群体,类似被群殴。     网暴的起因通常是借事论人,最先因受害者的某些观点言行,引发评论,随后事件发酵,引发人身攻击。     面对突发而又来势汹汹的攻击内容,受害者常常是难辨清白,或者是被诬陷下,也本无清白可辩。时下这种网暴现象,同时也成了校园霸凌,个人利益争斗的新形式。     受害者在遭受网暴时,最深的感受是无奈无助,孤立无援,在巨大心理压力下,继而出现情绪低落,紧张不安,易怒,食欲睡眠变差,以及工作生活能力下降等,在上述负性情绪不断积累下,逐渐发展为焦虑抑郁状态,严重者甚至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网暴发生,请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家长应该随时监督引导未成年人在网络上的言论。其次,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谨言慎行,少说多做,也即讷言敏行。最后就是不要在网络上发表过激言论,也就从根本上避免了祸从口出。还有,要记得法律是保护自己权利的终极手段。

刘双臣 2022-09-03阅读量4240